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4日07
文章导航
 
百味人生

  冬至民俗小趣

  菜丛

  在我的故乡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因此,吃饺子成为人们过冬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

  又有民谣云:“冬至饺子夏至面。”这冬至的饺子,放到锅里煮时,叫煮饺子;吃时叫吃饺子,捏时就不叫捏饺子了,而是改口叫捏“冻耳朵”。这是和其他节日捏饺子的明显区别,是冬至节所专用的词语。

  为什么冬至节捏饺子被称为捏“冻耳朵”,这里面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说的是“医圣”张仲景曾经为官,他告老还乡那天恰是冬至节。那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大地都被冻得裂开了口子。而走在逃荒路上的穷乡亲们,一个个面黄肌瘦,衣不遮体。饥寒交迫中,不少人的耳朵都被冻烂了。张仲景见此景象,好不心酸,便叫其弟子搭起医棚、支起大锅,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到锅里煮熟,起名为“驱寒矫耳汤”,施舍给众乡亲吃。服食后,乡亲们感到浑身暖和,耳朵微微发热,冻烂的耳朵便渐渐好起来了。此事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后来,每逢冬至节人们便模仿做着吃,便形成了“捏冻耳朵”的民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的,并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小时候,我们除了盼过年、过端午、过中秋,接着就是盼过冬至节了。因为过冬至节不但姑姑舅舅们送棉帽子、棉靴子,还可以帮大人捏“冻耳朵”。因为,在我们这里,冬至节的饺子可以没有猪肉,但必须要有能够发热的羊肉,尤其是里面还包有红辣椒和五香粉,在天寒地冻能够把树上的鸟冻下来的“冻直节”(我们小孩子都喜欢这么称呼冬至节,它能够把人冻直了),能够吃上这么美味的“耳朵”,在当时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每年冬至节的前两天,当过武术教头的伯爷就会牵来一、两只肥羊宰杀。伯爷不但武艺超群,而且是春节前杀年猪的唯一掌刀屠夫。把羊杀好后,吊在木杠子上,乡亲们便陆续来秤羊肉。因为这羊肉是不用花钱买的,是生产队里的羊倌放牧大的,按人头分配。

  分到羊肉后,家家传出案板响,在我们听来,那是最动听的音乐了。把羊肉剁好后,用开水泼的花椒水浆起来,预备冬至节捏“冻耳朵”。

  捏“冻耳朵”一般在下午捏,晚上吃。因为吃后身体发暖,正好暖暖和和钻被窝,是难得的享受。当然,也有早晨捏和上午捏的,没有特别的具体规定,反正冬至那天吃了就能够防止冻耳朵。

  捏“冻耳朵”的馅儿除了羊肉,就是白萝卜了。因为白萝卜和羊肉最搭配了。羊肉发暖,白萝卜舒气,都是冬季最需要的食品。

  做馅儿前,母亲让我们从土坑里把白萝卜挖出来,然后洗净,用擦床擦成丝,放到锅里用水煮上三滚儿,叫做“炸”萝卜丝。炸好的萝卜丝要用手攥去大部分水分,再用刀剁碎,和羊肉拌在一起。最后在上面撒上葱花和五香粉,再滴上几滴香油,用筷子朝一个方向快速搅拌,香气就出来了。

  母亲的和面技术让父亲称道。只见母亲把一瓷盆白面粉先用温水打成丝,然后揉和,几遍下来,就把面和得软硬适度,光溜发亮。面和完了,母亲的双手和瓷盆上竟然不沾一星儿面粉。

  捏“冻耳朵”时,要力争和平日包的饺子有所区别,一是捏的“冻耳朵”要比一般饺子稍微小一些;再就是要尽量让它像耳朵的形状。也有的人家不讲究这些,捏出的“冻耳朵”完全和饺子一样,他们说:“意思到了就行啦!不必苛求那么多。”

