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自己的诗歌之路
李玉龙 王兴远

11月12日,由泸州市人民政府、中国作协《诗刊》社联合主办的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颁奖盛典在四川泸州举行,我市青年诗人王太贵创作的组诗《诗人与酒》,荣获现代诗金奖,获得奖金十万元(税前)。著名诗人、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为王太贵颁奖。
作为80后诗人,王太贵获此殊荣,绝非偶然。
王太贵,笔名王十二,1983年生于安徽省金寨县,2007年毕业于皖西学院中文系,2017年5月结业于鲁迅文学院安徽作家研修班。现供职于霍邱县机关事务管理局。系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霍邱县十届政协委员,《蓼风》执行主编。大学时期,他与同学陈巨飞、张落、孙苜蓿等共同发起创立了河畔诗社,并主编《河畔》,从此开始文学创作。2004年5月,诗歌处女作《无题》,发表于吉林省《青春诗刊》(创刊号)上。2005年9月,获得《散文诗》杂志社主办的全国首届校园文学大奖赛“校园诗星奖”,这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2017年5月份,王太贵参加了鲁迅文学院安徽作家研修班,学习归来,最大的感受是,阅读量太少,视野不够宽阔。像一块陨石被星光点亮,半年多来,他阅读了《白鹿原》、《人生》、《保罗·策兰诗选》、《费尔南多·佩索阿诗选》、《米沃什诗歌》、《卡尔维诺短篇小说选》、《金寨红军史》、《鬼妹》、《中国哲学简史》、《聊斋志异》、《沈从文湘西散记》、《文明的远歌》、《苏轼词全集》、《盐碱地》、《旷野》、《沙漏》等。名师指点,广泛阅读,这些使王太贵的创作情感再次发生“井喷”,半年多来,王太贵在全国诗歌大赛中获得三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十多首诗歌发表于《诗潮》、《作品》等名刊。
故乡草木,诗意栖居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就是还乡。在王太贵的诗歌中,他始终将故乡、童年和亲人视为创作的灵感来源和动力。诗人的故乡地处大别山腹地金寨县,山清水秀,民风淳朴,诗人的灵魂里萦绕故乡草木的气息。2016年3月,《星星》刊发了王太贵的长诗《乡村简史》(11首)。这组诗写于2015年春天,当时正值采茶的旺季,家里茶园一片荒芜,故乡的草木,已经多年没有亲近,触景生情,他写下了这组诗歌。
诗人陈巨飞这样评价:“王太贵诗歌是建立在乡村的童话王国。这是个难以让人感动的时代,但在诗人简单直率的诗句面前,我们的心弦都曾被轻轻拨动。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农耕文明的缓慢平静、乡村之子的纯正清澈、人畜共存的自然和谐……”近两年来,王太贵以故乡为题材,写了大量诗歌,诸如《农事诗》、《茶园小令》、《复活》、《核桃颂》、《掰竹笋》等,“茶篓挂在土墙上”、“上半夜烘烤茶叶”、“年轻的漆匠,给棺木涂上最后一道漆”……那是虚妄与真实水乳交融的乡村生活状态,没有一颗赤子之心,是写不出这么纯粹的诗句。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文艺评论家韩传喜说:“王太贵的诗歌立足于现实生活实际,从现实生活中生发出来的对身处其中的社会、人生、生存以及生命本身的思考,诗中表达的对乡村、对土地以及对生于斯的人们的追问有一种刻骨的真实。”
路途迢迢,不忘初心
王太贵把自己的诗歌创作比喻为“通往自己的诗歌宇宙之路”。毕业10年来,王太贵的工作岗位从报社记者、国企文秘、教师再到政府机关,工作地从六安、芜湖到淮河之畔的霍邱,但始终没有放弃文学的梦想,现在他依然保留着大学时期诗社的工作证、奖杯和每一期刊物。13年前,那一波在大学校园组建诗社、执迷于诗歌的朋友们,现如今只有他一人还在坚持写诗。他始终相信,唯有文学才可以在混淆黯淡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王太贵工作和生活在一条叫“西湖北路”的地方,这是霍邱县城里非常普通的一段路,毗邻西湖,一直往北走,可以抵达淮河。诗人每天都走在西湖北路,看太阳东起西落,月亮时起时伏,看湖水一波三折,行人熙来攘往。在这条路上,他窥见了一座小城的世间百态。两年多来,他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并以西湖北路为主题,创作了30多首诗歌,中国诗歌网“诗脸谱”栏目集中推出。菲利浦·拉金说过:“每一首诗都必须是它自己单独新造的宇宙”,王太贵正走在通往自己的诗歌宇宙之路上,他深知这条道路山重水复,路途迢迢,但他初心依旧。
