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2日07版 
文章导航
 
科技

  “向阳红03”大洋科考

  首秀创多项纪录

  历时130天,航程1.5万余海里,首次执行大洋科学调查任务的“向阳红03”船圆满完成中国大洋第45航次科考任务,18日返回厦门。

  此次大洋调查是国家海洋局组织的首个海洋环境全要素综合考察航次,也是海洋三所首次组织实施的大洋科学考察任务。

  航次首席科学家林辉介绍,航次共分三个航段,在以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为重点任务的第一航段,我国首次在西太平洋海山布放了综合生态深水锚系潜标,这有助于获取大洋深层海洋生态环境长期变化资料。

  微塑料,即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也被称为海洋中的“PM2.5”。

  自2016年起,我国开始对近海微塑料进行监测。在第45航次中,我国首次在西太平洋海山区、中东太平洋海域获取海洋微塑料样品。

  “后期我们将在实验室分析了解该海域海洋微塑料分布情况,进一步掌握微塑料的数量、种类和组成等特征,为推进国际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海洋环境管理提供基础资料。”林辉说。

  三台水下滑翔机首次在位于东太平洋的我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实现组网观测。与以往CTD进行垂直剖面观测不同,此次三台水下滑翔机搭载三台CTD,组网形成监测剖面,实现对深海大洋海洋生态环境的立体观测,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供硬件保障。

  林辉说,45航次科考任务多达9项内容,多项成果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利用深海微生物原位培养等手段,在西太平洋海山区和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区开展深海特殊功能微生物类群的富集培养与功能验证实验,推进深海微生物研究海底实验平台建设;首次在西太平洋中部和中东太平洋区域开展海洋放射性调查。

  “掌握福岛核泄漏特征核素在调查海域分布特征,将有助于深入评估福岛核泄漏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于完善西太平洋海洋放射性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林辉说。

  本航次也意味着“蛟龙探海”工程的环境监测专项步入执行阶段。

  这座西部古城

  为何需要这么多程序员

  日头西沉,晚霞初现。位于西安市西郊的中软国际西安科技园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公交车站人声鼎沸,路边摩拜单车开锁的滴滴声此起彼伏。与城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在这里聚集并逐渐散去的基本上都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程序员。

  西安的核心优势是人才

  目前,中软国际在这里工作的软件开发人员有12000人,几乎相当于美国西部一个小镇的人口总数,而整个公司的员工数量目前已超过五万。中软国际高级副总裁张崇滨说:“近几年,北上广的人力成本急剧增加,我们需要寻找新的人力资源的扩充方法,而不能简单地依靠北上广。”

  “我们主要看中了两个方面。”张崇滨说,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相对合理的成本支出让他们选择了西安。这家定位于软件开发与服务的公司,去年一口气在西安招了8000人。以至于负责审计的公司曾一度认为这个数字多了一个零。

  大规模招聘的背后是企业的高速增长。2017年,中软国际在工信部公布的“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名单”中排名上升3位至第15位;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达到43.7%。

  网络让扁平的世界触手可及

  中软国际并非个案,在西安软件园里这样的故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2016年,西安软件园企业总数达2043家,从业人员16.5万,软件服务业实现总收入1994亿元,占到整个西安市的90%以上。软件企业在这里扎堆扩张,聚集效应日渐凸显。“我们预计2021年程序员将达到25万人。”西安软件园发展中心副主任乔轶男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近几年来,西安软件园逐渐改变了服务外包的路子,大量先进企业将自己的研发中心或总部设在了西安。其中不乏华为、中兴通讯、阿里巴巴、京东、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西安这座西部城市,正在改变它在人们心目中所留下的刻板印象,变得越来越高大上,越来越国际化。

  Thought Works是另一家入驻西安软件园的企业,记者走进公司大门后竟忘记了自己正身处中国西部,办公区域内不拘一格的装饰、多彩的海报、帐篷、懒人沙发和咖啡吧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进入了一家硅谷公司。办公区域内大量印度、欧洲、北美的面孔和全英文的交流更强化了这种感受。

  Thought Works西安办公室总经理助理李栋介绍说,他们有一半的订单都在国外,办公室里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工作时间随时保持在开通状态,能通过网络将地球两端的工程师联系在一起。只要有问题,立马可以站在摄像头前进行沟通解决。在办公室里站着开会、坐在帐篷里写代码在这里都不足为奇。为英国客户提供更高效、便捷的移动交易系统,为巴西患者提供全新的电子病历系统,帮助澳洲的超市零售商将客户调研提供到一个新的水平……在Thought Works你几乎感受不到地域差异,也许平的地球本该如此。

  数字丝路能否让辉煌再现

  西安软件园发展中心主任吕东国说:“企业是我们的宝贝。”见到吕东国时,所在的会议室,装修还未完全结束。玻璃门外,装修师傅正站在梯子上做着收尾工作。

  两天前,他们刚从永阳公园旁边的旧址搬到了这里。原因是一家企业打算入驻西安,看中了他们之前的办公地点。吕东国想都没想就决定腾出地方给企业用。

  对于软件业,西安还有更多的期盼。11月9日,双11前夕,一场属于程序员的狂欢,先于购物节开幕。这场在西安举行的首届“全球程序员节”,首次将目光聚焦于软件开发的一线人员。西安拥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如何将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是地方政府一直在研究的课题。古城西安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拥抱世界,吸引和留住更多的软件人才。

  乔轶男说:“以前我们说世界是平的,现在说世界是通的,我们不光要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还要创造机遇,用全球智慧促进本土创新,把西安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的输出样本。”

  谈到未来的想法,吕东国说希望能有更多的程序员和企业家来西安看看,多了解了解西安,当然要是能落户西安就更好了。

  海洋国家实验室智能超算

  与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启动

  11月18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智能超算与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正式启动。

  据海洋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介绍,上述联合实验室以海洋战略性前沿技术体系构建和自主可控性重大软硬件系统研发为关键任务,以建设国际一流海洋智能超算与大数据中心为核心目标,是支撑透明海洋、深海极地、蓝色生命和智慧海洋等大科学计划的重要平台。该联合实验室将承载一系列科研和产业化任务,推动大数据产业化与新旧功能转换,充分发挥海洋国家实验室优势。

  海洋国家实验室联合多家单位,对海量、多源、异构的海洋调查大数据、观测大数据、计算大数据和网络大数据进行快速及时地分析处理,实现面向个性化服务的海洋大数据系列产品,保障我国海洋大数据服务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产业价值。

  海洋国家实验室与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签署共同构建超算大科学装置群战略协议,将携手构建国际超算大科学网络基础设施,有效整合各高性能计算中心服务能力,共同服务于国际超大规模协同计算任务。将立足已建成的P级超算,面向E级超算建设基础应用支撑体系,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高弹性、高可用性的计算资源保障。

  同时,海洋国家实验室与中国电信等共同构建了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反馈迅速、咨询丰富的超算互联网体系,实现了超大设备群构建、超算互联网覆盖和资源协同共享,依托现有基础充分发挥E级超算等大科学装置群的平台支撑作用,全力打造超级计算和人工智能生态圈。

  该实验室由海洋国家实验室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和浪潮集团等单位组建。

 选择年月
<2017年1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科技⊙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