  父亲是擀皮的一把好手,面团子只要到了他的擀杖底下,变戏法似的,一个接一个,很快就擀出一大摞。母亲捏“冻耳朵”特别讲究,不但要捏得像耳朵,还要有“大耳垂”,说吃了“大耳垂”就会有福气。

  当然,我们兄弟姐妹五个也不肯闲着,在一旁也学着捏。母亲一边捏一边教我们唱那首古老的《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说着唱着,唱着捏着,不知谁起的头,我们姐弟几人突然嬉闹起来,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起了面粉,看着一张张小白脸,父亲和母亲并不训斥我们,而是笑得前仰后合,一家人在笑声中欢度冬至佳节。

  那些旧光阴

  吴小萍

  很多年前,大约十七八岁,是的,就十七八岁,和几个伙伴,穿着寝室集体订制的清一色衣裙,米黄色的,若现在来看,其实并不好看,但那时觉得够美,足够惊艳整个校园。我们背着酒精炉,提着小巧的锅碗瓢盆,带上洗好的菜肴,乘车几十里,去山上野炊。半山腰偶遇一群小伙,他们买了卤菜和啤酒,与我们一起美美地野炊,餐尽,他们也散了。

  那时,爱读书。常排着长长的队伍去图书馆借书,为茶花女、于连、斯嘉丽的故事所感动,也去街上书店借言情,看尽琼瑶、岑凯伦和席绢,再看金庸、古龙、卧龙生的武侠,一本接一本……也迷恋三毛,读她在撒哈拉沙漠的故事,读她与荷西的爱情,也憧憬着某天和三毛一样去远方流浪。后来,真的,在某天,一个人,乘着火车,一天一夜,去了很远的远方,以为,这一去,便是浪迹一生--自然,没有遇上心中的荷西——又回来了。

  也时常躲在寝室的床上写小说,长篇的,还真写完了,在班里传看,博得了几个女孩的眼泪,心里窃喜着。后来偷偷地给杂志投稿,很短的小说,等候了几月,终于收到回信,却是退稿,另加三张书签和一番鼓励,依然欢喜。

  后来,工作了。分配在一所中学,是农村,很偏的农村,住在一栋小楼。每到夜晚,一群年轻人,与我一般大,坐于阳台,唱着歌,聊着天,有时,还会约上几人,借着月光,去校外的菜地偷菜,不贪心,只需够一餐宵夜。夜不能寐时,叫上隔壁的梅子,爬上楼顶,躺在楼顶的平台上,吹着夏日的习习凉风,聊着聊着,便入了梦乡。

  那时,聊得最多的是未来,和遥远的那个TA。犹记得一个冬夜,和梅子挽着胳膊,靠于阳台,望着漫天飞雪,为同事玲担忧,那天,是她相亲的日子,如此冷的天,大的雪,相亲路上顺利吗?不久,便传来玲结婚的好消息。自然,那个雪夜,相亲是成功的。

  乡村的周末,是寂寞的。时而会来城里唱歌,那时大戏院和电影院都放电影,且在周末会推出一期“平民演唱会”。爱唱歌的我,时常登台演唱,捧场的人,送花,也送健力宝,满满一大抱,喜悦如莲。

  也曾喝酒,与闺中密友,祭奠她逝去的爱情,在她的闺房,醉个天翻地覆。来日醒来,先傻傻地哭,再傻傻地乐,而后躺于床上,唱上几段不着调的歌,所有的爱与哀愁便烟消云散。

  旧光阴里的故事,说也说不完。曾喜欢的人和物,曾做过的事,走过的路,在光阴的河流里,过滤,再过滤,淡去,再淡去,只剩下一些斑驳的影像。年纪渐长,越发感谢逝去光阴里所赐予我们的那些酸甜苦辣。

