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8日06
文章导航
 
百花园

  “夕阳”的文艺生活

  曹承芳

  年轻时,总感到时间过得慢,感到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时间,对“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古训没什么感触,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这样稍纵即逝,从牙牙学语转瞬就年迈古稀!

  转眼间,我退休已近8年,经历了从不适应到享受的过程。

  2010年3月,就在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的当天,我把办公室钥匙交给了行政科,坦然走出了行政中心。年近古稀的我,开始越来越感到时间的宝贵,现如今什么都有,就是时间紧张!

  曾经在离开办公室时,心里多有不舍。40多年来,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办公室度过的,那里不仅留下了我伏案工作的身影,还记录了人生轨迹。

  被上班制度束缚几十年的我,退休刚开始的那些天,感觉很放松,早晨睡到自然醒,看看电视,翻翻报纸杂志,打扫打扫卫生,逛逛商场超市,烧锅做饭,闲暇时间还很多。可是,没几天,新鲜劲过了,感觉心里空落落的,无所事事,十分空虚。按全国人均寿命73岁计算,我还有十几年的光阴,难道就这样一直无所事事下去?

  我开始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品位,关注党和国家颁布有关养老法律法规、政策,从报刊杂志上了解全国及国际养老新理念。我越来越觉得,不能再像我们的祖辈那样,被动传统养老,消极等待生命终结。我们虽然不能掌控生命的长度,但完全可以把晚年过得优雅和精彩,健康、向善、好学、快乐、有为,做个有风范的长者。

  有了养老的方向,就有了行动的目标。

  2011年元宵节过后,我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学习,开始只报电脑中级班、诗词解析、古诗词和国学四门课,教师大都是六安最高学府皖西学院的资深教授或青年学者,大多数老年学员都很面熟,学习氛围很好。每天清晨背着书包,迎着朝阳跨入校门,总有一种幻觉,仿佛穿越时空,又回到了年少时光。坐在教室里,用虔诚之心向李白、杜甫讨教平仄的排列,向皋陶、孔子、孟子、老子和庄子求法问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

  电脑是重要工具,过去我总认为使用电脑的人都是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所以不敢轻易触碰。上了老年大学电脑班后,感到电脑和网络太神奇了,QQ邮箱快速便捷,QQ聊天一下子就能把人拉到面前,除了学会了收发邮件,还学会了使用微信,一部手机加上wifi,一下子就能将地球变成一个小小的村落。

  在老年大学为老年学员服务的同时,有意无意之中,我也常到书画教室转转,看到学习书画的老年学员大多是老同事,感到很新鲜,迸发了学习书画的念头。刚开始时,真的很难,课程听不懂,一点激情就消失殆尽,感觉不是那块料。2012年秋季学校新开设了《花鸟画入门班》,学画的心重又死灰复燃。走进初级班教室,老师从中国画的起源到最基本的绘画要素讲起,怎样使用画笔,怎样调墨、调色,怎样识别宣纸,怎样题款盖印章等等,由浅入深慢慢引领,我逐渐对写意花鸟课程有了兴趣,情不自禁地拿起画笔,开始了写意花鸟涂鸦。每一个礼拜上半天课,不到100分钟,在课堂上老师讲课听得懂,看老师画也觉得不难,但一离开课堂就忘记了,晚上回去做作业,怎么用功费力也画不出老师的要求,一个学期只有16个半天课,有时因其它原因还误课,偶尔觉得作业还可以,但到课堂上,与黑板上挂的同学们作业一比,交作业请老师点评的勇气都没有了,现在想起来非常惭愧,第一个学期一次作业都没交过。面对此情又想打退堂鼓,但总结一个学期以来还是有很大的进步,从对绘画一窍不通,到基本了解了绘画理论、章法,初步掌握写意花鸟画简单画法,和牡丹、梅花、兰花及竹子的用笔及调色。利用寒假时间,带着问题登门请教高年级的老学员。比如,画牡丹花头很散,不集中,没有立体感,经过牡丹大姐、大哥们的现场示范,忽然开朗,终于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原来是没有找准花心。开始画梅花时,老师说花头还可以,但整个画面没有精神,问题是枝干的笔力没劲,红梅那种凌风傲雪、不畏严寒的精神应体现在枝干上的苍劲有力,老师建议学习绘画的同时要学习书法。经过老师和同学们无私帮助,我开始有了很大的长进。2013年春节前夕,市摄影家协会秘书长郑老师看到我画的一幅梅花小品作业,帮助我做成单页年历,挂在家里,我很兴奋,重新找回了自信。

