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4日08
文章导航
 
社会广角

  好风凭借力

  ——霍邱县全面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徐守松

E:\12月4日5678\4日八版\看图王批量图片转换结果\4日八版1.jpgE:\12月4日5678\4日八版\看图王批量图片转换结果\4日八版2.jpgE:\12月4日5678\4日八版\看图王批量图片转换结果\4日八版3.jpg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事业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霍邱县不断加大投入、改进方式,全面提升教育培训工作水平,为干部成长带来了春风、送去了甘霖。5年来,全县先后整合资金800多万元,举办主体班次50多个,专题培训班30多场次,培训各级干部16000多人次,培养造就了一支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素养较高、工作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推动科学发展、脱贫攻坚等多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紧扣时代脉搏,训出信念坚定的好队伍

  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重点抓住主体班和党委(党组)的中心组学习。注重把握政治方向。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把党章党规、党风党纪等知识列为必修课,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贯穿到所有主体班次。金寨红军广场、县城烈士陵园,党旗猎猎、誓言声声,广大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激发信仰力量。从机关到乡镇、从县城到农村,一场场精彩的演讲、一个个鲜明的事例,将优秀党员干部坚定的信仰、出色的业绩鲜明地展示给了广大党员群众。

  持续推进领导干部上讲台,以上率下、言传身教,讲理论、谈感受、明方向。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对本地的特色、亮点工作进行总结提升,编辑出版历届党代会报告汇编,分发到各个支部,充分展示建国以来县委领导下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坚定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注重对青年干部的培训,实行本地教学和异地教学相结合,全程军事化管理,做法和成效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认可。及时将村“两委”正职纳入县主体班次进行培训,实现了全面从严治党有效向基层延伸。先后依托县委党校、皖西经济学校对808名村“两委”正职进行全员培训,又将86个重点贫困村的主要负责人安排到华西村进行重点提升培训,村干部纷纷感叹开了眼界学了知识、坚定了信念信心。

  回应群众需求,训出敢于担当的好公仆

  纸上得来终觉浅,有了理论武装更需要实践去锻炼。霍邱县把挂职锻炼作为干部培训的重要环节,出台制度持续抓、结合实际反复抓,在复杂的环境中深化干部的民本思想、提升干部的担当精神,也为干部成长提供了锻炼的平台和施政的舞台。

  县乡双向挂职提高干部的流动性。2014年起,县委从县直和乡镇分别遴选10名年轻干部,进行双向挂职,较好地解决了干部接触面窄,工作经历单一的问题,一部分优秀的年轻干部经过挂职锻炼走上了领导岗位,挑起了更重的担子。作为人口大县,霍邱的信访稳定工作一直是体量大、诉求多,信访部门也成为锻炼干部的重点单位。县委每年都要选派两批以上的新任副科级领导干部到群工部挂职,锻炼干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对于农业大县,围绕城镇建设的征地拆迁、工业发展的园区建设,都是重点工作和难点工作,而这些区域和单位,也都是干部培训的最佳去向。近年来,县委先后选派50名干部到经济开发区、产业园挂职培训,选派5名干部到城区乡镇锻炼培训。外地挂职帮助干部长见识学方法。5年来,先后选派48名干部到江浙沪、京津冀等地进行驻外招商。挂职期间,开展年度单独的年度考核和挂职考核,考核结果进入干部人事档案,作为使用的重要依据,敦促干部在岗在位在状态。

  满足干部自身,训出作风优良的好形象

  “美丽乡村建设的课程讲解得太好了,老师们用精彩的案例告诉我们该怎么操作,指导性太强了……”“以前就听说过共享制理论,没有想到这个理论在多个领域都能具体运用,对于指导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太重要了,我们下次要把老师请过来上课。”随着外出培训的扎实开展,干部们纷纷表示,聆听大师、接受高端的培训,对于干部开阔眼界、拓宽思路非常必要。

  近年来,霍邱县通过争取,建立起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工作站,每年对口选派40名左右的领导干部参加清华大学的教育扶贫培训,目前已经实现了4个班子成员、乡科级正职的培训全覆盖。同时,设立蓼城大讲堂知识讲座,每年年初,县委常委会议定5个以上的专题,分别从知名高校、国家部委邀请专家学者前来授课。5年来,先后开设知识讲座28次,培训干部12000人次以上。

  扶贫攻坚是世纪决战、精准脱贫是群众期盼。作为国家级重点贫困县,目前,全县正有11740名公职人员,通过1对1、1对多的模式,奋战在精准扶贫工作的第一线。各类政策培训的蓬勃开展,让干部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先后开设专题班,对中央、国家和省市的扶贫开发政策进行权威解读,对县内产业、金融、电商等20大项脱贫政策进行详细讲解。

