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村民理事,乡村治理新模式

  “去年,我们对一处老旧村庄进行了改造,拆除了20多间砖瓦房,砍伐村民树苗300多株,这一过程,我们做到了拆旧平稳、补偿合理、进展迅速、效果明显。”舒城县张母桥镇党委书记王波自豪地说。

  此举影响很大,前来参观调研的各级领导、媒体来了一茬又一茬,他们感慨,“党小组+村民理事会”起大作用了,如果全靠干部去做,难度较大,进度和效果还得不到保证。

  农村治理的探索

  近年来,舒城县张母桥镇创新农村治理方式,树立“党建+”的理念,推出“党小组+村民理事会”工作模式,延伸党建触角,把基层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乡村环境治理等各项工作相结合,推动乡村振兴,打造美丽家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搭建平台。

  据了解,张母桥镇有13个村、1个街道,共有党员1285名,其中农村党员1004名。每个村和街道设立3-5个党小组,一个党小组设立组长1名。同时,每个村街设立一个村民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理事会成员若干名。党小组长和理事长分别由所在党小组的党员和所在村的村民民主选举产生。

  根据该镇制定的理事会制度规定,村民理事会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做到宣传先行,释疑解惑,当好群众的“宣传员”;互相协调,化解矛盾,当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优化环境,深化教育,当好建设美好家园的“组织员”……

  据了解,凡村中公共事务,先由村党小组提出,然后交村民理事会讨论,再召开村民大会表决,村委会负责实施、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的完善流程。

  有了“党小组+村民理事会”,填补了村民自治的空白。据该镇党委副书记朱冠仓介绍,小至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大至集体维权、发展方向、集体经济,都是他们讨论的范畴。

  党的政策宣传员

  “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发挥出来。”“党小组+村民理事会”工作模式一经推出,张母桥党委书记王波就明确要求。

  高先明是白果村的党小组长,他订阅了《人民日报》、《安徽日报》、《江淮》等党报党刊,把家中的一间客厅改造为阅览室,动员群众前来学习。同时制作书签,把一些政策编为顺口溜,以种种通俗易懂的形式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

  “惠农又增三十载,生态文明排头兵……”在张母桥白果村文化广场,正在举办十九大精神宣讲大会,群众用自己写的诗歌宣讲十九大精神,赢得了群众的叫好。

  这是该镇党小组和村民理事会创新十九大精神宣讲的一种形式。他们自建了一支农民宣讲团,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老伙计们鼓足劲,要活到老讲到老。”七十多岁的农民宣讲团成员尹中长,一讲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他的干劲一下就上来子。

  “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仅仅宣传政策、宣讲法律,同时,还发挥普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朱冠仓说。

  农村矛盾调解员

  农村经常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自古有“村官难断家务事”之说,朱冠仓说,有些事要干部出面,确实很难解决,我们充分发挥村党小组和理事会的作用,果然,效果非常明显。

  张大光在村里是一个能人,但更是个“刺头”,平时总爱给村干部挑毛病。这不,村里要修路了,要经过他家的一块地,他死活不让步,要“天价”赔偿。这工作怎么也做不通,这时,村党小组和理事会上门了。在仔细地听了他的诉说后,觉得他虽是“刺头”,但对村里的事也极为关注,于是村两委决定让他负责拆迁补偿的事,这下,他一下子有了“主人翁”的感觉,不仅不挑事了,而且认真细致地做其他农户工作。张大光说,以前村里搞大小事情,我喜欢“挑刺”,现在我也是主人翁了,村里的事就是我自家的事,我一定要办好。

  朱冠仓说,在道路建设、占地和青苗补偿、废弃物拆除、房屋改造等施工过程中和村民发生“小摩擦”时,党小组成员和村民理事会成员都会积极主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他感慨地说,过去不少“政府管不到、干部管不了、社会无人管”的老大难问题,如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在理事会的协调下都会迎刃而解。

  (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

  村级事业发展的组织员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美丽乡村。”十九大提出的一系列新名词,让张母桥的老百姓也备感鼓舞。村党小组和理事会成员早就坐不住了,他们调研农民的需求,调研当前农村发展的新动力,提出了乡村发展新路径。该镇党委书记王波说,党小组和村民理事会接地气,主动作为,为我们摸清了全镇的家底,提出了发展和脱贫的方案,对我们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张母桥镇高贤安发今年脱贫了,因为他今年得到了安徽金龙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带来的“领头羊”,通过半年的发展,已初见成效,他主动要求脱贫,并表示要利用自己的技术,帮助更多的走向脱贫。

  安徽金龙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是村里的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公司领导大多是党小组成员。公司代表徐贵芳说,我们是要在扶贫大业中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为此,他们以现有的张母桥镇内苗木基地为依托,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实行五个统一工程模式:统一发放种苗,统一供应材料,统一检疫防治,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收购产品。为了保证种养业的产量效益,公司会经常派出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家中了解情况,帮助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的一切困难问题,给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更多更大空间。

  在村党小组和村理事会的共同帮助下,张母桥镇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他们脱贫致富的劲头更足了,信心更大了。贫困户表示,我们一定要早日脱贫,尽快走上致富路。

 

 选择年月
<2017年1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党建+村民理事,乡村治理新模式⊙警示标牌亮起来⊙为三老工作守“初心”——记裕安区西河口乡关工委主任程士华⊙我市与省交控集团举行会商六安境内多条高速公路将改扩建⊙毕小彬主持召开市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裕安区建设新型职业农民示范基地21个⊙裕安新添一大型主题养生项目⊙为“零彩礼”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