  根据老师要求,2013年春季学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书法班学习,理解了书画同源由来,我就将书法和绘画同时学习,从学写繤书开始,首先要认纂字,纂字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过来的,对没接触过古文字的我来讲,好像是天书,穿过时光的隧道,寻找书法的起源,感到古文字是文化的起源,纂书是隶、正、草书法的始祖,真的浩瀚精深,后悔学迟了。繤书结构讲究对称、笔划自然流畅,看似好像是画出来的,实际相当难写,比绘画难多了,老师说,会书法的人,学绘画比不会书法的人出道快,而且画技好!在绘画中体现出学习书法的效果,老师说,我在画梅花、竹子等枝干上有了笔力,初显精神。现在除了在课堂上学习外,主要靠自学多练,过去喜欢看电视连续剧,在网络里遨游,而今,每天晚上,我都会在书房站两个小时做书画作业,与笔墨纸砚交朋友,陶醉在花、鸟、鱼、虫的涂鸦中,身心得到滋润,这是一种任何物质都代替不了的文化精神享受!春夏秋冬从不间断,真的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啊!有人说,自找苦吃,而我觉得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在退休以后如何克服退休综合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通过走进老年大学等终身学习机构,我让自己不断得到充实,甚至圆了自己青年时代未尽的梦想。

  文化视界

  日前,安徽庆发演艺、皖西演艺传媒组织演职人员奔赴宿州市皖北卫生职业学院、蚌埠经济技术学院,为学子们奉献丰富的文化大餐。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文化厅举办,旨在提高高校大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推动安徽省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播、普及。

  张正富 林向东 摄影报道

  近日,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年度会在霍邱县经济开发区金安矿业召开,会议要求认真贯彻实施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下一步要开展好安徽书法四十年学术研讨会,举办好作品展,出版好安徽书法史,不断充实壮大人才队伍。会议增补霍邱籍青年书画理论家、诗人张孝玉为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 张正武 本报记者 徐有亭 摄影报道

  金寨县文广新局、金寨县书画院组织书画家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以宣传十九大精神,弘扬民族文化自信,开阔老区人民的文化视野,也丰富了广大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中小学生的书画艺术兴趣。图为,书画家们在古碑初级中学书画现场。

  卢德璋 摄影报道

  文化短波

  叶集区举办民族题材摄影大赛

  叶集讯(朱定勇)近日,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展示叶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弘扬民族文化,该区民族宗教局与区摄影家协会共同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题材摄影大赛活动。

  自此次大赛征稿工作启动以来,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广大作者深入到叶集4个少数民族村、2个少数民族社区及民族工作站,拍摄了反映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的优秀作品。活动共收到来自区内外的参赛作品200多幅,经区摄影家协会初步筛选推荐,区委统战部、民宗局邀请摄影界权威人士对参赛作品进行了评选,根据活动主题和作品质量评出获奖作品19件。这些获奖作品,生动描述了该区民族文化的多彩之美、民族乡村的景色之美、民族相亲的和谐之美和民族地区的劳动之美,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展现了叶集少数民族群众聚居区的繁荣景象,全面诠释了“美丽叶集”。

  幸福村农民艺术团宣传十九大精神

  舒城讯(丁传胜)近日,舒城县城关镇幸福村农民文化乐园大礼堂欢声笑语,热闹非凡,这是该村农民艺术团进行文艺演出,宣传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全村党员、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参加了观看。

  这次幸福村农民艺术团文艺演出,以十九大报告精神为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自编自演了形式多样的快板书、舞蹈等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精彩文艺节目,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通过文艺演出后,使十九大精神真正家喻户晓,成人皆知。

  金寨文化执法服务进小区

  金寨讯(金文)近日,金寨县文广新局开展文化执法服务进小区活动,针对小区文化生活活动不积极的问题,广泛开展群众精神文明建设,扩大宣传,提高小区居民的文明创建意识。

  在文化服务方面,通过挖掘小区文艺骨干人才、进行文化艺术培训、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定期举办文艺演出活动等形式开展工作,提高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增强群众文明创建的获得感、幸福感。在执法方面,在小区宣传栏进行积极宣传,治理小区内乱堆乱放的问题、清理僵尸车辆等。

  此次活动的目标是以文化引领推动执法塑型,建立文明小区常态管理机制,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构建和谐幸福金寨提供群众基础。

  金安发挥体育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金安讯(金体菊)今年以来金安区充分利用体育优势、产业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以体育旅游助力脱贫攻坚。通过举办“2017国际网球金安公开赛”、“2017大别山国际马拉松赛”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活动,吸引国内外网球运动员、马拉松爱好者、各地游客汇聚六安,以赛事活动带动旅游市场,带动餐饮、住宿行业发展,以帮助部分困难群众实现增收。

  以体育健康增强脱贫信心。区体育局坚持以全面健身促全民健康为指引,开展乡镇广场舞培训、农民体育工程等系列工作,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健身器材和体育场地的增多在提升群众运动积极性的同时,改变着群众生活方式,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强了群众身体素质、改善了精神面貌、增强了脱贫信心。

 选择年月
<2017年1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百花园⊙民间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