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艾滋病确证实验室:
病毒显形需闯三关
本报记者 李珊珊 文/图


按要求穿上鞋套,换上防护服,在实验室副主任技师李朝阳的指引下,记者穿过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进入实验室核心地带。20℃到25℃的恒温状态下,酶标仪、生物安全柜、蛋白印迹仪……不足100平方米的实验室被多个检测仪器占满。在其中最大的一台生物安全柜前,两名全副武装的检验员正隔着宽大的保护罩通过手工进行试剂添加。柜内产生的气流使空气向实验人员相反的方向流动,从而保证污染的空气不进入检验员的鼻腔。
在与生物安全柜相邻的另一个工作台前,检验员张丽梅正运用蛋白印迹仪对血样进行处理。“蛋白印迹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确证方法。”她一边操作一边介绍,加入血清,振摇,十几个小时后标本上就会出现数量不等的条带状物。如果显现特异性条带达到规定的数量以上,标本则判为阳性。一般来说,一份艾滋病毒检测者的血液样本需要经过三轮检测才能确证。确证实验做完后,如果还是呈阳性的血液样本,就可以确定为携带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者了。
“样本一旦最终检测呈阳性,就需要在24小时内报告给申请确证的县区疾控中心,实验室也要留存一份报告,方便日后查证。”说到这里,李朝阳带记者来到实验室一角一个挂着两把大锁的冰柜前,略带神秘地说,“这里就是存放阳性标本的地方,零下70℃的低温,‘双人双锁’,就是说,必须有两个人同时在场,才能打开阳性样本的两把锁。这也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权益。”
初筛、确认后,被确定为艾滋病毒感染者的人,需要定期进行CD4细胞数的检测,便于指导用药。而这项内容需要在相邻的流式细胞室里进行。“在进行CD4检测的时候,全部是阳性样本。摆在工作台上,密密麻麻的,需要十分小心。”李朝阳说,这里接收的基本都是艾滋病初筛阳性样本,也就是说每份待检样本都有潜在危险,因此“规矩”也多,连人员穿戴都有要求,不能留长指甲、不能戴首饰,甚至连容器都不是玻璃的,这也是为防止操作人员被玻璃划伤。
探访中,一个像是淋浴的设备引起记者的注意。“这是紧急冲淋洗眼器,每间实验室都会配备一个,是在做实验时发生意外后应急用的。如果发生试管破裂、喷溅等情况,按下按钮马上就会出水,可以冲洗身体和眼睛。”说到这里,李朝阳打趣道,“还算幸运,目前为止还没有用过它。”
据介绍,目前,我市针对艾滋病监测主要集中在县区及市直医疗机构设立的30个艾滋病抗体筛查实验室,如果受检者被筛查出血样呈阳性反应,那么,他的血样将被送到确证实验室进行更为权威的“终极”检验。“去年一年,我们接收的艾滋病毒感染可疑样本中,其中有70%以上最终被确诊为艾滋病,最小的感染者才5岁。”李朝阳表示,目前我市的艾滋病疫情仍然处于低流行态势,但是随着监测覆盖面逐年扩大,感染艾滋病病情报告人数逐年上升,总体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虽然艾滋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但及时发现并进行免费的药物治疗,是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命的。有过高危行为的人员,还是应该主动咨询和检测,以降低艾滋病的发病率以及对健康的威胁。
四类人群适合膏方进补
辛 华
说到秋冬进补,当下最火的就是膏方。作为中医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膏方一般药味比较多,更适合治疗复杂病和缠绵的慢性病。不过,膏方虽好,却也是“药”,并不是人人皆益,亚健康人群应该根据自身的阴阳虚损程度选择个体化进补。
慢性病人。原来患有慢性疾病,冬令季节,可以结合病症,一边施补,一边治病,这样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更大。从目前临床应用膏方的情况来看,不但内科病人可以服用膏方,妇科、儿科、外科、伤骨科、五官科的病人都可以服用膏方药,气血阴阳津液虚弱的病人也都可以通过服用膏方来达到除病强身的目的。
亚健康者。现代社会中青年工作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很大(主要为精神紧张,脑力透支),同时众多的应酬、无度的烟酒嗜好、长期不足的睡眠及休息,均可造成人体的各项正常生理机能大幅度变化,抗病能力下降,从而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全面整体的调理,膏方疗法就是最佳的选择。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特性,人体的各种机能,都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向衰退,而冬令进补,则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女性。对于女性来说,脾胃主全身元气,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就容易造成女性的衰老;若脾胃能吸收饮食中的营养,充分滋养全身脏器及皮肤腠理,当脾胃正常运转时,全身的营养不断得到补充,人的抗衰老能力、生命力随之增强,脸部就会红润,皮肤就会充满光泽和弹性。补充一点:中医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说的是肝脏在女性健康中的重要性,而女子因为生理原因,多处在血虚肝旺的状态,所谓的野蛮女友也与这个有关。因此,服用膏方,对于补充其气血也有一定的帮助,可调整女性的情绪。