  坐于阳台,晒一缕阳光,忆一段往事,再唱一曲老歌——此生,在光阴里穿行,在生活里普度那些寻我而来的光阴。

  大约在冬季

  孙武

  第一年高考失利,在亲人的安排下我去淮南五中复读。离家远了,学校又不提供食宿,好在姐姐和姑姑给了我很好的照顾,吃住都没有问题。我每天骑自行车上学。

  没有经历过复读的人可能无法体会复读的滋味。怎么说呢?反正心情是灰暗的了;即便抬眼看看远方,前途也是一片茫然,我常常一个人爬上学校旁边的那座小山丘,草地上一坐就是半天,看着草木,望望天空,整个人都是空的,一颗心无处安放。——而且,我也没有足够的信心挑战来年的高考。想想昔日的同窗,上大学的走了,复读的在复读,辍学的另谋出路,唯有我流落此地,心里的压抑无人知晓,更无人诉说。而且,身边都是一群不爱学习的伙伴,调皮捣蛋,打打闹闹,整天没个清静。

  我每天照例按时上学,路途骑车大概需要半个小时,风雨无阻。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去学校干什么,机械地来机械地走,像钟摆一样。学习上的事似乎可望不可及,苦闷缠绕着我,我不知道我的人生在哪里。

  那时候正流行齐秦的歌。我尤其喜欢他的《大约在冬季》,《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多少次,在秋雨连绵的路途,朔风逆行,我在心里默唱“轻轻的我将离开你,请将眼角的泪拭去……”,或“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上……”,心里的歌声让我忧伤,也唤醒我残存的激情,支撑着失魂的我,并给予我骑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感谢齐秦,让我的青春里有你的歌声陪伴!他那苍凉的歌声仿佛就是为我而唱,帮我疏通了胸腔里日久沉积的郁结,随着歌声缓缓往外流淌。我想大哭,我想嚎叫,我想狂奔,但一切的苦悲都随着这歌声消散了,归于沉寂,也回归了原本的我……

  一学期后,我决绝地离开了五中,回到了寿县,去寿县一中继续复读。整整一个学期,我空手而归,唯一的,是我心里不断吟唱着的齐秦的歌——

  大约在冬季。

  给心灵留一方净土

  尹悦

  扬一抔世间尘土,嗅一杯生命芬芳。抟扶摇而上,绝冲云气;无内外荣辱,留一方净土。

  庄周梦蝶,蝶化庄周,不论说谁又梦见了谁,庄周遗世天地间,那片净土无须拂尘。守一隅世外桃源,与鸡犬和鸣,越阡陌访柳,自种五斗米,不做折腰人。我想不只是庄周在寻求,陶潜也在寻求。五柳先生扶琴读书,志寻松和菊;溟海鲲鹏背负青天,犹求无所待。

  以千金为礼,以高官为饵,楚王驯服了天下,却留不住庄子。展翅翱翔冲破尘世牢笼;培风而行,吞吐浩茫广宇。脱身无底沼泽,在轻盈的精神世界中永恒追求,在久违的洪荒穷发处去留无意。

  以水为酒,以山泽为伴,以自然为乐,清风把酒望明月,晨曦荷锄理荒秽。南山脚下,篱笆墙外,陶潜贫病无意采菊有心,除了吟诗作赋的文人情怀,除了人生苦短的及时行乐,更多的是物我两忘的纯净。

  游无穷,不可羁绊的思想随着庄周羽化登仙无踪影;访田园,今是昨非的自白带着陶潜载欣载奔返自然。

  我们用世俗的眼光批判他们逃避现实,可又曾想那是他们物我两忘、保洁守志的至高追求;我们总高歌着诗和远方的田野,可曾想真正感受本心,感受世界的人又有多少?

  人这个有思想的芦苇飘啊飘,它从心中飞去,飞过熙熙攘攘,飞落一方净土。给心灵留一方净土,一颗至情至性的心摆脱功、名、利的束缚,在无始无终的时间里,在无边无际的空间中,寓形净土,守心逍遥!

 

 选择年月
<2017年1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法院在线⊙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