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1日06
文章导航
 
夕阳佳苑

  传承好家风 发挥正能量

  何志成

  由于长期劳累,生活没有规律,身体素质差,2010年底我不幸患了食道癌。亲属和子女们都惊惶失措,但我的态度很冷静,一是不惧怕,藐视它,不相信就是“不治之症”,精神上不能畏惧。二是及时治疗、重视它,相信科学、尊重医术,于是就赶到上海肿瘤医院治疗。放疗、化疗,并吊水用药同时进行。治疗期间是很痛苦的,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头发都落光了,但要有狠心,忍受着痛苦。不要怕死,怕死不一定不死,不怕死反而能活下来,客观上已形成,主观上要据理力争,精神上千万不能被压倒,要有自强不息精神,在医院治疗七个礼拜基本上痊愈了。我觉得早发现、早治疗,不能耽误这是关键。回来后定期复查,七年多过去了,一直正常,从未复发,身体恢复得很好。

  在我战胜疾病后,精神还很好,于是我写了一篇24000多字的回忆录,阐述了家史,个人成长史以及家风建设史,发给每个亲属、子女一份,传承家风,教育后代。下面简略地回顾我的生平及家史。

  1942年9月我出生在大别山革命老区独山镇(中国第一将军镇)游芳冲一个农民家庭,那时候我们穷苦人家受尽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和剥削,家里很穷,加之我们兄弟姐妹们多,负担又重,全靠父母打柴卖和挖野菜度日,生活十分困难。家乡解放了,土改时我家分得了两亩多田地,两间房屋,生活逐渐好转,1951年我上了小学,在我小学毕业时,因家中遭受火灾,没有参加升学考试,失学了,只好在家劳动忙家务。

  我母亲王书珍,系红军失散人员,是一个忠厚、善良的人,她艰苦奋斗、勤俭持家,为子孙们操劳一辈子,还经常帮助乡邻们做事。在幼年时,她就教育我们要做好人、做善事。为人要诚实,要学习文化知识,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她经常跟我们讲共产党、工农红军是怎样为穷人谋幸福、求解放的,国民党反动派、地主、恶霸是怎样欺压老百姓的,教育我们要爱憎分明,这些在我们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休学在家一年,看我非常想读书学习,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就叫我打柴火、拾茶籽卖,凑齐了学杂费。第二年又支持我参加升学考试,让我读上了独山初中。

  初中毕业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加之父亲病故,家庭再也没有能力和条件供养我继续升学了,于是就回乡务农,由于我做事诚实,在农村表现积极,1965年下半年公社聘用我当会计,1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6年元月任公社团委书记(半脱产)。1969年初撤区并社后,任住家大队党支部书记。

  1970年9月,根据毛主席“七·二一”指示,大学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了,经独山公社党委推荐,我进入安徽劳动大学政治系学习。《安徽日报》还刊登:“大别山区革命后代上大学了,这是老区人民的骄傲。”实现了我上大学的理想。在老师们精心指导和自己的刻苦钻研下,毕业时我的各科成绩是比较优秀的。按照当时在校的表现,省直机关又缺人,完全可以分配到省直机关某个工作单位工作,但我考虑到上学时家乡人民的重托,同时也想到我家祖祖辈辈在农村,不能离开农村,学习的知识要为家乡人民做出贡献。所以我就主动要求返回家乡工作。

  1973年元月,我愉快地回到独山区委报到,区委决定我任区委组织干事,以后又兼任区团委书记。为了提高我政治理论水平,1977年春县委又抽调我参加省委党校“青干班”培训,1978年底县委决定我到家乡双峰公社(现并到独山镇)任革委会主任、党委书记。1983年下半年机构改革时,任石婆店乡党委书记。以后又历任独山区委副书记,张店区委副书记。撤区并乡后,任狮子岗乡党委书记。直到1995年11月,领导考虑到我在基层干的时间太长了(任了18年乡镇区党委书记)太辛苦了,腿因工负伤了。再加上任职期间,确实干了不少实事、清正廉洁、作风正派,政绩也比较突出,于是就把我调到市(县级市)民政局工作。而爱人杨开霞一直在独山镇小学任教39年,默默无闻地为老区人民作奉献。

