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驿站”打造就业扶贫新模式
本报记者 杨曦 文/图



近日,金寨县桃岭乡扶贫驿站内,传出机器运转发出的“咔咔”声。工人们正在对竹工艺品剖丝、切丝、刮削、磨光等工作娴熟有序地作业,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
这是一家竹编厂,正在车间做工的几乎都是“娘子军”,有的头发已经花白。“现在是孩子读书的重要时期,早上出门晚上回家还可以陪孩子读书。我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只能在家带带孩子。村里建起了扶贫驿站,我在驿站里制作工艺品,也不耽误照顾孩子,一个月能赚1000多元呢。”正在用钉枪给竹风灯定型的脱贫户袁自芳说。
竹编厂负责人张晓雷介绍,自从村里办了就业扶贫驿站,和她一样的40多户贫困户陆续在这里就业上岗。“村民民工的手艺都很好,干事利落,通过扶贫驿站平台同时为我们厂大力解决了用工问题。”张晓雷说。
贫困户家庭情况各有不同,打卡上班不现实。金寨县就业扶贫驿站用工灵活,农忙可以回家种田,农闲可以过来务工。竹编厂员工邵远潮是通过扶贫驿站进厂打工的一位老篾匠,因为要照顾患病的母亲,只能在家中务工。企业固定时间上门取货,解决了他不便出门务工的难题。“不仅如此,竹编厂还定时教授我们新的编织技术、接触不同的材料,以前做篾匠个体户还要考虑销路,现在无需考虑销路了,每月足不出户就能拿到3000多元。”
这些工人大多都是来自周边乡村的村民,他们通过在家门口打工,既照顾了家庭,又增加了收入,可谓一举两得。金寨县就业扶贫驿站除了帮助村民实现就业,还通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和贫困户就业培训,提高了村民们的就业能力,拓宽了就业渠道。
扶贫驿站因地制宜,以多种模式进行建设,有的是以企业为主,有的则是以行政村为主,虽然模式不同,但核心目标都是解决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就业脱贫问题。
金寨县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余靖介绍道:“‘企业+扶贫驿站+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种探索,通过这种模式,让一大批贫困户获得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进一步拓宽了贫困户的脱贫渠道。”
据了解,与此同时,扶贫驿站还开拓了服务范畴,打造了文化活动中心、扶贫车间、扶贫培训基地、检察普法之窗、金融扶贫服务点、家居服务等相结合的多元化扶贫驿站。通过设立“就业扶贫驿站”,走出了一条“输血变造血,驿站扶贫困”的家门口就业模式,有力地帮助了当地贫困户就业脱贫。
金寨县麻埠镇桂花村因现存国内最大桂花树——“桂花王”而远近闻名,同时该村也是一个多年的贫困乡村。为推动贫困人口创业就业,提高贫困户增收致富的能力,该村结合自身桂花树、桂花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利用桂花树与果树专门打造桂花食品和家用农产品为主的电商品牌。
记者跟随该村电商品牌“上街去”负责人苏杨挨家挨户收购土特产,不一会就收了不少当地农户自制的柴火灶锅巴以及土鸡蛋、土鸡鸭等,然后赶回村部的“电商扶贫驿站”记录、归类、打包,等待当地电商平台“上街去”的收货车的到来。据苏杨介绍,“电商扶贫驿站”进驻桂花村后,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户销售农特产品。
“产业大户被驿站聘用后,不仅不用外出打工,而且还能帮助其他贫困户。”
桂花村是当地的贫困村,贫困户众多。虽然家家都会做柴火灶锅巴,都养鸡鸭猪等农产品,但由于交通不便,经营理念落后,多年来没有销路。有了“电商扶贫驿站”,网站负责对外营销,贫困户负责做好土特产品质量,解决了当地老百姓异地就业的问题,带动农产品销路的发展,形成了“互联网+特色种植业”的新格局,架起贫困户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让消费者吃到特色的绿色食品,也使一批贫困户走上了精准脱贫致富路。“我们把这种模式称为‘合伙人+驿站+家庭农场’”。苏杨说。
据了解,桂花村电商扶贫驿站建立后,当地农产大户年收入基本达到4万元,脱贫农户也有一万元收入水平。驿站通过以大户带小户,以电商带家庭的方式方法,让“贫困户变成小股东。”解决收购、销路问题,使当地贫困群众走向致富路。
记者从市人社局就业科获悉,我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建设330个就业扶贫驿站。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符合条件的扶贫驿站共计272个,其中金寨县实现村级覆盖,在全县范围内建设了扶贫驿站228个。
市人社局副局长杨震告诉记者,我市通过加强就业扶贫驿站建设,大力开发居家就业岗位和辅助性就业岗位,依托扶贫基地劳务输出推进转移就业,继续开展技能培训,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就业扶贫驿站扶贫车间、公共就业服务中心、电商服务中心三个模块的不同功能,鼓励各驿站积极开展公共就业服务、电商服务,特别是吸纳贫困劳动者就业,增强脱贫成效。”
据了解,我市各县区就业扶贫驿站建设工作启动早、进展快,通过积极探索驿站规范化管理和可持续运营模式,充分发挥其在就业脱贫工作中辐射带动功能,从而帮扶更多贫困户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目前,我市扶贫驿站建设各有特色,真正实现了“一地一品”的建设理念。金寨县依托当地村级农村文化乐园,积极盘活当地闲散劳动力资源,通过引入第三方购买服务的方式,拓展营销渠道;金安区、舒城县依托当地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村里设立村级扶贫车间,与贫困户实现上挂下联,吸纳贫困劳动者就业,成效明显,起到了很好的带动示范作用;霍山县通过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在扶贫驿站建设中引入文化元素,充分发挥就业扶贫驿站在当地旅游产业拓展中的桥头堡作用。
政校企三方携手
促“嫁”“娶”接轨
本报讯(叶兴旺
张晓芳)12月2日,六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利用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之机,在皖西学院组织召开了2017年校企对接座谈会。皖西学院、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六安技师学院、博微长安、长江精工、星瑞齿轮、迎驾集团等市县区名企代表、各县区人社局负责人一同共商政校企对接与合作大计。
当前,人才是区域竞争中最基础的战略性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也是六安全面转型,跨越崛起,强市富民发展战略中最关键、最急需、最紧缺的核心要素。据了解,从我市目前情况来看,一方面是企业的技能型人才紧缺,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另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正因为如此,招工难和就业难这种相悖的现象并存。“嫁”、“娶”如何有效接轨,促进校企对接是重要的解决渠道。
