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9日03
文章导航
 
纵览

  虚假医药广告顽疾怎么治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张华迎 彭源

E:\12月9日\9日三版\三的800247.JPG

  “白内障看不清,莎普爱思滴眼睛”“一年卖出2800万支,年销售额高达7.5亿元”……针对医务界部分医生对莎普爱思苄达赖氨酸滴眼液的疗效提出质疑,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6日发出通知,要求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督促相关企业尽快启动临床有效性试验。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尽管监管部门早就对药品广告的发布有明确的规定,但药品虚假宣传屡禁不止,不少“神药”牛皮吹上天,严重误导消费者,甚至造成一些消费者病情延误。

  “神医神药”牛皮吹上天

  有些耽误诊疗甚至危及生命

  12月2日,一篇名为《一年狂卖7.5亿的洗脑神药,请放过中国老人》的文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文章称莎普爱思滴眼液并没有预防和延缓白内障的科学论据,其广告涉嫌虚假宣传。

  随后,又一款宣称能治疗风湿、类风湿、颈椎、腰间盘等病症的“曹清华胶囊”被曝光。经过核实,这款疗效神奇的胶囊实际上只是保健品,广告中骨科专家身份屡遭网友质疑。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夸大其词、虚假宣传的医药广告屡禁不止,消费者深受其害。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国受理“医药及医疗用品类”投诉共1954件,其中涉及虚假宣传的有485件,占24.82%。

  根据广告法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广告法第十六条还规定,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保证;说明治愈率或有效率;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等内容。

  但一些涉嫌虚假宣传的医药广告往往游走在法律边缘。近期天津市查处的违法药品广告“舒筋定痛片”,宣称“滑膜炎、关节僵硬疼痛只需服用三盒,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只需服用五盒,类风湿、股骨头坏死只需服用八盒”,严重误导消费者。

  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宝义表示,虚假的医药广告利用了人们对死亡、疾病、衰老的恐惧来推销产品,抓住了部分消费者医学常识薄弱的软肋,通过描述出糟糕的症状加剧消费者的焦虑,这种不安全感导致部分消费者“病急乱投医”。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表示,医药广告虚假宣传,不仅骗人钱财,更有可能会对患者造成副作用,严重者会耽误诊疗、危及生命。

  医药虚假广告坑人有套路

  尽管“神医神药”包装伎俩花样迭出,但坑人套路实际上有迹可循。

  “慢性病”药到病除,重复洗脑大肆宣传。此类广告通过洗脑式宣传,极力夸大药品疗效,宣称能够治愈诸如高血压、高血糖、腰颈疼痛等慢性病。

  业内人士表示,这类广告通常会在电视、广播、互联网、报刊等平台上大肆宣传,更有甚者利用黑广播等非法渠道进行洗脑式狂轰滥炸,天天播、日日放,又是祖传秘方,又是包治百病,难免让“病急乱投医”的消费者心动。

  “神医”现场传道,推销各类“灵丹妙药”。此类广告利用演员扮演专家向消费者推荐药品,言语中含有对药品治疗功效的断言、保证等内容。

  今年7月,国家工商总局公布13个被查处的“医药广告表演者”违法广告典型案例,其中不乏有神医“刘洪滨”“高振宗”“李炽明”参与的多个广告。

  宣传手法有猫腻,商家大打擦边球。此类广告经常在突出位置标注所治疾病的名称,容易让消费者联想到该药品有治疗广告中所提及疾病的疗效。

  “治疗白内障、选好药,选莎普爱思!”“得了白内障,就用莎普爱思。等到失明就晚了!坚持滴是关键!”……记者7日晚间在某卫视看到一段莎普爱思的宣传广告:“白内障,莎普爱思滴眼睛”的广告词重复出现且非常醒目,但“早期老年性”的字样标注得非常小,如果不仔细看,根本看不清。

  业内人士透露,当前医药虚假广告行业已经编织成一张巨大的利益网,相关节目制作流程严密,有专业的配音网站、演员经纪代理、全套制作的广告公司。有人还专门成立电视购物公司,专门帮药厂购入“药品”并更名,再通过传播公司到媒体做养生节目推广。一旦有人来电话咨询,就有经过培训的导购用事先排练好的话术大肆兜售。

  违法成本低 亟待强化综合治理

  与高昂的利润相比,较低的违法成本让医药虚假广告屡禁不止。尽管我国已出台广告法、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等多部涉及医药广告监管的法律、法规,但处罚力度十分有限。

  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律师杨盛说:“部分医药广告宣传时会有意避开广告法关于虚假广告的界定,只能依照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进行处罚,即使这类企业有违法所得,也只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但不超过三万元的罚款,根本起不到震慑作用。”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景明认为,根治医药虚假广告顽疾的良方,在于依法依规加强监管,加大监管执行力度,建议提高对从事虚假医药生产、发布者的处罚标准,增加其违法违规的成本,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认为,医药虚假广告涉及广告发布者、代理机构、制作经营机构等多个环节,与其对应的有多个管理部门,应加强部门间的执法联动,在加大对违规医药广告涉事企业、人员惩处的同时,完善黑名单制度,将整改不到位或拒不整改的企业,列入违法广告失信者名单,让黑名单企业一处违规、处处受制。

  河北枣强

  探索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

  12月8日,在河北省枣强县医院医养中心,医护人员协助偏瘫老人进行步态训练。

  近年来,河北省枣强县积极探索推进“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资源,推动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以协作或并建的方式进行合作,不断增强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满足老人多层次的养老需求。目前,该县已有2家县级医院、6家乡镇卫生院及4家农村养老院实现医养一体,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 新华社发

  2017年我国粮食生产

  再获丰收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记者 陈炜伟)国家统计局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61791万吨(12358亿斤),比2016年增加166万吨(33亿斤),增长0.3%。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属历史上第二高产年。

  统计显示,2017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112220千公顷(168329万亩),比2016年减少815千公顷(1222万亩),下降0.7%;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达5506公斤/公顷(367公斤/亩),比2016年增加54公斤/公顷(3.6公斤/亩),增长1%。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首席统计师侯锐介绍,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各地主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快优化区域布局,在主要口粮作物稻谷、小麦播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调减库存较多的玉米种植,增加杂粮和豆类的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花生、中草药材等非粮作物面积,农业种植结构更加优化。

  侯锐说,粮食单产增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农业气候较为有利;自然灾害较轻,抗灾救灾得力;加强技术推广和田间管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全年粮食产量在高产作物大幅调减等情况下,依然实现小幅增产,取得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来之不易。尤其是库存较多的玉米继续调减,市场缺口较大的大豆及小品种继续增加,充分说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侯锐表示。

  2018年扶贫工作

  聚焦作风建设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记者 侯雪静)针对近期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工作作风不扎实、形式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8日发出通知,决定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并在全国范围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新闻发言人苏国霞在此间表示,当前,脱贫攻坚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政策举措基本出台,关键要抓好落实。但一段时期以来,扶贫领域存在的作风问题严重影响脱贫攻坚工作落实,严重侵害贫困群众利益,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这份名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明确,明年主要针对扶贫领域存在的“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监督从严要求不够等问题展开专项治理。

  根据通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省区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按照职责分工,围绕本地区本部门扶贫工作存在的作风问题开展专项治理,通过加强学习培训、规范驻村帮扶、改进调查研究、减轻基层负担、完善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加强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严格考核评估、查处突出问题等方面改进工作作风。

  苏国霞表示,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打赢作风攻坚战。在脱贫攻坚中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用作风建设的成果促进各项扶贫举措的落实。

 

 选择年月
<2017年1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纵览⊙教育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