  回顾我在基层任职期间,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能够认真宣传贯彻和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依法办事,把各项政策和法规落实到基层,贯彻到广大群众中去,深入人心,使得各项政策与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办事,不搞形式主义,勇于抵制和克服一些错误倾向。二是坚持为民办实事为宗旨,每到一个地方,认真调查研究,注意倾听群众意见,因地制宜地理出发展的路子,制订发展规划,不盲目行事,在为发展农村经济、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办了不少实事。三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我从来不乱开支公家的钱,不请客送礼,不大吃大喝,挥霍浪费。我一向反对向群众乱摊派,吃、拿、卡、要的不良行为。为了“政绩”,弄虚作假,搞浮夸,去干张头事,坑害群众。四是能坚持为政清廉,不谋私利,做到了不贪、不占、不受贿,不挪用公款,厌恶拉关系、走后门。作为主要领导敢于担当,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管理好所属人员,教育自己的子女、亲属,千万不要贪赃枉法、以权谋私。在以上这些方面得到了上级党委多次表彰,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称赞,得到了家庭的支持。总结我的经历,在基层干了几十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诚于党,服务于人民,终身无憾。

  回顾历程,我觉得个人的成长与党的关心培养、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是受到良好家风的影响。我的人生价值观的养成,受母亲的影响很大。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是我们家风历来倡导的,我们一直遵守并践行。通过言传身教,要求子女不要贪图享乐,不要攀比,做人要低调,做事要踏实。

  现在有些人对信仰模糊,精神空虚,人云亦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新形势下,我们在做好青少年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同时,更要做好家庭教育。通过良好的家风影响带动,培养他们责任担当意识,艰苦朴素意识和创新拼搏意识,让他们做一个对社会、国家、人民有用的人。

  我于2004年元月退休,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我认为作为一名党员,即使退休了,也不要忘记当初入党时的誓言,不要忘记还在拿养老金。我们要积极参加有关社会活动,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自觉遵纪守法,发挥好榜样的作用,保持晚节;要教育好子孙后代,传承好家风;要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健康地度晚年,不给政府和子孙增加负担。现在我和老伴身体还很好,在家里忙忙家务,培养孙子,督促晚辈们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社会发挥正能量。

  老年人的童心

  王丕立

  母亲已年届九十,仍在自给自足,我多次想接母亲来城里住,可母亲在乡下住惯了,一天也不愿待在城里,她说城里车多人多,不适合老年人居住,没办法,我只好随她意愿让她在乡下跟大姐一起生活。

  虽然母亲身体一直羸弱,可她总是不停地劳作。我一直想对母亲尽点孝心,给她过生日,去年重阳节那天,天气晴朗,我没给母亲打招呼,就回去看望她了。我们将车开近晒场,悄悄走到菜园边,看见母亲正坐在田垅间放置的小木凳上扯草,蝴蝶绕着她的草帽翩飞,她的眼中闪过孩童一般的无邪,那一刻,我感觉生活是那样的静美。盛杂草的篮子满了,她提着一花篮青草倒进晒场,吸引家里那群鸡鸭来哄抢。看着她喂养的鸡鸭一个个晃动着肥硕的屁股,不紧不慢地移步晒场另一端的菊花园,在那静寂的小院内,鸡鸭也是自由的,也在恣肆地生长。母亲对着我们露出了她满足的笑容。“在城里,我没事做,没事做的日子多难熬!”母亲再三向我表明她在乡村生活的自得其乐。我被她感染了,没再提带她上城里的话。

  农村人都外出务工了,山上的野板栗没有人扑打了,母亲总是一个人去那些栗子树下,捡拾起球子裂开口子掉下的黑褐色板栗,然后装入一个布袋中,天天翻晒。见我回来,她从楼上背出一大袋板栗,我们吃栗子时,她站在旁边,观察着我们的表情,大声问道:“甜么?没有烂吧?”“没有,很甜!比城里买的杂交板栗好吃多了。”我们都这么说,母亲相信了,“乡下什么都有,只要人勤快,想吃什么都可得。”母亲说着又从柜子里鼓捣出一瓶她炒的南瓜籽,大小色泽全是一个样,母亲告诉我们瓜籽是她一粒粒择出来的,用盐炒熟的,所以没有煳。精细精致是母亲一生的习惯,使她的生活与众不同。

