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礼荣
翻开杨定祥先生诗集《春天的律韵》,一缕春天的暖风扑面而来。此刻在我眼前,桃花开了,油菜花开了;此刻放风筝,捉蜻蜓,春天气息无处不在。是的,三月的雨、三月的雾、三月清明等是诗人杨定祥意境最美的场景。通过大量的阅读,笔者对杨定祥先生的诗有了一定的感知,把对诗集的感悟说为“心灵深处诗意的飞翔,”是我内心的一种诗歌抵达。《春天的律韵》诗集共分为五辑,无论是第一辑还是第五辑,都是对人生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是真实的,真诚的,通过对生活、工作、家庭、亲情的诗意化,表达诗人追求完美的人生,追求情操的高尚。
认识杨定祥先生很久了,确切地记不清具体时日。印象深刻是我们参加市作协会议,参加编写六安文学60年丛书,以后交往频繁多了。杨定祥先生是一位军人,在舒城县水厂工作过,后来到公安部门工作。他的诗歌创作和笔者一样都是业余爱好,正如他自己所说:诗歌创作占据我大部分时间,但我也在诗歌中感受到不少的快乐、幸福和心灵的慰藉。是的,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杨定祥先生多次获得过市级以上诗歌征文奖项,他的诗歌《感谢阳光》就获得市级征文一等奖。诗中写道:“无论我们走到什么地方/无论走到何种岁月/阳光都在我的生命里/涌动真诚挚爱的光芒/我从故乡的精神和血缘里/摘一朵十月经久不息的阳光/岁岁年年/戴在心中。”诗人通过通感和比喻,把内心对党和故乡的热爱以太阳的光芒,或羽化成一朵花表达出来,甚至于戴在心上,永远地感谢。
《春天的律韵》这一书名来源于第一辑辑名,也许从整个诗集来看,表达的内容并非都是春天和春天的韵律。但诗的韵味是可以延伸的,诗的意境是可以扩展的。无论是心儿贴着故乡飞翔、弹唱心灵的颤音、感谢阳光,还是披着月光歌唱,都是诗人对生活和工作的歌唱。诗人朴素的情怀里,更多的是抒发内心的一种虔诚的抵达,这种抵达是以信念为支撑的。诗人在《茶壶》这首诗中就写道:“问寒或者问暖/都是发自内心的/一辈子心中坦荡荡/不在乎装多少/世态炎凉。”这是诗人对生活的一种生态,展现出诗人内在的高尚品格。平时我与杨定祥先生的交往,就可以看出“文如其人”,心胸坦荡。在《给女儿》这首诗中写道:“你是一只小鸟/在我枝头上每一个蹦跳/都溅起我许多/幸福的微笑,如今你远远地飞走了/却永远飞不出我的怀抱。揣在我的胸膛/描绘着多彩与辉煌/构架着幸福与梦想/既已驶出港湾/就要面对风浪/只有扬帆远航/才有前途无量。”诗人表达的是对女儿的爱是一生的,对女儿的前途充满着希望,并从内心深处给予深深地祝福。虽然女儿远离,但在诗人心中,永远是“如今你远远地飞走了,却永远飞不出我的怀抱。”
在《披着月光歌唱》组诗中诗人写道:“我像是龙舒大地上的一位过客/悄悄地把看书浓缩成一滴露珠/然后/身披宁静的月光和夜色/留下幸福/平安和梦想。”这是第一首诗《宁静的月光》中的诗语,诗人作为一名公安干警,此刻已把自己置之度外,诗人把自己比喻为露珠,在深夜或黎明时分,还一直守护着家园,表达自己对工作的热爱。第二首《中秋月圆时》他写道:“今夜/你圆了天上的梦/是否也能圆人间的情呢?”中秋月圆时诗人还在外面工作,诗歌中对人生叩问,让读者产生了共鸣。第三首《小镇的月光》诗中这样写道:“这是冬天的夜晚/月光下/小镇静静地睡着了/而我们那些巡夜的人/穿着月光/异常清醒。”诗人通过对小镇的月光、宁静的夜的抒写,表达诗人披星戴月地工作,是为了不惊醒小镇人甜美的梦乡。通过对诗人诗歌创作的理解,笔者可以看出诗人创作中带有独特的人生经历,作为军人,作为警察、作为一位父亲,他对生活态度是鲜明的,对工作的作风也是鲜明的,通过诗意化的表达,寄托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所在。
最后,再回到杨定祥先生的诗集《春天的律韵》,诗集共211首诗,大部分是通过四季景物的写意,对自己的人生作出了最美的诠释。诗集突出了“律韵”,而我们通常所说是“韵律”,《旧唐书·元稹传》中写的是:“思深语近,韵律调新,属对无差,而风情宛然。”引申为音响的节奏规律,另外指某些物体运动的均匀的节律。《春天的律韵》中的“律韵”,其实没有这种词语的搭配,我所理解的是将“律韵”二字拆开为“律”和“韵”,连起来是想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并非春天的韵律,而是诗人自己独特的诗歌创作经历,是“律”和“韵”的完美结合,是心灵深处诗意的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