此次座谈会由六安市人社局副局长杨震主持,六安市五所高校学生就业处负责人,华强大别山旅游、沃特玛新能源、中至信家居、名家汇光电和六安开发区组织人社局负责人分别就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流向及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和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六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王永峰指出,高校是人才的供给方,企业是人才的需求方,而人社部门就是“红娘”。“红娘”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推进校企合作,促进互惠共赢。他表示,下一步全市人社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宣传,宣传六安的人才政策和人才优势。同时,促进校企双方加强对接,提高信息的对称性。高校要走进企业,企业要走进高校,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要立足六安,面向安徽,辐射全国。在此基础上,将加强服务,围绕高校、企业做好人力资源开发,为六安经济发展培养实用性人才。他建议,人社部门、高校、企业三方应建立长效性战略合作机制,为实现更好质量、更高水平的就业,推动六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贡献。
市水利局制订印发学习贯彻十九大工作方案
本报讯(翟雨琪)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全局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推动新时期水利工作,连日来,市水利局结合实际,制订了《六安市水利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工作方案》并印发执行。
方案指出,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坚持全面准确,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深悟透。要认真研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
方案强调,全局上下要全面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全面学习,力求融会贯通。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点任务,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组织开展“上好一次党课、学习研讨一遍党章、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参观一次党史展览、瞻仰一次革命旧址或烈士陵园”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积极交流,撰写学习心得。积极开展专题研讨、演讲比赛、局领导带头讲党课等活动,组织全局党员集中学、灵活学、深入学、持久学,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深学透、入脑入心;发动全体党员谈感想、谈体会,撰写学习心得,并择优推送刊登。深入调研,破解水利难题。带着问题深入企业、工地、支部、基层开展调研,多向群众讨教思路办法,多向各界听取意见建议;通过调研研究思考制约水利事业发展难题的破解办法,把水利系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路、措施谋深、谋透、谋实,转化为做好今后的工作思路、举措和具体任务。强化督查,确保责任到位。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情况纳入年度工作考核,与个人和科室年终考核、职称评定挂钩、职工福利等挂钩,在全局上下营造“人人当先进、个个争优秀”的工作氛围,推动全市水利工作全面发展,确保责任落到实处。五是全面落实,聚力水利目标。全局上下朝着党的十九大要求聚焦发力,有针对性地制订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科学谋划明年和今后五年的重点水利工作任务。毫不松劲抓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毫不动摇聚力水利民生工程,毫不放松推进水利改革任务,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激发出的热情和干劲,转化为做好当前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
方案确定成立“六安市水利局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局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各支部书记为成员,强化责任落实,坚持以上率下,加强督促检查,团结带领全市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扎实做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工作。
裕安区入河排污口
实行精细化长效管理
本报讯(王旭)强化入河排污口管理是保障水安全、维护水生态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裕安区水利局加大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力度,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实行精细化长效管理,有效保障了全区水功能区持续健康和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达标。
开展专项检查,摸清实情。自6月份开始,裕安区组织水利技术人员,对全区范围内所有现存的并正在使用的入河排污口设置情况和排污状况,进行现场检查,并登记造册,录入排污口详细信息。经核查,全区有25处入河排污口,其中规模以上16处(日排放污水300吨以上),规模以下9处;同时,核查排污单位实际排放废(污)水量、特征污染物种类、所入河流或渠道、污水处理方式等详细信息。
加强水质监测,掌握现状。对登记造册的25处入河排污口,不定时进行水质监测;竖立公示牌,标明信息。全区25处入河排污口,均竖立公示牌,上面标明排污口地理位置、经纬度坐标、重点排污单位、水质保护目标等,便于监管。
强化监督管理,确保长效。健全管理机制,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监督管理、权责统一、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了规划齐备、制度健全、权责明确、监控到位的入河排污口监管机制。完善入河排污口档案资料,及时更新全区入河排污口信息。
