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4日02
文章导航
 
综合新闻

  全市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暨发展党员工作培训班开班

  本报讯(记者 曹辰)12月13日,全市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暨发展党员工作培训班举行开班式,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日升出席开班式并作开班动员讲话。

  张日升指出,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此次培训班既是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的研讨班,也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业务提升班,全市乡镇组工干部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主要精神,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等十九大精神重点。要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深入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高度重视发挥党支部作用,推进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以基层党建为脱贫攻坚凝聚强大力量。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做好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让思想认识再深一层,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以严的要求作为保障,将责任纪律坚守到底,确保把各方面真正先进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

  据悉,本次培训班的举办旨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工作。全市各乡镇(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组织员(组织干事),各县区委组织(人事)部门分管负责同志、相关科室负责同志,市直机关工委有关同志共330人参加培训班。

  有效预防控制

  传染病疫情扩散传播

  本报讯(刘祖军)12月12日,副市长余泳率市卫生计生委、市教育局、市疾控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到金安区督查校园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

  余泳认真听取金安区有关托幼机构、学校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详细了解该区学校传染病疫情发现、登记、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和学校晨午检、因病缺勤追踪与登记、消毒等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余泳指出,秋冬季是流感、结核病等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要有效预防控制传染病疫情的扩散和传播,确保民生工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卫生计生、教育部门要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成立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健全防控工作机制,确保传染病疫情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教育部门要配合市、区疾控中心通过国家疫情监测系统,高度关注疫情,专人负责,完善疫情网络直报,准确掌握疫情,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做到抓小、抓早、抓苗头;重点抓好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措施落实,对聚集性病例及重点病例要实行个案调查,现场指导培训,通过疫点处置、保护易感人群、对密切接触者进行疫苗接种等防控措施,有效预防传染病扩散传播;通过发放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学校电子显示屏幕、班级微信等途径发布健康提示,大力开展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和群众的自我防病意识与能力;做到“组织、人员、技术、物资”四落实,确保一旦发生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处置。

  裕安区

  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本报讯(马良 记者 程传军)裕安区结合实际、梳理汇总、认真研究今年水利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在保证工程安全、质量的基础上,实行“挂图作战”,把这些项目的工作进度、时间节点等一一列出。通过“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的方式,进行跟踪督查,盯人、盯事、盯结果并举,快速推进工程建设,全力冲刺工程建设任务,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落实责任抓进度。对每个重点水利建设项目,指定专人,跟踪落实,明确工作时限、进度和质量要求,定工期、定进度、定质量、定任务,做到每个项目有人管、有人抓,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并按照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要求每项工作在规定时限内,必须达到序时进度,决不影响各项重点工程的整体进程。强化监督保质量。裕安区水林局成立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对每个工程实施明查暗访相结合,及时发现并解决工程的质量问题及建设环境等问题,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抓好安全零事故。督促水利工程各参建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及责任网络。平时在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做到必查安全生产,并及时指出工程安全隐患点,切实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所有在建工程安全无事故。

  东西溪乡

  做好民生工程建后管养

  本报讯(霍家根 记者 储勇)建后管养是民生工程的生命线。为进一步巩固民生工程实施成果,确保已建成民生工程长久发挥效益,霍山县东西溪乡强化措施,扎实做好民生工程建后管养,不断提升民生工程管养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该乡明确民生工程项目建后管养责任主体,明确具体责任人和管护人员及其管护职责,积极落实民生工程项目建后管养工作,不断提高管养水平。加强管养工作的日常指导和监督检查,全面掌握民生工程建后管养工作开展情况,对管护不到位的,要求限期予以整改,并跟踪问效。同时,利用村务公开栏、进村入户宣传等形式,做好民生工程建后管养宣传,不断提高群众的管护意识、责任意识,积极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支持、监督建后管养工作。

  顺河镇

  营造健康脱贫浓厚氛围

  本报讯(张远东 记者 程传军)裕安区顺河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36户,4750人,已脱贫1069人,未脱贫3681人;其中因病致贫1206人,占32.7%,患九种大病76人。为将健康脱贫工作落到实处,该镇认真制订健康脱贫工作方案,以“三个三”营造了健康脱贫的浓厚氛围。

