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就在你我身边

E:\12月4日5678\4日五版\五的0100288.jpg

  本报记者 李文斌 单姗/文 田凯平/图

  让困难群众感受温暖“法援”

  “你好,请问这里提供法律咨询么?”

  “是的,这是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你有什么问题”?

  “我在一个工厂打工,手指被车床碾断,像我这样的,厂里应该怎么赔偿”?咨询人边说边举起受伤严重的左手。

  11月24日,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咨询台前,工作人员周铮仔细询问了相关情况,认真回复了咨询者的疑问,对于接下来该怎么办,给予详细指导和说明。当听说这里的律师可以帮他写诉状文书,免费打官司时,这位咨询人一展愁眉,不可思议地说道:“现在还有打官司不要钱的律师啊!”“当然有,我们这里是法律援助中心,就是专门为困难群众免费提供法律支持,费用由国家出,你放心吧”!周铮向这位咨询者解释道。

  这位咨询人告诉记者,当天本是来政务中心人社部门了解工伤保险情况,无意中看到“法律援助中心”牌子,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咨询,“没想到真找对了地方!我家在农村,妻子又有残疾,是低保户,我到城里打工赚钱,手又伤成残疾,我就想知道我这种情况能不能有赔偿,赔偿多少。”

  当天上午,除了现场接待前来咨询或求助法律援助的群众,一旁的12348法律援助热线也响个不停,一有电话响起,在此值班的社会律师牛士勇就会接起电话一一解答求助和咨询。“法律援助主要是劳动争议、工伤赔偿、农民工讨薪以及交通事故比较多,还有一些婚姻家庭纠纷”。牛士勇是六安晟成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按照市法律援助中心要求,各社会律师事务所都要定期安排律师到市法律援助中心值班,接受法律援助咨询以及案件受理。

  法律援助是国家为经济困难的公民和其他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提供免费法律服务,2016年,我省将法律援助工作列入安徽省民生工程。市法律援助中心实行网格化管理,全市依托法院、工会、残联、老龄办、妇联、共青团、看守所以及律师事务所、基层司法所共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269个,村居联络点1947个,形成了市、县区、乡镇、村四级法律援助网络体系。

  今年,是我市实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的第二年,今年前九个月,全市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6065件,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07.9%,较去年同期增长31%,近6000余人从中受益。

  “面对困难群众的求助,法律援助不仅提供的是一份公平正义,送上的更是一份贴心温暖”,该中心主任彭军告诉记者,刑事法律援助、农民工维权、军人军属的法律援助等都是重点援助人群,“尤其是农民工讨薪维权案件,中心简化申请程序,对群体性案件指派经验丰富的社会律师办理,坚持做到‘当日申请、当日审批’。 我市还建立了低保人群、优抚对象、残疾人等困难群众数据库,并定期更新,方便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同时为残疾人、妇女、农民工等特殊人群开辟‘绿色通道’,针对实际情况,适时实行‘先办案、再受理’,及时、快捷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

  筑牢基层维权阵地

  今年7月,单王乡前楼村村部门前,裕安区人民法院新安法庭在此开庭审理了一起赡养纠纷案,除了当事人,附近的村民也现场观看庭审全过程,三名被告当场悔过,同意好好赡养老母亲。群众家门口的巡回法庭在当地引起极大反响,以真实案例贴切、生动地向农民群众普法,达到“审结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原告老人近八十岁高龄,育有三儿一女,老伴过世多年,三个儿子却以各种理由,互相推卸赡养责任,让老人的生活一度陷入窘境,司法所和村干部多次上门调解未果,无奈之下,为了维护老人的权益,乡司法所为老人免费提供法律援助,考虑老人年事已高,也为了让更多的农村群众了解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乡司法所向法院申请以巡回法庭的形式开庭审理此案,并获得批准。

  “赡养老人不仅是道德义务,也是子女应尽的法律义务。不赡养老人,就是违法”!庭审中,法官的话让三个被告人无言以对,也让围观村民点头称赞。通过法律宣传和感情教育,三名被告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法庭的组织下,老人与三个儿子达成调解协议,成功化解了这起赡养纠纷。

