《人民日报》12月24日10版——体制创建,脱贫攻坚持续加力
人民日报记者 高云才 朱思雄
益贫性创建——
资源合理配置,市场长出脱贫长效机制
深度贫困治理,需要让市场在摆脱贫困中发挥长效作用的机制,这种机制对扶贫的长期推动作用就是益贫性。深处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县长期以来的深度贫困,呼唤着由市场机制生长出来的益贫性。
深度贫困啥样?直观上看,缺乏劳动力和劳动能力,家徒四壁,生产生活艰难。花石乡大湾村村民陈泽申曾经是一个极端贫困户,房子破旧,山场没有收入,种的粮食只够果腹,失偶加剧了老陈的贫困,多年来只能和未成年的小孙子相依为命。唯有门口那棵虬枝摇曳的樱桃树年年叶绿叶黄,昭示着顽强的生命力。
在老陈屋里的一个长条凳坐下来,金寨县委书记潘东旭对记者说,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极端贫困已经基本消除。党的十八大以来,金寨坚定走精准扶贫道路,脱贫步伐加快,到2016年全县实现脱贫4729户18288人,贫困人口降至6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1.2%。
“深度贫困,依然是金寨人必须攻克的堡垒。”从县域全局看,贫困人口占比高、贫困发生率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基础设施和住房差,“低保”“五保”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重、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脱贫任务重、贫困老人脱贫任务重,“两高、一低、一差、三重”,仍然是压在金寨胸口的一块大石头。
创造条件,让贫困户稳定脱贫,长期致富,是脱贫攻坚指向。近年来金寨探索出台更多惠及贫困村镇、贫困人口的政策措施,内引外联,益贫性创建蹚出了路子。
突出亮点是光伏扶贫。其益贫性在于,让贫困户和村集体都有稳定的收益并且可持续。今年,金寨启动建设联户型光伏扶贫电站3万千瓦并实现投产。下一步,全县贫困户光伏电站总规模将达到7.1万千瓦,2.36万贫困户可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
没有市场机制导入,就很难培育光伏扶贫的益贫性。其核心,是股权收益机制导入。金寨出台规定,对于一家一户的分布式光伏扶贫,投资方收益以保障贫困户年收益3000元为基准,剩余收益归投资方。对于集成式光伏电站扶贫,投资方以保障贫困户年收益3000元为基准,村集体收益以10万元为基准。投资收益前景喜人,极大提高了投资方积极性。
贫困户参与度越高,则益贫性越持久。光伏扶贫让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但目前贫困户参与度普遍较低,为此,金寨在摸索中提出在集中式电站大棚下种植高品质的蔬菜、养殖市场拥戴度好的畜禽,有效提高了贫困户在光伏扶贫中的参与度,把冰冷的光伏电站和贫困户之间的感情距离拉近了。
益贫性体制创建,拥有广阔的产业空间。金寨资源禀赋好,水果、中药材、蔬菜等种养业和旅游业、农业生产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农户和下乡的资本不断对接所产生的益贫性正在得到广泛的培育,形成了金寨探索脱贫攻坚的益贫性创建新成果。中央党校“三农”问题专家曾业松说:“依托市场机制创设的益贫性,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生命力强、可复制能力强,产生的扶贫效果也更为持久。”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