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咱村的好干部”——金安区三十铺镇花甲残疾人的微心愿
本报记者 鲁艳艳 王婷婷
“记者同志,我是三十铺镇的一个盲人,想请你们来帮我们写篇稿子,完成我们老哥几个的一个心愿”。日前,金安区三十铺镇老家郢村的60多岁的老人王家宝给报社打来电话,说自己是个残疾人,眼睛看不见,但心里明白着,一定要夸夸自己的村,夸夸村里的干部们。
是什么事让王家宝老人这么惦记?12月8日记者来到三十铺镇老家郢村,在村里人的带领下,来到了王家宝租住的翰林雅苑小区里。
“是吴文书来了啊,快进来坐。”还没进门,老汉王家宝已经在屋里听出了村文书吴再安的声音。王家宝今年62岁,视力一级残,没有劳动能力,老伴癌症手术后身体一直不好,两个小孙女在家需要照顾,儿子没有固定工作,常年在工地上打些零工,白天晚上忙个不停支撑这一家人的生活。但一家居住的地方面临着拆迁,找不到合适的地方租住让王家宝一家十分着急。村里的干部了解后,急忙奔走协调,终于在翰林雅苑帮王家宝一家寻到了一套住房,位置好,一楼,十分方便眼睛不好的王家宝。今年9月份,一家人也搬离了旧房租住上了新居。
“我眼睛虽然看不见,这村干部们的声音我一听一个准,错不了,他们经常来看我,逢年过节总忘不了给我们这些困难户送吃送喝。一到刮风下雨不好的天气啊,许健书记肯定要给我打电话,要我注意这注意那,交代一遍又一遍,家人都想不到的事情,村里的干部们都能想到。”王老汉提起村干部就眉开眼笑;“有一回许书记开车带我到镇里申请办残疾证,我眼睛看不见啊,他把我扶上车又扶下车,照顾得可周到了,镇里的同志都问我是不是许书记的亲戚,我说不是亲戚,但许书记待我比亲人还亲。”王家宝说,自己看不见,但喜欢听广播,也喜欢听人说一些新闻,“我就在想,村里建设得这么好,村里的干部对我们这么好,应该夸一夸。”他说,有不少和自己一样的家庭困难的人都有这样想法,潘贤好就是其中之一。
潘贤好一家是老家郢村里特殊的困难户,一家四口除了小女儿嫁人外,其他三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妻子和大女儿陈华香还有肢体残疾,一家人没有劳动能力。今年农历7月份在村两委的帮助下搬进了敞亮的套房新居。父女俩反复念叨的就是“村干部好,村干部没话说,没有他们我们住不上这么好的新房。”陈华香今年29岁,精神状况时好时坏,肢体二级残疾,说话的时候身体不停颤抖,她把一家人吃的药拿出来给记者看,几个塑料药袋子堆满了茶几。
(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
“一家人精神有疾病,没有劳动能力,还得常年吃药,你说这样的困难家庭我们村两委不重点帮扶怎么办,房子没有拆迁之前,我们还能帮助他们养些羊,增加些经济收入,房子拆了以后,唯一的一项经经济收入也没有了。”村文书吴再安说道:“潘家房子拆迁后根本租不到房子,谁愿意把自家的房子租给精神病人住呢。为了这一家人能都安居,有地方住,村书记许健真是想尽了办法,最后才让他们提前住上了安置房。”
“现在国家政策好,低保、残疾人补贴,只要能符合政策的我们都尽最大努力为群众争取。”他知道王家宝的家庭负担重,儿子没有正式工作。今年夏天,村两委专门安排王家宝的儿子参加淡水养殖技术培训,一项技术学习下来,王老汉的儿子还领了学习补贴,心理乐开了花。王家宝说:“明年开始,我儿子就可以承包鱼塘养鱼了,有了咱村干部我们家的日子真是越过越好,我现在天天心情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