  通过专业化的培训,广大干部纷纷表示,上接了“天线”,下接了地气,抓住了扶贫攻坚的关键所在,工作开展不再是外行指导内行了。通过系统培训和专业培训,广大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大显身手。长集镇七里棚村第一书记罗炜,作风扎实、成效突出,被村民用摁手印的方式挽留下来继续留任,事迹被新华社宣传报道,成为全国的典型。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县脱贫攻坚的成效逐步显现,2016年,共有23543人顺利实现脱贫目标,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作为脱贫攻坚的指挥员和排头兵,广大干部的优良作风也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锤炼和展示。

  爱心手拉手 点燃心中梦想

  12月3日,在霍邱县冯瓴乡沈台初级中学一场主题为“心手相牵,大爱无边”的大型手拉手爱心公益活动如期举行。

  沈台初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农村初级中学,目前在校生670余名,其中留守学生350人,占在校总人数的52%。这些学生大多数都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因为隔代教育,这些孩子往往缺少父母的关爱,出现自私、偏激、缺少爱心等现象,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上海LP72志愿者团队倡议发起通过举办手拉手公益活动,对孩子们起到励志、感恩等积极的教育作用;同时告知来校参加活动的家长,只知道用金钱来满足孩子而忽略对孩子情感教育的危害性;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给所有的教师在教育学生方面带去一些启发,从而更好地投入工作。架起孩子们与父母、老师之间沟通的桥梁,播下爱的种子,激发他们的梦想!

  本报小记者也在为这次爱心手拉手活动添砖加瓦,让爱传承,让我们为留守孩子奉献一份爱心。

  本报记者 孙自球 杨曦 文/图

  裕安区摄影家协会创作成果丰硕

  本报讯(记者 张世巧)记者从12月3日召开的裕安区摄影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获悉,5年来,该区摄影家协会会员在参与各级摄影家协会举办的摄影大赛中,荣获市级奖项90余幅,省级奖项50余幅,全国性影赛奖项5幅,入选全省、全国性优秀摄影作品展16幅。

  裕安区摄影家协会自2012年1月成立以来,用镜头传播正能量,拍摄和记载了大量的珍贵照片、感人故事、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记录时代,聚焦人民,传播美好裕安、多彩裕安,摄影创作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此次召开的裕安区摄影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听取了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并要求全体会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文艺首先是人民文艺,让手中的镜头更多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发挥文化动力。

  六安开发区开展危化品泄露事故应急演练

E:\12月4日5678\4日八版\看图王批量图片转换结果\B34日8版1.jpg

  本报讯(熊贤飞 记者 储勇 文/图)11月28日下午15时,位于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安徽奔马先端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突然响起了警报,救援人员迅速穿上防化服赶往甲醇罐区。这里甲醇泄漏?别慌,这是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的2017危化品泄露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预案演练从当天下午15时开始。安徽奔马先端科技有限公司两名工人在领料过程中发现甲醇桶破裂发生甲醇泄漏,情况危急!一名工人立即按下警铃,并使用对讲机向有关负责人汇报。紧接着,整个工厂警铃声四起,上班人员全体进入警戒状态。企业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现场警戒组、医疗救护组、事故救援组、环境监测组抢险人员赶往“事故”现场,并向相关部门报告情况。

  接到通知后,企业应急抢险组队员迅速戴上防毒面罩,穿着防化服,携带安全设备赶赴现场;救护组人员立即携带担架、药箱等紧急医疗救护器材、药品赶赴现场待命。在救援现场,身着防化服的抢险人员切断电源,进入事故现场,将损坏的甲醇桶搬离库外,用消防水对泄漏甲醇进行稀释,并对化品库及其附近设施、空气进行远距离喷淋,冲洗液经排污管进入事故池进行达标处理。经过紧张有序的抢险救援,已经泄漏的危险化学品得到妥善处理,现场险情排除,有效控制了“事故”的进一步扩散发展,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此次应急预案演练历时30分钟,分为车间自救、公司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和组织救援演练、总结点评、专家评估四个阶段。在各参演队伍的通力合作下,演练取得圆满成功。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管委相关负责人、区安监、环保、消防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区内十家危化品储存、使用企业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参加了演练现场观摩。

  我市推进人民调解矛盾

  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本报讯(谭继传)为深入推进人民调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妥善处理社会热点难点纠纷,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根据省司法厅统一部署,今年6月起,市司法局动员和组织全市各级司法行政部门、人民调解组织开展了专项活动。专项活动以全面加强人民调解组织、队伍、业务和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以主动排查、调处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主线,深入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努力使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为确保活动实效,市司法局研究制定了专门的工作方案,明确了活动内容和实施步骤,并对各地专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各基层司法所和人民调解组织坚持早发现、早稳控,边排查、边化解,主动排查、调处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对容易引起群体性上访或酿成群体性事件的重大疑难纠纷和社会热点、难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推动了专项活动深入开展。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同时,对重大纠纷实行“零报告”制度,十九大期间实行一日一报;每月对本辖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向党委政府书面报送纠纷研判预警报告,及时掌握有关情况并组织开展化解工作。