  一直以来,相对城市,农村基层的法治文化滞后,村民法治意识较为淡薄。裕安区司法局单王司法所所长林静告诉记者,离婚纠纷、工伤事故索赔、邻里纠纷、赡养纠纷在农村基层比较常见,“村民不知道哪些会触犯法律,也不知道哪些权益受法律保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先进行调解,实在调解不了,家庭又确实很困难的,我们司法所会给予法律援助,通过诉讼程序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管是调解还是诉讼,一方面可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可以增强群众法律信心,提升法治意识,不能也不会再蛮干、乱干、胡干”。

  不久前,该乡一位在苏州务工人员,在工作中突发疾病导致死亡,其家人找到所长林静,咨询了解赔偿事宜。在一遍遍了解确认事件详细经过和具体细节,林静对照法律条文,认为这符合工伤事故的特点,并和受害人家属一起赶到苏州,并最终为受害人家属争得63万工伤赔偿金。“这次调解令我印象很深刻,本来苏州那边工厂不认定工伤,只答应给10万元。当我认定这属于工伤,决定去苏州帮他们讨回公道时,有的亲属还担心到最后连10万元都打水漂。这就是典型的没有法律意识,不知道自己的权益是合法的,是受法律保护的,这件事情在当地影响很大,不仅帮当事人挽回了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大家的法律信心”。

  “一棵树、一亩田,一点小事,都可能发生矛盾纠纷,造成伤害事件;再比如,家庭内的婚姻纠纷和赡养纠纷也比较多,处理不妥,会给孩子和老人这些弱势群体带来伤害,造成社会问题。因此,加大基层法治宣传,提升基层群众法治意识不是空话。每年我们都会定期开展法治宣传活动,进企业、进学校、进市场,通过发放宣传册、印制法治宣传标语的围裙、水杯,让法治意识进入家庭,入脑入心”。该乡政法委员孙多奎说。

  把法治“搬进”公园

  “徇私谋官”、“众人逐兔”、“法当有常”……位于皋城路大桥以南、五里墩大桥以北的金安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新河法治公园)内,一个个古代法治小故事被刻于园内的景观石上,吸引来往健身的市民停下脚步驻足观看。风景优美的公园广场,不仅是群众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其浓浓的法治氛围也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法治意识,这,就是我市近年来打造的法治文化新阵地——法治文化广场(公园)。

  从2013年开始,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身边公园广场多了一些特殊的景致和元素——法治小故事,法治宣传标语,以案说法,还有公园广场醒目处多了“法治广场(公园)”的标识。

  记者从市司法局了解到,法治文化广场(公园)是我市法治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之一,2013年我市第一个法治文化广场在皋城广场的基础上建立,将标志性建筑獬豸兽与法治景观石、广场宣传栏、LED大屏幕、皋陶立法主题雕塑等设施融为一体,向市民传播法治思想。五年来,法治文化广场建设以市级为表率,向县区、乡镇、村一级层层推进,注重扩大法治宣传社会影响,依托公园、广场融入法治元素。建成了新河法治公园、龙河法治公园、建成了大别山风情谷法治景区、九公寨法治景区、卧阳法治景观带、法治泥塑陈列馆,指导各县区提升法治广场、公园品位。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135个法治公园(广场)。其中,共有18个法治公园(广场)被列为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

  六安是皋陶的封地,皋陶思想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皋陶文化为我市法治文化建设增添了深厚的内涵和底蕴。市司法局法治宣传科副科长李静告诉记者,我市法治文化公园(广场)在现有公园广场基础上建成,地理位置好,环境优美,以法治文化为主题,通过将法治文化元素同广场已有景观元素相融合的方法,使内容贴近群众生活,包括法律条文、法律名言警句、法治文化名人、法律小故事等多种形式为一体,在潜移默化中普及法律知识。除此之外,还建立六安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设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展厅,运用LED灯箱展板、大型显示屏、声、光、电、全息投影等高科技互动体验场景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与此同时,在机关、学校、乡村、企业普遍开展主题活动,努力构建文明与法治融合共进的新模式,推进公民文明素养与法治素养同步提升。

 

 选择年月
<2017年12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7282930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1234567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法律,就在你我身边⊙“明白纸”成扶贫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