  我独自揣摩着母亲的喜好,给她买了一些儿童爱吃的独立小包装零食,拿出来递给她时,母亲没动声色。我暗想,母亲一定不喜欢吃。返城几天后,母亲打电话给我,特别激动地告诉我,她很喜欢吃我买的零食,“给我买的零食,全是各色各样的小包装,小孩都爱吃的;穿的衣服是那么喜庆的面料,我觉得你把我当小孩疼了。”从母亲的语调我感觉到她出自内心的欢喜,“老小,老小,你现在老了就跟小孩一样了嘛,当然要得到照顾呐。”我高兴地回复道。

  老年人也有童心,当父母年迈时,我们也可像幼年他们对待我们的方式对待他们,让他们时时有些小乐趣、小开心,这样,他们就能延年益寿。

  引导爸妈新消费

  刘 卫

  “气死我啦!愣是跟罗大婶聊不到一块儿,说我啥都不会。还有前楼的王大爷,取笑你爸微信玩不转,连个地铁都不敢坐。卫子,你说这叫什么事?”那天我一下班,老妈喋喋不休地抱怨道,老爸尴尬地搓着手,一脸苦笑和无奈。

  老两口退休后的确是“深居简出”,除了每天例行买菜,散步,活动一下筋骨,这以后就“宅”在家里。老爸练书法、看书,有时看电视打发时间。老妈则养花草、编织各种饰品和衣物,再就是精心烹制三餐。偶尔出双入对去社区“老年角”,当别人眉飞色舞地高谈阔论时,因为没有对新事物的经历和感受,只能当当听众。难怪他们遭人“奚落”。

  对此,我心一动。老年人在一起时也喜欢攀比呀!即便带点吹牛,但把自己独特的新消费的经历晒出来,是与他人分享那份幸福和快乐。受了刺激,老两口肯定有一种想学习的心理在萌动,只不过不好意思说出来。我对他们说:“爸,妈,他们说的这些我都会。我小时候你们教我做这做那,现在到了‘反哺’的时候,也算我尽尽孝。只要肯学,保证你们的‘本事’比他们多。”二老笑着点头应允。

  从那以后,只要有空,我就带老两口在外面见世面,扩大眼界。原来只听说坐地铁舒适快捷,因为是新玩意,二老怕下地道找不到北。我亲自带他们体验了一把。从投币取票,入闸门到选乘方向等一一跟他们做示范。那次老爸到市郊看老战友,坐地铁只需半个小时就到了。以前他去要换乘三趟公交车。老战友重逢相聚,也就是“分分钟的事”,坐地铁头还不晕。只要有新建的地铁线路开通,老两口兴致勃勃地就去“尝鲜”。去大学城看上大三的孙子,逛“皮革城”,条条线路熟稔得很。原来取笑他的王大爷出门,反过来还请教老爸呢!

  初尝甜头,老两口兴致上来了,让我教他们如何用手机刷微博、玩游戏。我给老爸的手机定制流量,免得他上瘾。老爸把他的圈子建了起来,对着手机讲话,语音瞬间转换成文字,比发短信更便宜更方便。老爸再辅导老妈,在网上QQ群里向“织友”晒她最新作品,交流心得和技艺,忙得不亦乐乎。老爸还学会了在网上“淘宝”,隔三差五地有快件包裹到。老妈手机电池爆了,她到实体店问过,一个要80元。老爸主动请缨,问清了型号,在网上找专业店,只花了20元。老妈感叹,老头子,你真行!老爸谦虚地说:“不是我行,是你儿子行,他把我们引上了路,修行在个人。”老爸还在网上入了3个老年群。一有活动,根据自己的财力、身体状况和兴趣,欣然报名。至今,他们共参加了一次境外游、3次外省游,市内“一日游”不下15次。接触外面的世界和新消费,老两口感觉自己成了“饱学之士”,物有所值,愉悦身心,生活处处充满阳光,晚年的内容也由此变得丰盈起来。

  再与那帮老朋友聚在一起时,老两口充满自信,“谈资”丰富。老爸主吹,老妈帮衬,添盐加醋,引得老头老太们刮目相看。“老年角”里,时常能听到老爸老妈爽朗的笑声。

 选择年月
<2017年1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医疗保健⊙夕阳佳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