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学校 戚婷婷
今年我申请了到农村支教的工作。刚到农村支教学校报到的那一天,校长安排我带学前班的课。说是班里共有二十六个小朋友,我一听,心里乐了,对于我这个一直带大班额的老师来说这简直是太轻松了。可是后来当我与学生接触后,才发现事实并不是我想的那样轻松。
记得那天,我一走进教室的时候就傻眼了。天哪!这哪是教室?孩子们乱成了一团!课桌被挤得歪歪扭扭,打的打,闹的闹,还有哭喊声,“老师,他撞到我的头了!”“老师,他抢我东西……”不停地有孩子向我告状。我大声呵斥让他们安静下来,本以为孩子们会回到座位,没想到根本没人理会我,还是各玩各的,于是我急中生智,大声说道:“谁想做游戏?”“我,我,我!”孩子们一个个着急地举起了小手。“谁听话我就带谁做游戏,我看谁先回到自己的座位!”只听“刷”的一声,他们立刻都回到了座位,整个教室鸦雀无声,一双双渴盼的眼神看着我。我又想到以前教一年级的时候常做的“木头人”游戏,试试看吧。“乒乓球上高楼,上上上,下下下,左左左,右右右……看谁是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我一边有节奏地喊口令,一边做示范动作,接着让小朋友们跟着我一起做。刚开始小朋友们中间动作虽然总是做不整齐,因为他们左右不分,但是大家都很乐意、很开心做这个游戏。接下来我又开始带着孩子们做一些训练方位的游戏,全体小朋友都是站着上课的,一节课下来大家在快乐的游戏中终于有了方位的概念。这也让我这个初来乍到的支教老师大开了眼界。
虽然利用游戏教学法使课堂安静了很多,但是接下来几天,课堂里也是各种问题出现了。小朋友们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有的趴在桌子上听课,有的在打瞌睡,有的在偷吃零食,甚至有的同学上课脱鞋子。
下课铃响后,孩子们不是走出去,而是冲出去的,这样多危险呀,随时会发生碰撞。放学后家长来接是我先和小朋友们说“再见”,可是小朋友竟然不知道说“老师再见”。接孩子的老人们没有任何反应。这时有的老人交代我:“老师,我孙子胆子小,你不能太严了。”有的老人交代我:“老师,我孙女太调皮了,一会都不消停,你要对她凶一点。”还有的老人说:“老师,你要多给我孙子布置作业,不然晚上他没事做,老是影响他姐姐学习……”
正在我愁眉不展的时候,校长要求我统计本班留守儿童情况,我想正好可以借此机会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找家长谈话和家访的形式,我了解到这个班二十六个孩子中就有二十一个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平时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照顾,而这些老人对孩子过分溺爱,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更是及其欠缺的。由于我就住在校园里,虽然八点才上早读,但是每天早晨六点多一点,竟然就有孩子们来上学了,还有几个是我们班的。我很奇怪地走过去一问才知道,他们五点多钟就起床了,爷爷奶奶不会骑车,是乘校车来上学的,中午不回家就在学校食堂吃午饭,这么小的孩子在学校一天要待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难怪上课要睡觉呢,严重睡眠不足,真是让人心疼。这些不足六周岁的幼儿中午是需要睡午觉的,必须保证每天十二个小时的标准睡眠,才能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后来为了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我召开了家长会,跟这些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做了深入的交流和沟通。这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其实很需要父母的关心,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是替代不了父母的。于是每周三下午我和另一位老师一起带着孩子们打电话给外地打工的爸爸妈妈,或视频对话,让他们互相关心问候。每次通话结束,孩子们明显很开心。有个孩子说:“老师,我真想早点儿放寒假,到那时候我就可以见到爸爸妈妈啦!”听了孩子的话,我的心里又是一阵心酸。
再后来,午睡的时候,我的寝室里多了几个小朋友,吃饭的时候我的身边总是叽叽喳喳地围着中午在学校食堂吃饭的孩子们。我会尽我所能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教他们文明礼貌,教他们文化知识,教他们怎样做人。慢慢地在孩子们的身上我看见了很多变化,他们变得遵守纪律,上课时很精神,不再像以前那样打打闹闹,他们变得有礼貌多了,见到老师会主动地喊老师好,孩子的脸上洋溢着阳光和快乐。
日复一日,简单而平凡的生活使我累并快乐着!每天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听着他们银铃般的声音,感受着他们对自己的喜爱,内心充满了感动。每天奔波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竟未感到时间的流逝。在远离喧闹的小镇,有时竟忘却了城市的嘈杂。
记得一位支教过的志愿者说:来支教,就是让精神受到一场洗礼。在这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日子里,我身边这些可爱又可敬的同事们,这些花朵一样的孩子们,给了我许多我不曾体会过的感动。而这一切,都使我更加清醒,更加理性,也更加成熟。我在这里所收获的、得到的,要远远超出我所付出的一切!
我不奢求伟大,但我希望我和这些留守儿童们在一起的日子简单而快乐。尽我所能的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