  专项活动开展以来,我市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9333件,调解成功18934件,涉及金额约2.2亿元;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纠纷2641件,防止民间纠纷引起自杀14件,防止民转刑案件97件,防止群体性上访128件,防止群体性械斗43件,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霍山开展残疾儿童

  课堂教学互听互评

  本报讯(张来俊 记者 李文斌)为确保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质量,霍山县残联开展对残疾人康复课堂教学互听互评活动。评价结果纳入对康复中心儿童康复训练质量的重要依据。

  活动通过六项措施开展。一是常规训练:在上课之前对于残疾儿童是否点名答到,是否对于听障儿童进行林氏六音的觉察与辨识,下课时,是否和老师说再见。二是教学时间:孤独症,智力,语言和感统每天是否达到一小时,集体课每节课半小时。脑瘫,理疗加运动时间是否每天一小时。三是教学内容:主题是否明确清晰,内容是否丰富多彩,活泼生动。不能枯燥无味,不能偏离主题。方法是否得当,孩子是否能接受。教学时是否说普通话,对待孩子语言是否得当。四是师生互动:教师与孩子多交流、多鼓励孩子表达、不能配合的孩子也要设法让他和教师互动,设法增加师生感情。五是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在教学之前,通过家长群,老师对陪读家长交待清楚课程重点、难点,使家长能积极配合学生康复训练。六是点评,听课人通过自已的旁听与康复中心负责人互相交流,提出意见,从而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佛子岭镇

  有力维护社会稳定

  本报讯(黎克建)今年以来,霍山县佛子岭镇每月进行一次深入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专项行动,通过全面、深入、细致的拉网式大排查,及时摸清矛盾纠纷底数,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化解调处,防止矛盾纠纷激化。截至11月底,共排查出矛盾纠纷34起,已经成功化解调处33起,调处率为97%,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该镇开展的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从关注民生、查找源头入手,逐村、逐组、逐户进行全面细致拉网式排查,同时突出重点部位和重点领域,着重抓好对山场宅地权属、征地拆迁、重点工程建设、人身损害、婚姻家庭、邻里关系、老人赡养、财产继承、涉法涉诉、老上访户等矛盾多发领域排查,针对排查出来的矛盾和隐患,该镇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齐抓共管”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格局,采取边排查边化解、集中化解、包案化解、挂牌化解、综合处理等多种方式,促进矛盾纠纷化解调处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古碑镇保障特困群众温暖过冬

  本报讯(郭建松 记者 储勇)隆冬临近,为切实安排好冬季特困供养人员的基本生活,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金寨县古碑镇积极行动,强化措施,切实保障和维护好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

  该镇把特困供养人员安全过冬问题作为近期工作重点,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强化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制。由民政办牵头,对全镇特困供养人员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对敬老院和分散供养人员住房、取暖、粮食储备等情况建立台账,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和需求。将符合特困救助、临时救助、低保等政策规定的对象及时申报,保证救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同时,备齐备足过冬生活物资,购置棉裤、取暖器,提前解决好供养对象的取暖、御寒问题,统筹解决特困供养人员安全越冬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镇、村两级联保特困供养人员安全过冬责任制,通过提高敬老院集中供养率、提供周转房等强化分散供养五保老人安全,并对敬老院实行安全巡查,及时发现解决特困供养人员安全隐患,为特困供养人员撑起暖心的“保护伞”。

  “七送”提振贫困户精气神

  本报讯(潘伟 记者 黄雪彦)近年来,舒城县以“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为工作理念,开展以“七送”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扶贫系列活动,提振贫困户的精气神。

  送电影。通过政府花钱购买服务的方式,每月为全县贫困村放映一场电影。三年共投入资金283.68万元,放映电影14184余场。送图书。每年为全县贫困村每个农家书屋配送价值2000元的脱贫致富、养殖种植、法律法规类等农村实用书刊,共投入资金236.4万元。送戏曲。三年共投入资金520万元,招标采购演出服务公司开展演出活动,每年为21个乡镇开展“送戏进贫困村”活动,为全县每个贫困村送1场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文艺演出。送广播电视。几年来,投资资金155.2万元,为80个贫困村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户户通工程,受益贫困户7572户,为贫困群众了解外部世界、获取致富信息开辟了一个新渠道。送人才。鼓励支持100名县级文化志愿者到基层去,遴选45名村级文化协管员(文物保护员),充分发挥他们在脱贫攻坚上的作用。送文化器材。投入资金114万元,为全县57个贫困村文化活动室配送一套音响、一套乐器及电脑、电视机等基本文化服务设备,有效解决了部分基层文化活动室缺少设备问题。送文化乐园。几年来,该县先后配套补助资金达200多万元,共建成农民文化乐园25个,进一步夯实基层文化阵地。

 

 选择年月
<2017年1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社会广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