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注入金融活水 银行“滴灌”实体经济发展
新华社记者 王都鹏 吴雨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一国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近些年来,银行业积极创新,设计出契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为制造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令一些拥有创新型技术的公司能够“轻装上阵”,实现快速发展。
创新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常常遇到资金需求“短、频、急”的情况,难以获得高效的金融帮扶。作为超低排放、治理雾霾的践行者,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也曾碰上过类似的难题。
“公司收取的银行承兑汇票和需要支付的承兑汇票在金额、时间上不匹配,大量票据不能流通成为‘死票’。比如,公司收取了一张1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但需要支付给4家公司各25万元,就没有办法直接进行划转支付。”清新环境财务总监蔡晓芳告诉记者。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都存在着类似清新环境的情况。针对这一痛点,银行业推出票据管理业务,为企业创新流动性服务。浙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行票据池业务主要是依托客户质押的银行承兑汇票,为企业释放票据池额度,这个额度可用于开具纸质、电子承兑汇票,也可用于提用超短贷、短贷、开立保函等综合授信业务,有效弥补了企业授信不足的缺陷。
事实上,为实体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不仅是金融机构生存之基,也为金融机构创新发展提供了土壤。银监会主席郭树清也曾表示,银行业是实体经济主要资金来源,占到80%以上,从农业到制造业到服务业,实体经济的各行业都是银行业服务和支持的对象。
作为从事电磁轴承研制的高科技企业,天津飞旋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磁悬浮轴承、磁悬浮分子泵打破了这一领域国外技术垄断。飞旋科技董事长洪申平告诉记者,为快速推广该产品,飞旋科技选择采取租赁销售方式,但这也带来了租金收益见效慢和产品推广资金需求大的矛盾。
据悉,这家公司生产的鼓风机造价约50万元/台,月租金收益约为2万元/台。这意味着,设备销售后至少需要2年时间,才能全部回款收回成本,资金压力陡增。
在这种情况下,银企深度合作带来的定制化合同能源管理方案应运而生。借助“1+N”供应链模式,浙商银行给予飞旋科技直接授信额度和基于供应链下游企业的供应链管控额度2亿元。
对于企业而言,飞旋科技在经营过程中向其下游企业出售设备,下游企业利用供应链融资授信向飞旋科技支付设备款,而贷款利息则按一定比例从后续设备使用节省下的能源费用中支出。洪申平说,这一金融方案深度嵌入公司的产业链中,免去了先行垫款和一次性大投入的烦恼。
对于银行而言,由于具有智能性质的鼓风机可实现远程监控,银行能第一时间掌握下游企业的开工率、产量等生产数据,便于了解企业真实经营状况,从而实现风险可控。
(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
机构报告:
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保持强劲
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谭谟晓)全球知名绩效管理公司尼尔森2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继续稳步增长至114点,较二季度上升2个点,创2013年四季度以来的新高。
尼尔森报告显示,就业预期提升、个人消费意愿增长是三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继续增长的主要原因。其中,消费者的消费意愿这一指标表现突出。
“科技金融、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催生了新的消费热点。”尼尔森中国区总经理韦邵说,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尼尔森消费者信心指数衡量消费者的就业预期、个人经济情况以及消费意愿,消费者信心指数高于100为积极,反之则为消极。
福州:
空中绿道 城市幽境

福州市已经建成开放的“福道”一角(11月22日摄)。
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持续推进城市森林绿道建设,着力打造全长19公里的左海公园—金牛山城市森林步道(又称“福道”)。其钢架镂空的桥面随地势起伏,在不妨碍植被生长的同时,让市民获得在林间穿梭漫步的体验。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