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1日05
 
心梗,生命与时间的争夺战

  心梗,

  生命沉重之痛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由于心脏的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导致心脏肌肉的血液供应中断而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多数患者在发病时表现为急性胸痛、胸闷,大面积心肌梗死将诱发休克,抢救不及时就会导致死亡。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年》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是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而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急、致死和致残率高,常常是导致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

  为提高公众对心梗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流程,2014年,我国首次设立了“心梗救治日”,并确定每年的11月20日为“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

  “1120”的含义有两个:一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要迅即拨打120;二是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为120分钟。通过放支架和溶栓的方式开通血管,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而从发病到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心梗后,心肌的血液供应被中断,如果不及时恢复,每拖延一分钟,心肌坏死的面积就会一点一点变大,会有大量的心肌细胞死去,这也是心梗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治疗心梗一定要越早越好,千万不能等。

  心梗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疾病,心梗的抢救要闯过三道关。第一道关是患者自救,出现胸痛等心梗症状,一旦发病就应立刻停止一切活动,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第二道关是急救运送,急救中心迅速出动救护车,将患者快速运往有相关救治能力的医院。第三道关是医院救治,急诊科、心血管内科等相关专科医生迅速诊治,争取在120分钟内尽快完成救治,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会发生心肌缺血,引发心律失常,导致心肌梗死,而心梗一旦发生,是不可逆的。

  所以,如果出现胸部正中或偏侧不适,比如疼痛、胸闷、呼吸困难、压迫感,濒死感等,一定要警惕心梗。

  年轻,

  心梗防治的误区

  前不久,城区某中学一学生张某,在体育课上打篮球,突然自觉不适蹲在了地上,随后头栽倒在了水泥地面,心脏骤停,最终不治身亡,年仅19岁。

  相信很多的年轻人都会有过这样的想法——“得心血管疾病的都是老年人,我们年轻人身强体壮,心脏怎么可能出问题!”

  确实,心血管疾病在老年人群中是常见多发疾病。但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每顿大鱼大肉,每晚熬夜久坐,每天饮酒吸烟,饮食的不规律,生活的不健康,工作压力大,加之城市环境污染加剧,曾经在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甚至是心肌梗死,也渐渐趋于年轻化。

  “过去的心梗患者多为七八十岁的老年人,50岁左右的都很少见,但现在三十岁左右的心梗患者已不罕见,四五十岁的患者也变得很常见。”六安市人民医院院前急救医生邵东这样告诉记者。

  虽然目前没有直接的数据表明,我国年轻人因心梗导致的猝死占多大比例,但令人忧心的是,国内心肌梗死发病年龄明显提前。长时间熬夜、抽烟、酗酒,心理压力太大,过度疲劳,缺乏运动,身体长时间处于紧张、激动状态等生活状态,导致群体年轻人一旦发生心梗往往比老年人更危重,猝死的几率也比老年人更高。

  从致病因素来看,吸烟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因素。烟雾中所含的细小颗粒会伤害血管和心脏。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对青年男性来说,吸烟人群患心梗的几率会增加7倍。此外,通过血管造影发现,年轻人心梗多因冠状动脉痉挛引起,而病变则相对较轻。所以相对来说,年轻人一旦发生心梗,坏死程度往往更加彻底,对年轻人心脏的打击更大,复发率较高。年老心梗患者的心脏在冠状动脉病变长时间的“侵害”下,已形成一定的适应机制。

  所以年轻人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对于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异常的人群来说,更要高度警惕心梗。

  树立危机意识

  远离心肌梗死

  有一天,浙东商贸城的张诚(化名)突然感觉胸闷、胸痛而拨打了120报警电话,随后而来的120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在对张诚进行了简单的药物急救后,张诚觉得胸口的疼痛缓解了,便要求自己开车去医院,几经劝告,张诚终于上了救护车。

  到了医院,张诚被检查出患有广泛性心梗,医生建议张诚尽快做手术,以防病情进一步加重。可张诚坚持要求转院,去往省立医院本部就医,医生表示张诚病情严重,不宜长途坐车,很可能会危及生命安全。同时,就算是要转院,也建议转省立医院南区,不仅路途较近,而且南区还是省内第一家认证通过的国家级胸痛中心,具有更好的医疗条件和技术。可是张诚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病情的严重性,他觉得自己根本没有什么大问题。