目前,王太贵已出版诗集《我的城堡》和《数山》两部。有作品800余篇(首)发表于《星星》、《作品》、《诗潮》、《安徽文学》、《诗歌月刊》等刊物。作品入选《21世纪诗歌精选》、《安徽80后诗歌档案》、《中国新诗年鉴》等多种选本。并荣获《星星》“中国·红豆绒杯”当代爱情诗大奖赛一等奖,江西省作家协会“林恩杯”茶言茶语诗歌大赛一等奖、2017中国东营黄河口诗会一等奖、“诗韵安源”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六安市第二届文学艺术奖、六安市首届淠河文学奖等50余个奖项。连续四年获霍邱县人民政府文艺创作奖励。
文化视界

日前,裕安区文广新局通过政府集中采购的形式为全区280个农家书屋增添出版物的同时,将十九大报告和新党章等重点读物添置充实到每个农家书屋,使农村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全面地看到掌握党的十九大重要精神。
裕文广 摄
文化短波
首届“民生杯”征文摄影赛圆满收官
裕安讯(陈华锋)日前,裕安区首届“民生杯”有奖征文和摄影比赛活动圆满收官。11
名特邀专家经过初评、复评、终审3个阶段评审,最终从215篇征文作品、236件摄影作品中评了各个奖项,优秀作品将于近日结集出版。
“民生+”让幸福来敲门,该区高度重视民生工程精准实施和成效宣传,切实提升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和项目获得感。今年6月,区委宣传部、区文联、区教育局、区民生办4家单位联合下发比赛活动的启事和通知,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参赛人员既有学生、老师、公务员,也有工人、农民和社区居民等,还有来自湖北黄石、江西赣州等外省人员。围绕近年来实施的民生工程为主线,篇篇征文,张张照片,展现出实施民生工程给身边人、身边事带来的可喜变化。
金寨杂文作者陈思炳创作成果丰硕
本报讯(记者
流冰)金寨县杂文作者陈思炳,近几年杂文创作成功丰硕。2015年以来已在省市以上报刊发表杂文作品150余篇。杂文《心中有戒小处始》获2015年度安徽省报纸副刊好作品三等奖,《油水、蛙水、鱼水》获2016年度安徽省报纸副刊好作品一等奖(同获“安徽新闻奖”三等奖)。
其中,杂文《为政恪守“俭、简、检”》发《人民日报》,《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作风》、《让贤者贤》发《光明日报》,《造屋不如树人》、《警惕“李十儿”》等14篇杂文发《杂文月刊》,还有20篇杂文分别被《瞭望》、《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纪检监察》、《党建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中央报刊采用。
留守儿童读经典“候鸟书屋”逐梦行
舒城讯(舒闻)近日,舒城县图书馆在9月底组织“候鸟书屋”小读者参加的浦东新区第二届“悦·读达人”-“大飞机杯”传统文化大赛和“阅读好声音”大赛两项活动中获得好成绩,5篇征文获得“大飞机杯”传统文化大赛三等奖,“阅读好声音”活动中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10名,浦东新区图书馆分别给予了的精神与物质奖励。
“候鸟书屋”由六安市文广新局和浦东新区图书馆共同建设,是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精神文化生活而开展的文化扶贫活动。自2013年以来,舒城县已建成城关镇幸福村、舒茶镇山埠村、庐镇乡姚咀村、桃溪镇白鱼村、柏林乡大墩村、万佛湖镇龙河村等“候鸟书屋”6所,不仅配送了图书、电脑、桌椅等设施,还经常举办演讲、征文等读书活动,引领书屋的小读者们不断开阔眼界,培养高尚情操,增加书屋的吸引力。
金安三作品入围第二届安徽省群星奖
金安讯(金文)由安徽省文化厅主办,安徽省文化馆、全省文化馆活动联盟承办的第二届安徽省群星奖(音乐门类)在安徽艺术剧场正式唱响。金安区的表演唱《九拐十八巷》、《家风谣》、歌曲《回家看妈妈》等三部作品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优秀作品。
“群星奖”是文化部设立的全国群众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已经成功举办十七届,安徽省群星奖每四年一届,今年是第二届,具有“群众演、演群众、演给群众看”的突出特点。该区作品入围参加评选,展现了该区群众文艺作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风采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