义诊温暖人心
造福老区人民
——全省骨科权威专家云集市二院开展免费义诊
本报记者 单姗 宋金婷 文/图



11月25日一大早,市第二人民医院便搭起了长长的咨询台,等待着市民前来问诊。不一会儿的工夫,各地赶来的群众就将咨询台“淹没”,“医生,我的腿疼,时好时坏的,蹲不下去,您给我检查检查。”现场,大家争先恐后地询问着。专家们一边为大家答疑解惑,诊断病情,一边耐心细致地普及骨科日常保健的相关知识。
“省里专家到基层来为我们看病、检查,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的诊治,这是实实在在为我们老百姓做好事!”听闻市二院有省里专家来义诊,来自霍山的杨大爷一早就在家人的陪同下包车赶来,“我这腿疼是老毛病了,去外地看过很多次,太远不说,还不一定能看上专家号,今天在这免费得到专家的诊治,真是太好了!”
11月25日早晨8时不到,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一楼大厅就排起了长队——听闻全省几十名骨科专家云集市二院开展大型免费义诊活动,许多被骨科疾病困扰的群众一早就从四面八方赶来。
此次安徽省骨科专家健康基层行大型义诊暨关节外科规范化治疗基层巡讲活动由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关节学组)、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办,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承办。全省共五十余名骨科专家参加活动,既包括现场义诊,还有学术讲座和疑难病例手术演示。省内骨科权威专家云集,阵容强大,包括安徽省立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孔荣,安医一附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尹宗生,蚌医一附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骨科学会主任委员周建生等,现场为群众开展医疗义诊咨询,普及医疗科普知识,指导健康生活方式等。义诊当日,均免除诊金及挂号费,不但方便百姓看病,而且减轻了群众的负担。
义诊活动中,就诊的群众络绎不绝,整个义诊现场井然有序。专家们认真接待每一位前来诊治的群众,给予诊疗建议,并对其相关疾病的并发症进行了详细讲解,让群众了解疾病的危害及防治,让每一位前来就诊的群众享受“家门口”专家级医疗服务。
“看着省里骨科专家来我们家门口义诊,真是蛮开心的,我们觉得方便了,有依靠了。”前来就诊的患者与家属如是称赞。
据悉,此次在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义诊活动,也得益于市二院骨科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其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省内外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肯定。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为市重点学科,目前开放床位126张,下设四个病区,分创伤骨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四肢显微外科及微创骨科专业组。近年来,市二院骨科中心展了许多新技术,骨折固定从内固定、外固定发展到髓内钉;脊柱手术从腰椎到胸椎、颈椎,严重开放性骨折;肌肉血管的毁损面临截肢的肢体,经过清创骨折固定、血管神经修复,皮瓣移植的保肢手术;关节置换从股骨头到全髋、全膝,从单侧置换到双侧置换。除了完成各项临床诊治任务,还努力进行临床科研项目的开展,近五年取得国家专利一项,省、市级科研成果各一项,省级重点自然科研课题立项一项,并取得初步成功,临床应用效果优良。此次活动中的学术讲座和现场手术演示,也将有力促进该院骨科疾病诊疗水平的提升。
糖尿病宣教进社区
本报讯(张凤)为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提高群众防病意识,11月14日,市二院在振华社区开展了主题为“女性与糖尿病——我们拥有健康未来的权利”的义诊宣教活动。
本次义诊为广大市民提供健康咨询、饮食指导、药物指导,并免费测血压、血糖等服务。现场,糖尿病专家还为患者提供诊疗意见、告知糖尿病患者饮食注意事项,接待咨询、初诊100余人,发放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单100余份。
此次活动旨在宣传糖尿病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让社区居民意识到育龄期妇女常规筛查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的重要性,提高了群众主动防控糖尿病和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
据悉,11月14日是第26个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是女性死亡的第九大原因,每年因糖尿病死亡的女性人数达210万,患糖尿病的妇女罹患冠心病的风险较其他女性高出10倍,患有1型糖尿病的女性,更易发生早期流产和胎儿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