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7项目
入选省级“非遗”名录
本报讯(记者 桑宏 实习生
孙晓宇)近日,记者从市文广新局了解到,在省政府公布的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我市共7个项目入选。包括传统美术3项:翁墩剪纸、大别山盆景、临淮泥塑;传统技艺3项:叶集木榨油技艺、一品斋毛笔制作技艺、大红袍油纸伞制作技艺;传统医药1项:淠衡钝斋医学。至此,我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增至19项。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机制,强基础,重传承,促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0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19项,市级26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2人,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21人,市级39人。
市地方税收计划
超额完成
本报讯(记者
黄雪彦)记者日前从市地税局获悉,截至10月底,全市地税部门累计组织收入92.7亿元,同比增收1.6亿元,增长1.8%。按地税口径入库税收60.6亿元,税收规模居全省第六位,增幅高于全省5.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按财政统计口径入库税收59.1亿元,完成市政府考核计划54.3亿元的108.8%。
房地产税收促增收。房地产业实现地方税收32.4亿元,同比增收3.39亿元,税收贡献率为55.3%,拉高税收增幅15.4个百分点。五大税种促增收。企业所得税、契税、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土地使用税五大税种合计入库43.93亿元,税收贡献率为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