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0日07版
文章导航
 
法院在线

  市法院迅速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本报讯(秦 瑶)11月6日,市法院党组在全院制定下发了《六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施意见》。

  该《实施意见》要求全院干警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要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增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自觉性坚定性,并紧密联系实际,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落地。《实施意见》对市法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作出了系统部署,下一步将开展十九大精神宣讲、举办十九大精神辅导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

  市法院将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充分贯彻学习十九大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的要求,在十九大开幕后即通过组织干警集中观看,召开党组学习会、支部学习会和发动干警撰写学习心得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学习好十九大精神;在法院各宣传平台刊登十九大精神相关宣传稿件,转载十九大精神权威解读,广覆盖、深层次宣传好十九大精神。此次市法院党组提前谋划,主动作为,结合中央、省市委和上级法院要求,发布该《实施意见》,将指导市法院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联系法院工作实际,做好结合转化,不断开创法院事业新局面。

  霍山县法院:

  司法为民多方位,让法律更有“温度”

  胡厚进

  一直以来,霍山县人民法院始终把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司法为民,回应群众关切,用贴近群众、方便群众、温暖群众的工作方式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巡回办案,服务群众“零距离”

  在霍山,总能看到法官这样的背影:扛着国徽下乡开庭、田间地头走访调解……对于一些行动不便、交通不便的当事人,该院大力开展巡回审判,利用“移动背包式”科技法庭设备,将法庭开到家门口,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实现诉讼,且庭审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如5月16日上午,在原告家中开庭审理了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原、被告系邻居,原告乘坐被告三轮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二级伤残,行动不便。庭后,法官组织双方就地调解,最终达成一致协议,圆满化解了该起邻里纠纷。

  这种“接地气”的办案方式,在方便群众的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普法效果,让周边群众也能旁听、受教育,真正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繁简分流,纠纷进入“快跑道”

  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全省法院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示范法院”,霍山县法院致力于打造繁简分流体制,推进“诉讼瘦身”,实现简案快审。对一些简易、小额的民事案件实行快审快结,以简单、快捷、低廉的方式保障公民的诉权,实现司法的大众化。

  立案时,根据标的额、法律关系、社会影响等因素对案件进行分类,将简单案件分至速裁团队,复杂案件分至专门团队,为不同案件划分“专属跑道”。如7月底,某竹业公司向法院提交了71份诉状,要求71名被告立即偿还借款。几年前,该公司向该71户发放贷款,用于栽植毛竹。后毛竹已成林,但毛竹价格一直不走俏,被告种植毛竹有亏损,无力及时清偿贷款。因该批案件属于同一类型,且法律关系单一,遂按照繁简分流机制,将案件分给了速裁团队。速裁团队本着主动调解、快速裁决的原则,历经27天,成功调解了64起案件,另有3起案件原告撤诉,快速、妥善处理了这起涉农群众纠纷。

  多元调处,群众可做“选择题”

  为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霍山县法院着力打造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与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仲裁机构等部门的对接工作,形成纠纷化解合力。如2017年春节前,一建筑公司由于资金链断裂,无法兑现工人工资,公司的120多名工人就500余万元工资款到法院起诉。立案人员向工人们释明诉调对接方式和流程后,大家一致选择了诉前调解。经过调解员的耐心协调、沟通、磋商,对于数额少的该公司一次性给付,数额较大的分批给付。农历腊月27日一大早,公司送来第一批款项200余万,每个工人都领到了现金。此次调解历时短、履行快,社会效果良好。

  目前,该院已与县司法局搭建了人民调解对接平台,建立了特邀调解组织、特邀调解员制度,与县妇联搭建家事纠纷化解专项平台,与县旅游局、消协、道交、保险、医疗、仲裁委等部门会商对接相关工作,不断拓展对接平台,让群众的纠纷解决方式能有更多选择。

  服务升级,便民举措“多功能”

  为让司法服务更加贴近群众、方便群众,霍山县法院对诉讼服务不断提档升级,打造集诉讼服务中心、诉讼服务网、12368热线为一体的诉讼服务平台,为当事人提供线上线下、方便快捷的诉讼服务,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查询案件、获取信息等,减轻群众诉累。2017年以来,共接听12368热线364次,网上立案2172件。牢牢把握群众需求,针对官方微信后台经常有群众留言询问联系方式、开庭信息等问题,官微开通了“关键词自动回复”功能,只需输入关键词,官微会自动回复答案,运用科技化、智能化手段打造司法为民升级版。