  入户宣传“三个一”。发放一份健康脱贫宣传单。将健康脱贫有关内容印成通俗易懂的明白纸,逐户发放张贴,让贫困户了解政策,知晓健康帮扶措施。所有贫困家庭送一份健康礼品,共发放控油壶、控盐勺、工艺品宣传扇子3860套,为他们“三减”创造条件。配一个政策讲解员(扶贫责任人),阵地宣传“三大块”,镇卫生院、村医疗室和村部。镇卫生院和所有村卫生室均在醒目位置竖立大块标牌,加上宣传栏、公开栏、横幅标语,大力宣传公民健康素养66条、健康脱贫政策、疾病防控知识等,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集中宣传“三结合”,结合“中国人口日”“扶贫日”“法制宣传日”“世界卫生日”和节假日在农贸市场等人员集中场所搭设宣传台集中宣传,讲解健康脱贫政策背景及内涵、健康脱贫重大意义等。结合世立医院义诊活动,在村部集中宣传,进行专家现场诊治,接受健康咨询。结合“一堂课”,由卫生系统专家传授健康脱贫、常见病预防治疗等知识。

  引领木竹产业绿色发展

  ——访市政协委员孟凡彬

  本报记者 王婷婷

  2016年叶集亚圣木业有限公司投入180余万元引进环保除尘设备,这是叶集区木竹行业首个安装此类设备的企业,市政协委员、叶集亚圣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凡彬说:“木竹产业是叶集区的主导产业,我们不能只图眼前短期利益,更要实现木竹产业的创新升级,绿色可持续发展。”孟凡彬的做法很快在全区行业内推广,为叶集区木竹行业的绿色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作为叶集区木竹行业发展的领军人物,2014年孟凡彬发起成立安徽人造板协会,并带队到福建、广州考察,谋划实施叶集木竹产业的转型发展,推动叶集木竹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2016年全区木竹产业产值实现120亿元。他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投入1.2亿元引进木地板生产线,提升了产品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金亚圣品牌建筑模板获安徽省名牌产品、安徽省著名商标。

  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孟凡彬关注六安发展大局,积极参政议政的同时,关心群众所需所求,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他与三元镇结对共建村10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给每户捐助5000元,用于种养业发展;他参与贫困村卷皮扶贫车间建设,向区政府承诺兜底帮带,先后与5个村流标项目签订了生产租赁协议,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了贫困户劳动力就业。2017年他还向霍邱县石店镇宽店村捐赠脱贫资金2万元。“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我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带领叶集木竹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我责无旁贷,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也是我心中所想,接下来,我会更加关注民生与发展,为叶集木竹产业发展多提一些好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孟凡彬说。

  参与见证东部新城建设

  ——访市政协委员屠钟根

  本报记者 黄雪彦

  十年前,第一次踏上六安这片土地,他就对六安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决定来六安投资。十年后,他在金安区三十铺镇投资开发的金利国际城项目已经发挥效益,他就是市政协委员、金利集团总裁屠钟根。

  屠钟根是宁波北仑区人,2007年初,他和宁波的一批企业家来六安考察,决定成立六安金利集团,并在金安区三十铺镇投资10亿多元精心打造了占地18公顷,总建筑面积43.97万平方米的金利国际城项目。

  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屠钟根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他撰写的《迎接皖江城市带建设需要精心策划和安排》《坚持“东向发展”加快融入合肥经济圈共建皖江城市带》《节约土地资源鼓励盖高楼大厦》等提案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作为一名外乡人,屠钟根始终把六安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每次回浙江,他都会积极宣传六安、推介六安,畅谈自己在六安投资的感受及市区领导对招商引资企业的关爱。他也非常关注六安的慈善事业,累积捐款达到1200多万元,其中1000万元捐赠给六安住房扶贫基金会,为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提供援助。

  “我家以前住的房子是泥土房,都快倒了,因为家庭困难买不起房。后来通过基金会申请到了购房补贴。现在,我们一家人搬进了新房,生活越来越好了。”今年5月份刚刚搬入新居的张宝安高兴地合不拢嘴。

  张宝安是金安区三十铺镇枣树村村民,妻子是聋哑人,家里子女多,生活非常困难。2016年3月,他向基金会提出申请,以总价38万多元的价格在金利国际城购买了一套房子。像张宝安一样,通过六安住房扶贫基金会买房的贫困户已有285户。

  “我既是东部新城的建设者,也是见证者,这十年来,我通过参政议政,不断地在东部新城发展上建言献策。接下来,我会抓住东部新城建设的大好形势,进一步为六安的经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屠钟根表示。