市水利局制订印发学习贯彻十九大工作方案
本报讯(翟雨琪)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全局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推动新时期水利工作,连日来,市水利局结合实际,制订了《六安市水利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工作方案》并印发执行。
方案指出,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坚持全面准确,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深悟透。要认真研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
方案强调,全局上下要全面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全面学习,力求融会贯通。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点任务,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组织开展“上好一次党课、学习研讨一遍党章、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参观一次党史展览、瞻仰一次革命旧址或烈士陵园”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积极交流,撰写学习心得。积极开展专题研讨、演讲比赛、局领导带头讲党课等活动,组织全局党员集中学、灵活学、深入学、持久学,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深学透、入脑入心;发动全体党员谈感想、谈体会,撰写学习心得,并择优推送刊登。深入调研,破解水利难题。带着问题深入企业、工地、支部、基层开展调研,多向群众讨教思路办法,多向各界听取意见建议;通过调研研究思考制约水利事业发展难题的破解办法,把水利系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路、措施谋深、谋透、谋实,转化为做好今后的工作思路、举措和具体任务。强化督查,确保责任到位。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情况纳入年度工作考核,与个人和科室年终考核、职称评定挂钩、职工福利等挂钩,在全局上下营造“人人当先进、个个争优秀”的工作氛围,推动全市水利工作全面发展,确保责任落到实处。五是全面落实,聚力水利目标。全局上下朝着党的十九大要求聚焦发力,有针对性地制订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科学谋划明年和今后五年的重点水利工作任务。毫不松劲抓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毫不动摇聚力水利民生工程,毫不放松推进水利改革任务,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激发出的热情和干劲,转化为做好当前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
方案确定成立“六安市水利局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局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各支部书记为成员,强化责任落实,坚持以上率下,加强督促检查,团结带领全市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扎实做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工作。
我市全力推进河长制工作
本报讯(彭宜山 雷琴 记者
宋金婷)今年以来,我市重点强化“管河、查河、治河、护河”四个环节,全市水污染、水生态、水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河长制工作取得初步实效。
压实责任,明确专人“管”河。通过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设立市级总河长、副总河长、河长共10名,县级总河长、副总河长、河长共105名,乡级总河长、副总河长、河长共1354名,村级河长2363名。分级分段形成了每条河、每个河段都“有人管理,有人负责”的工作机制。
健全制度,全面细致“查”河。制订了河长巡查等8项河长制工作制度,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定期或不定期对管辖内河湖进行巡查,据统计,截至目前,市级河长开展专门巡河17人次,县级河长开展巡河165人次,并按照河长制工作交办督办制度,对巡查中的突出问题,分析原因查找症结,明确整改要求和时限,完成市级交办单3个,县、乡、村河长制工作同步推进,并将交办完成情况纳入河长制工作年度考核内容。
精准施策,多点发力“治”河。根据承担职责建立防控体系,精准施策,市水利部门完成全市199个入河排污口排查登记,并制订了入河排污口整治实施方案;联合公安、国土等部门开展砂石专项整治,共销毁采砂机具366余台套,沉没或捣毁非法采砂船只56艘;市城管采用PPP模式对城区8条黑臭水体进行治理;市农委部门推进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户)关闭(搬迁),已关闭(搬迁)养殖场(户)249家;严厉打击非法电、毒捕鱼行为,收缴电捕器243台,非法渔具376件,市环保、住建、旅游等部门全面进行农村“三大革命”,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乡镇34个,在建污水处理设施乡镇36个,助推水环境水生态全面提升,开展了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1-10月,全市12个地表考核监测断面达标率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创新方式,全力推动“护”河。通过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河湖水域岸线常态化管护机制,金寨县结合“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模式,为城镇主要河湖聘用“河湖保洁员”,结合精准准扶贫工作,聘用村级贫困户为“河管员”,开展日常河沟保洁管护工作;舒城县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对杭埠河、丰乐河、杭北干渠等主要沟渠进行社会购买服务,实行物业化管护;霍邱县对城西湖网箱养鱼、及违章搭建进行拆除清理;叶集区实施引水入城工程,对二道河支流、沿岗河支流、西小河支流进行黑臭水体治理;多管齐下,各地水污染、水生态、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