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金安经济开发区“移位”城北乡,短短两年多时间,经济社会各项指标快速上升,去年综合考评从全省164家省级以上开发区飚升至第33位,成为金安经济社会发展3个核心增长极之一,在全市发展布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金安经济开发区(下称金开区)虽然位于六安主城区北郊,但西边被老淠河阻隔,向东与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比邻,往北又被国家级木南现代综合农业示范区隔断,形成南北长10公里、宽3公里的狭长地带,郊区区位优势一下子就变成了空间劣势。如何在这样的狭窄地带施展拳脚?金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金圣初说,针对地域空间的劣势,金开区扬长避短,积极探索,创新举措,不断完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坚持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努力为企业提供“全程式、跟踪式、保姆式”优质服务。
据介绍,金开区招商引进的重大项目,从正式确定投资到投产运营期间,所有注册登记、行政审批、项目占地补偿、施工建设、优惠政策落实等,均由项目服务小组全程跟踪保障。2016年5月落户金开区的美光齿轮,项目从审批、选址到开工建设,所有手续都由服务小组派专人跟踪办理,没让企业多花一分冤枉钱、多跑一步冤枉路。
打造服务“高”地,建设兴业“福”地。金开区以便企利企为主线,在各企业设立联络点,定期开展驻点办公,服务小组必须深入项目建设、企业服务一线,现场了解项目运行和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瓶颈和不足,实行周汇报、月调度,随时跟进已投产及拟投产项目,与投资商对接联络具体事宜,竭尽全力为投资主体、施工单位提供全过程配套服务,及时沟通解决开工项目进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沈孝华是回乡创业企业家,在沪陕高速六安北出口的六寿路边,投资建设安徽祥安热能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热能电力设备服务于东方电气、上海电气、阿尔斯通、杭锅集团等国内重点锅炉制造厂家和各电力公司,部分产品还远销印尼、马来西亚及非洲多国。公司为稳住从全国各地聘请而来的专家团队,创造良好工作环境,沈孝华打算尽快建设30幢专家楼。
(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
“金开区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立项、报批、征地等等一揽子繁杂事务,金开区指定专人全程服务,使得我公司的人力财力全部集中到生产和销售上,今年企业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产销任务。”沈孝华说。
与沈孝华感受相同的还有上海雄艺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守成,他说:“企业早前在上海发展,后因城市规划等原因,决定整体搬迁至老家六安,为了不影响订单生产,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8个月时间,没有开发区的‘贴心’服务,哪有这么快的速度。项目签约前,帮我们代办一些事务,避免了我们上海、六安间奔波;落户后,无缝对接、跟进协调,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达效,这种不断档的服务令我们感动。”
在全面做好企业服务的同时,金开区按照“重产业集群、重服务配套、重园乡融合”的理念,积极推动物流园区与城乡一体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力促产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齐头并进,着力打造金安北部新的经济隆起带和现代化新型中心城镇。千方百计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目前已新修道路7条,形成了“五纵五横”的道路框架,水、电等配套设施快速推进,园区的项目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吸引着众多企业家的目光。为了摆脱低水平、低效益、重复建设、粗放发展的老路子,金开区积极围绕“转型升级、加速发展”目标,把发展工业、壮大实体经济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增强财政经济实力的关键和主要途径,着力在产业体系构建、项目引进推动、经济运行管理、资源要素配置、企业服务优化等方面大力改革创新,按照羽绒轻纺、物流、装备制造、农产品产业园、中小产业园五大板块,做强精细化工、机械电子等优势产业,培育引导江淮电机、科瑞达、捷通达等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实现由多点布局转向集约发展,培育引领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园区经济发展新机制,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今年以来,金安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1亿元,占总任务数的140%,超序时任务56个百分点;新签约项目18个,协议引资50亿元,亿元以上的8家,5亿元以上的5家;签约的项目中工业项目14个,涉及机械制造、服装轻纺、现代装备制造等方面。占地310亩的吉宝公园、总投资4.6亿元的中小企业孵化园、总投资3亿元的六安外国语学校也已建成,总投资1.5亿元的金安中医院、投资0.6亿元的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初步规划,园区呈现出“园乡同建、互促共赢”的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