  “国学希望教室”送关爱

E:\12月14日\14日二版\二的1300267.jpg

  12月12日下午,中国人保安徽省分公司走进金安区木厂镇石闸小学,开展“中国人民保险国学希望教室”公益活动,为在校学生送去国学书籍、运动服及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活动当天,小朋友们集体换上汉服,共同朗诵,通过国学互动、趣味游戏等形式,感受国学的人文魅力。

  据悉,“国学希望教室”是由中国人保公益慈善基金会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组织的一项公益活动,这一活动以弘扬国学文化、汲取国学精髓为主旨,打造可持续助学公益模式,汇聚有效社会力量,来改善农村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将无穷无尽的爱带给这些农村儿童们,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们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本报记者 王丽 摄

  生态脱贫 护“绿”成金

  ——裕安区选聘生态护林员助力精准扶贫

  本报记者 张世巧 通讯员 陈传胜

  “我负责的管护面积有2000亩。每天都在这片儿巡护,看到有下猎套的就拆掉,有吸烟的、上坟烧纸的就去劝说,发现有破坏树木和哪里有点火冒烟的,马上制止并报告。”清晨,在裕安区青山乡红桥村,生态护林员杨孝利来到他负责的林地里巡护。杨孝利是当地村民,他家是贫困户,妻子患癫痫病,他以前没工作,就靠打零工挣钱养家。2016年10月,他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当年管护工资6086元,他家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近年来,裕安区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生态护林员,通过支付生态护林员管护费来实施生态扶贫,助力精准扶贫。生态护林员的管护区域为集体林地,重点是集体的国家级省级公益林和退耕还林,主要职责是协助乡镇林业站进行森林防火、资源管护、野生动物保护。

  为了认真做好生态护林员指标分配,按照分配到裕安区的生态护林员指标,裕安区林业局积极协调区财政局、区扶贫办对全区国家级贫困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平均收入和集体林地森林资源面积等数据进行了核实认证,并根据上述3个因素按照一定的占比形成一个指标分配公式,本着分配指标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数较多的地域倾斜、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平均收入低的地域倾斜、向集体林地森林资源面积状况好的地域倾斜的原则,于2016年9月12日前完成了17个扶贫开发重点工作乡镇生态护林员指标分配。

  为做好选聘工作,裕安区林业局组织专家认真研究,出台裕安区《生态护林员选聘实施方案》,制订了《裕安区生态护林员选聘管理办法(试行)》。裕安区成立了由区林业局、区财政局和区扶贫办参加的工作小组,建立了协调联络机制。区林业局切实加强审核指导,严格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标准和程序要求,确保选聘工作公平、公正、公开。针对各乡镇在选聘过程中,存在的超龄选聘和降低标准选聘无劳动能力和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的问题,区林业局严格把关。最终,全区23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经省级主管部门审核确认符合选聘生态护林员条件,在去年底与当地乡镇政府签定了聘用合同。

  “我快50岁了,出去打工不好找工作,家里孩子还在上学,以前靠种水稻、玉米勉强糊口,现在做护林员有6086元收入,还能兼顾地里的农活。”对于这份工作,护林员窦祖河非常珍惜。下午五点半,他仍然拿着二号工具在集体山林巡护。“今天一切正常,等天黑了,我就准备下山。”每月巡护天数不少于20天,是森林资源管护合同的规定。防火期内早上8点钟上山,下午6点钟下山,是窦祖河给自己定的时间表。

  生态护林员是一项重大的惠民决策,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条新路子。裕安区严格生态护林员的管理工作,实行“县建、乡(镇)聘、站管、村用”管理机制,生态护林员由区级林业、扶贫、财政部门统一主导建立,乡镇聘用,乡镇林业站负责日常管理,主要在村内开展管护工作。生态护林员年均增收6086余元,带动了该区230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其中180名贫困人口通过护林员收入达到稳定脱贫,50名贫困人口达到基本脱贫。

  同时,全区230名生态护林员上岗,增加了生态区护林人数,健全了管护队伍,增强了管护力量,基本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极大地促进了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对强化森林培育,增加森林蓄积,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林业建设与脱贫精准有机对接、相互促进,生态保护释放的红利不断扩大,“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裕安大地不断描绘着美好蓝图。

 选择年月
<2017年1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综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