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挂上了“专家号”

  “男性患者,59岁,右侧大腿疼痛,这是病历。”

  “稍后我们会为您预约专家,请他们会诊。”

  日前,在霍邱县众兴集镇唐老庄村卫计室,村医王昌明正通过视频,与安医附院远程医学中心的客服人员在线交流,针对一例较复杂病例,寻求省级专家的帮助。

  为村民带来“专家级”诊疗服务的是几天前刚落户该村的全市首个村级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只需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凭着一根电缆,就能实现患者与上级医疗专家的互通,“面对面”实时问诊,享受专业的健康服务。

  一直以来,因病致贫、返贫是脱贫路上绕不开的“硬骨头”。2017年,唐老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3户143人,其中,因病、因残致贫的占了半数以上。“尽管当前有很多到人到户的扶贫政策,但贫困村的特殊情况,基层医疗资源的相对缺乏,造成了好医院好医生离老百姓还是很远的现实。”王昌明告诉记者,以前,遇到病情复杂的患者只能转诊到上级医院治疗,车程虽不算长,但如果是急性病症,误了有效治疗时间是非常危险的。为方便老百姓便捷就诊,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市卫计委驻村扶贫工作队结合当地医疗特点,运用“互联网+”思维模式,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协调联系爱心企业云南山灞集团捐赠价值5万元的远程医疗设备,在全市率先将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下沉到村级卫生室。

  “打开软件,进入页面,登陆后选择客户服务。”当天,在村卫计室,王昌明一边介绍一边操作。建立连接后,液晶显示屏上立即弹出一组视频窗口,一边是自己另一边是安医附院远程医学中心预约的专家。画面高清,双方的交谈也清晰可闻。“患者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建议使用抗菌药物一周后复查。”经过细致诊断,专家详细询问、“查看”了患者的病情,给出了诊疗意见。“有了专家‘撑腰’,今后我们给人看病也更有‘底气’了。”对于专家的远程指导,王昌明认真地做着记录。

  “引入远程医疗服务,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健康扶贫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市卫计委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何曙春表示,此次也是科技部科技惠民工程项目六安市端到端远程医疗服务网络设备和技术的延伸。据介绍,六安市端到端远程医疗网络自2015年8月试运行以来,已经建立了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远程终端为省级中心、我市6个县级医院和16个乡镇卫生院为下联平台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这次又在全市率先将优质的医疗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延伸到村级,由村医负责处理村民大多数常见疾病,遇到拿捏不准的,可发起远程医疗咨询以获得帮助,针对危、急、重症开通转诊绿色通道。除此之外,系统还具备教学功能,定期提供内容丰富的远程教育课程,让基层医务人员从医疗技术、服务理念等方面与上级医院同步。据悉,我市端到端远程医疗网络自运行以来,已完成远程诊疗2000余例,初步实现了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改要求。

 

 选择年月
<2017年1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让国旗见证美丽山村梦——舒城五显镇景山村村民国旗下议事记⊙江院老人自发保护古银杏⊙力创智造新辉煌⊙六安市1至10月份民生工程实施进度通报⊙习近平会见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代表⊙裕安区近6万名学生吃上“营养餐”⊙裕安区近6万名学生吃上“营养餐”⊙“双11”霍山电商交易突破6000万元⊙我市通过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验收⊙家门口挂上了“专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