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 脱贫路宽——裕安区农业科技支撑助力脱贫攻坚

  “今年养了30只鹅苗一只没死,光鹅毛就能卖近2000元,再加上今年喂的60多只鸡,收入肯定超过贫困户标准了,多亏了区里派来的农技员的精心指导和帮助。”12月6日,正在晾晒咸鹅的裕安区固镇镇关堰村贫困户詹孝银喜形于色。他说,过去想养些鸡鸭鹅等家禽,由于缺少技术指导,养着养着就死掉了。

  目前,精准扶贫进入攻坚阶段,增加农技推广服务供给,依靠科技进步支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裕安是农业大区,要想贫困户及早脱贫,我们考虑就要从农业产业入手、从农业科技入手、从提高农民的素质入手,真正把农业实用技术转变为贫困户发家致富的内生动力”,提到农科教助推脱贫攻坚,裕安区农委主任武政权道出了他们的工作思路。如今,像詹孝银一样,依靠农业科技发展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户全区已近1.5万户,脱贫辐射带动效应正在逐步形成。

  科技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近年来,裕安区持续加大农业技术扶贫培训力度,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普及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发挥农技人员、“土专家”和“能人大户”在技术成果转化中的指导示范作用,每个贫困村培育2-3个科技示范户,每个科技示范户带动5-10个贫困户。每年开展技术培训不少于4次,通过培训使每个有劳动生产能力的贫困户掌握至少一项脱贫致富适用技术。

  (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

  点亮一盏灯,光照一大片。近年来,裕安区立足资源优势,出台多项科教兴农、科教扶贫政策措施,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在做大做强传统茶叶、水产、蔬菜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扶持发展现代农业、山地农业、林下经济等能够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畅通对外销售渠道,推动“一村一品”专业村发展,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脱贫增收。

  为使此项工作持久开展,裕安区还建立农技人员与贫困户帮扶指导服务制度。这些农技人员成天走村串户,奔波田间地头,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他们深入开展农技人员结对帮扶“五个一”行动。即:帮助贫困户理清一个发展思想、选准一个脱贫产业、联系一条销售渠道、传授一门实用技能、找到一条就业门路。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加大特色农业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力度,指导有能力的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茶叶、蔬菜、皖西白鹅、水产等特色种养业,稳定提高贫困户家庭经营收入。

  特色产业助脱贫,农业科教当先锋。据了解,2017年裕安区农委精心遴选科技扶贫农技人员127名,其中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农技专家40人,结对帮扶贫困户383户,结对贫困总人口1205人,指导服务贫困户9000余人次,首批建立茶叶、白鹅、水产3个优势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开展扶贫技术培训3750人1875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5000余份,75个贫困村实现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全覆盖。裕安区被市农村工作领导组授予“全市农技人员结对扶贫帮扶工作先进县区”称号。

 选择年月
<2017年1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孙云飞在调研城市重点工程建设情况时强调全面完成年度任务 提前谋划明年工作着力提升六安中心城市建设发展水平⊙推进法治建设 履行第一责任⊙六安公交全力打响创城攻坚战⊙花建慧来我市走访省人大代表并征求意见⊙诗城园丁跨越千里来扶贫⊙极限训练铸铁拳⊙科技助力 脱贫路宽——裕安区农业科技支撑助力脱贫攻坚⊙皖西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