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8日05
 
民歌高地:唱响幸福大别山

  从《诗经》中的《国风》开始,人们便用歌声记录着生活,用歌声表达着哀怨,用歌声抒发着豪情,绵延千年,不绝于耳。

  巍巍大别山,纵横八百里,北望中原,说不完的磅礴气概;南眺荆楚,唱不尽的古往今来。皖西,位置显要,北衔中原,南望长江,是东南沿海与中原腹地过渡带的咽喉。历史上,这里曾经是金戈铁马的战场,也是民族文化交汇融合的热土。已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大别山民歌,因山而生、以水而传,山水相连,生生不息,她传承了上古时期部落的民谣,反映了远古时期的社会演化过程,体现了近现代时期的革命、劳动、生活等发展风貌。

  “寻求本真,挖掘民歌,传承文明,共建和谐”,2008年8月,一套大别山歌会的活动策划草案摆在了皖西日报社会议室的桌面上。整套方案是以激励大众传唱民歌的大奖赛形式出现的,旨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挖掘、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即海选、复赛、决赛。通过首届歌会,我们可喜地看到民间音乐的生命力和观众群,不得不承认,活动是成功的,没有违背策划组织者的初衷,没有辜负大别山人民的期望。在首届歌会的感召下,2009年起,六安各县区特别增设了预赛场,为复决赛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基层选手,连续七届歌会,近50首新创歌曲喷涌而出,近千名参赛歌手闪亮登场,受众达数百万计,那些缤纷的声色,穿越烟波浩淼的岁月,再一次悠扬在我们的耳畔。

  从第八届开始,“大别山歌会”已被安徽省列入文化惠民的重点工程,范围拓展至大别山区的三省四市,规模越来越大,氛围越来越浓。

  12月3日下午,唱响幸福大别山“迎驾杯”鄂豫皖三省四市首届大别山歌会总决赛在迎驾集团文化活动中心激情开赛。此次活动由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中共安庆市委宣传部、中共黄冈市委宣传部、中共信阳市委宣传部主办,皖西日报社、六安市文广新局(体育局、版权局)、六安市广播电视台、中共霍山县委宣传部承办,皖西演艺传媒有限公司、六安市音乐舞蹈家协会协办,安徽迎驾集团总冠名。

  六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毕小彬,省文化厅副巡视员倪肥宾,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董庆,湖北省黄冈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继平,河南省信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曹新博,安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爱军,六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韩军,六安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秘书长黄应松;黄冈师范学院校长陈兴荣;霍山县委书记梁国金,霍山县委副书记、县长项跃文,霍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玉武,霍山县政协主席尹如江,霍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曹君,安徽迎驾集团总裁倪永培等出席总决赛现场。

  红彤彤的花红彤彤地开

  请到咱们的六安来。

  这里田园美如画

  这里山水大气概……

  歌会在一曲喜气洋洋的暖场歌舞《红红的花儿红彤彤地开》中拉开序幕。

  六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韩军在致辞时以“灿烂的红、养眼的绿、壮丽的水”三张“名片”浓墨重彩介绍了六安。她说,悠悠大别山,绵延数百里,不仅滋养了三省四市2000多万人口,也造就了四座城市共同的文化特质,我们都拥有俊秀的自然生态、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灿烂的革命历程,是山水同脉、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大别山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四个城市共同的文化标志,为进一步打响大别山民歌品牌,今年决定在连续七年举办大别山歌会的基础上,深化与兄弟城市的合作,共同举办鄂豫皖三省四市首届大别山歌会,共同唱响幸福的大别山,共同打造大别山文化新名片。

  霍山县委副书记、县长项跃文在致欢迎辞中说,此次鄂豫皖三省四市首届大别山歌会总决赛,选择在霍山举办,是对霍山民歌事业传承发展的肯定,必将对霍山县及全市,乃至大别山区民歌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此次大别山歌会的举办,必将进一步激起大别山区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热情和干劲,必将进一步唱响大别山区脱贫攻坚、改革发展新的篇章。

  六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毕小彬,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董庆,省文化厅副巡视员倪肥宾,湖北省黄冈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继平,河南省信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曹新博,安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爱军,六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韩军共同按下启动屏,比赛正式开始。

  第一组是民歌组,前五位从安庆选手陈为中《薅草歌》开始,之后,信阳选手《我来到了大别山》、黄冈选手程杨《梦里常回大别山》、信阳选手张兰兰《豫南情调》、六安选手何虹《桂花香了》依次进行,五位歌手表演结束,赛事暂停,评委场外合议打分,场内观众通过专题片对历年歌会进行了一次回顾。

  之后,紧接着15位选手依次闪亮登场,歌曲紧紧围绕大别山的红、大别山的绿、大别山的情,从《情系大别山》、《我的红安我的梦》、《皖水十八问》、《毛尖情》等,到《驾竹排》、《洗菜苔》,以及《霁初哥啊霁初哥》等,聆听这些天籁之音,我们仿佛畅游于大别山人劳作和生活的现场,置身于如火如荼的建设发展新时代,感受着大别山人在艰辛劳作中表现出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幸福的不懈追求。

  第二组是原生态组,共19位歌手,依次表演了《金寨民歌串串烧》、《乐儿嗬唱起来》、《乖姐生的爱死人》、《偷花》、《叫声我的哥,叫声我的姐》、《花轿到门前》、《慢赶牛》、《美丽红安我的家》等,原始质朴,裹挟着泥土的芳香气息,传承了上古时期部落的民谣,反映了远古时期的社会演化过程,体现了近现代时期的革命、劳动、生活等发展风貌,弥足珍贵。

  不论民歌组,还是原生态组,也不管演唱和技法如何变换,民歌的灵魂始终是历史的,是大别山的。本次鄂豫皖三省四市首届大别山歌会总决赛评委李伟说:只有从大别山中来,才能使民歌艺术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有支持创新的“源头活水”。为了支持本次大赛,六安市李伟琴行雅马哈乐器专卖店特别为特等奖选手赞助雅马哈电钢琴两台,以示鼓励民歌传承。

  皖西日报社党组书记、总编辑吴前俊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中国大别山歌会作为六安市的一个文化品牌,成功举办了七届,年年有提升,届届有新意,今年被列为安徽省文化惠民的重点工程,在人数、规模、影响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大别山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十九大报告再次开篇明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它蕴含着一个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本届歌会就是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发展大别山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文化自信。

  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民歌组19号选手王谦、原生态组15号选手王琳瑛分别获得特等奖。此外,还评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20名,民歌组与原生态组各占一半。在欢呼声中,领导嘉宾分别为获奖歌手颁奖,并合影留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台上的40位选手,仿佛就是40棵姿态各异的树,他们扎根于大别山广袤的泥土,茁壮繁衍,枝繁叶茂,组成强大的精神之林。大别山民歌弥足珍贵,举办这样的盛会,就是旨在展示大别山民歌的独特魅力,使大别山民歌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整个赛事活动全程在新华社app、六安发布微博、掌上六安app、掌上六安微信公众号、六安新闻网及微信公众号、六安网七大平台同步直播。作为此次歌会盛地,六安毫无疑问将成为大别山民歌大本营、集散地和民间歌手的摇篮。

  一张崭新的文化名片。许多双眼睛望过来,把六安视为大别山民歌的“圣城”——

  一座令人敬仰的神圣的城市,大别山民歌将会给鄂豫皖三省四市带来全国性的影响。

 选择年月
<2017年1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民歌高地:唱响幸福大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