  救护车到了合肥,等下车的时候,张诚竟直接从担架上跑了下来,医护人员都吓坏了,可张诚却摆摆手说自己没问题。就在张诚再次坐上救护车时,突然脸色煞白,额头冷汗直冒,一动不动。

  医生一看,坏了!这是心梗犯了。于是张诚被立马送进手术室进行抢救,历经半个多小时的手术,张诚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守候在手术室外的张诚家属感谢不已,又后悔不已。

  “心梗患者一定要听从医生的专业性意见,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都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症状与本身的病情不相符的情况出现。虽病情严重,但是症状表现不明显,患者会误以为自己没有什么大碍,觉得医生是危言耸听,不愿相信医生的话,自然更不会去选择手术,认为自己能跑能跳,吃点药就会好起来。”邵东一脸严肃地告诉记者。

  心梗,在这场生命与时间的争夺战中,我们的答卷并不十分理想。公众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原因。由于家属的犹豫不决,打电话询问其他家属、熟人、医务工作者的朋友等等,浪费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病人的心肌也在一步步坏死,甚至在医生交代病情的过程中突发室颤、心脏破裂情况,而导致患者死亡的情况也存在。有的家属因为对心梗的无知,干脆就放弃了急诊溶栓或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究其原因就是对心梗的知识匮乏,还有就是对医疗单位的不信任。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心梗的发生常常在后半夜至凌晨,患者往往不愿意麻烦或惊扰到亲属而等到天亮,错失良机。有的误以为胃疼,挺挺就过去了,再有就是患者家属自行转院。这些都是错误的,因为急性心梗患者死亡约2/3发生于发病的120分钟内,而救护车上有必要的抢救器材和药物,是保障生命安全的第一步。

  筹建胸痛中心

  开通绿色通道

  “您好,六安120!请讲,您需要帮助吗?”

  “我父亲突然胸口疼得厉害,请你们赶紧派车过来......”11月20日,市医疗紧急救援中心的120调度员徐迎春刚刚放下手中的饭盒,一串急促的报警铃声在安静又有些沉闷的调度室里响起。

  这已经是她今天接到的第九起有人报警说是胸闷心慌的电话了。徐迎春告诉记者:“我们每天几乎都能接到心悸心慌、胸闷气短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呼救电话,多数为老年人,也有青壮年患者,急性心梗、心绞痛的患者在炎热夏季、冬春交替乍暖还寒的季节明显增多。遇到这样的患者,要迅速调派急救人员以及急救车辆前往救援。”

  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至11月,我市120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共接警救治患者约26377人次,其中,呼救者主诉心悸、心慌、胸闷以及胸痛症状需要急救出诊的约4101人次,占院前急救患者的15.6%。

  在今年的第四个“1120心梗救治日”,中国医师协会携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专家向公众发出“有胸痛,我要拨打120”的呼吁,并以此提醒所有的医疗救治人员“心梗救治,争取黄金120分钟”。六安市人民医院、六安市医疗紧急救援中心等医疗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安徽省立医院南区“11·20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日”大型义诊活动与“1120急救心梗救治日院前急救论坛”主题活动,为提高我市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推进我市胸痛中心系统化、全面化建设,让120网络的院前急救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时间,为患者争取更多急救时间,达到区域协同救治及区域联动,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做好了准备。

  胸痛中心,是为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高效和规范的诊疗系统。2016年7月16日,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在苏州正式成立,该项目计划通过信息化建设和认证培训工作的开展,在三年内认证1000家胸痛中心,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整体救治水平。

  胸痛中心作为急性心血管病急救诊疗体系,凭借全新的管理理念和多学科协作医疗模式及规范化的胸痛诊治流程,能实现早期快速准确诊断、危险评估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和改善预后,有效地缩短救治时间,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目前,我院正在积极筹建胸痛中心,通过120急救中心、急诊科、心血管内科、胸心外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皮肤科、医学影像科、检验科等多学科协作的方式,采用区域协同救治机制,统一诊疗规范,优化诊疗流程,为胸痛患者提供高效、便捷、最佳的治疗途径及方案,以期达到缩短救治时间、改善预后和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契合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精神。”皖西名医、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钱福东告诉记者。

  胸痛中心的建立,等于是为心梗患者开通了一条“绿色通道”,规范和提高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诊疗流程和能力,减少误诊和漏诊,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医疗,降低胸痛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先抢救生命,后补交费用。切莫因为不信任、对心梗的不了解,犹豫不决,导致患者致死、致残。

 

 选择年月
<2017年1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心梗,生命与时间的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