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慢就业调查报告》发布当“慢就业”成为新的“冷思考”!
近日,应届生求职网针对大学生进行了“大学生慢就业”调查,共有10400名大学生参与了此次调查。调查显示,现在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暂时旅游、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慢慢地考虑人生道路,“慢就业”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什么是“慢就业”?所谓“慢就业”,是指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读书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的现象。据统计,中国越来越多的“90后”年轻人告别传统的“毕业就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族”。
为何选择“慢就业”?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选择“慢就业”最主要的原因是“就业形势严峻,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有57.7%的受访者选择;其次是受访者希望能够“理性寻找发展方向,不愿意在没有找到方向前被具体工作束缚”;第三是“准备自己创业”。“要考研”、“想做自由职业者”等理由也位居前列。
同时,数据也表明,有超过60%的受访者曾经有过职业规划,但并不清晰;近20%的受访者并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且非常迷茫;拥有非常清晰的职业规划,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的也仅有20%的同学。
“慢就业”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就业。近40%的受访者明确认为,“慢就业”并不是啃老,而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就业;也有35%的受访者是否属于啃老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判定,仅有25%的受访者认为“慢就业”属于啃老。
“慢就业”是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前提下,中国就业观念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表现。事实上,“慢就业”在国外早已不是新鲜事,不少西方青年在升学或毕业后会选择游历、参加志愿活动等,以开阔眼界、丰富阅历。在国内,不管是因为“最难就业季”造成的被迫选择,还是拿出更多时间为人生发展作出思考的主动选择,“慢就业”都需要高昂的经济和时间成本。“慢就业”可以让年轻人认真制定未来规划,提高就业质量,为他们提供缓冲期。但是,如果盲目出行或宅在家中无所事事,也可能会使“慢就业”成为“啃老”的遮羞布。
实行“慢就业”需家庭支撑!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权在于年轻人本身,本次调查显示:有近6成的受访者表示,“慢就业”的决定权在自身。且有超过6成的受访者表示,目前的经济来源来自家庭给予的生活费。其实,选择“慢就业”也并非人人能慢。调查显示:有60.7%的受访者表示,实现“慢就业”,必须要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没有经济压力。其次,是要有理解支持孩子“慢就业”的家长或家庭环境;有44.9%的受访者表示,还需要有能够承受导致“懒就业”、“怕就业”后果的压力。
(根据网络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