  司法救助,为民送去“雪中炭”

  为体现司法为民,彰显司法人文关怀,一直以来,霍山县法院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积极提供法律帮助和司法救助。

  2017年以来,依法缓、减、免诉讼费用277万余元。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为生活困难符合条件的刑事被害人、申请执行人等申请司法救助金。国庆长假第一天,司法救助仍是“不打烊”,前往6名司法救助申请人家中,为他们办理领款救助手续,今年共发放司法救助款53.6万元。

 E:\11月20日5678\11月20日七版\七的1700170.jpg

  近期,市法院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前往县区法院联系点、扶贫村、美好乡村联系点深入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十九大精神进机关进乡村。图为11月15日上午,市法院副院长杨理前往霍邱县法院长集法庭宣传十九大精神。

  徐鹏程 摄

  霍邱县法院:

  发布“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成果

  本报讯(吴剑)11月3日上午,霍邱县法院召开“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活动新闻发布会,霍邱县法院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周艾东等参加发布会。新闻发布会邀请了皖西日报、霍邱政府网、霍邱广播电视台、霍邱手机台、霍邱新闻网等新闻媒体记者参加。

  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周艾东通报了此次“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成效:活动期间,霍邱县法院穷尽各种执行措施,充分发挥联动机制作用,加大对拒执罪打击力度,共司法拘留18人,扣押车辆2辆,清退房屋7处,成功拍卖房屋4套,执结案件28件,执行到位标的770余万元,向公安机关移送3件涉嫌拒执罪案件。

  在记者提问环节中,详细解答了新闻媒体记者提出的“执行难的具体表现和成因”、“开展此次专项执行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等问题。

  通过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通报工作,自觉接受监督,是霍邱县法院积极践行司法公开的一项重要举措。会后各新闻媒体记者纷纷表示,这次的新闻发布会使得他们对法院执行工作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今后也将对法院的执行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理解和支持。

  金安区法院:

  院长在线访谈话执行

  本报讯(朱传忠)11月7日下午,金安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传勇做客金安区人民政府网在线访谈栏目,就“破解执行难题 建设法治金安”与网友进行了一次实时深度互动交流。

  整个访谈持续两个小时,针对网友提出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司法拍卖等相关问题,杨传勇院长作了全面清晰的回复。今年以来,为落实最高院提出的“用两到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工作目标,金安区法院开展了为期五个月的“雷霆行动”执行会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案件执行到位,不仅让申请人的权利得到了落实,更在群众面前彰显了法院执行工作的决心和力度。

  通过访谈形式,针对群众关心的涉及执行工作的问题进行解答,增强了群众对金安区法院执行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为进一步开展执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舒城县法院:

  首发家事劝导书巧化夫妻矛盾

  本报讯(陶涛)原告李某因被告董某不愿意工作,双方生活一直很拮据,且被告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由于双方婚前缺乏了解,性格不和,婚后矛盾不断,向法院诉讼离婚。11月1日,舒城县人民法院审结了这起离婚纠纷,主审法官的一封家事纠纷劝导书判原、被告不准离婚。

  庭审时,被告董某辩称双方是有感情基础的,婚后独自承担家庭,并不是原告所说的不愿意工作,诉称重男轻女不是事实,对女儿倍加爱护,原告回娘家也是被告送去的,被告还汇款让原告买安置房,支付原告生活费,双方感情并未破裂,不同意离婚。

  法院审理认为,原、被告系合法夫妻关系,婚后感情一度尚可,生育子女二人,目前两个孩子尚年幼,原告起诉离婚,未能举出双方夫妻感情破裂的充分证据。只要原、被告双方彼此尊重,相互关爱,切实负起家庭责任,多为孩子着想,多交流沟通,是有和好的可能性。

  在判决书后,主审法官自己用心拟定了一份《家事纠纷劝导书》,从家庭、孩子、责任三个角度阐述了家庭的重要性,让原、被告双方都深受触动。虽然判决了不准离婚,但是原、被告双方通过代理人向主审法官表示,看到劝导书后很感动,以后会好好过日子,多多沟通化解矛盾。

 

 选择年月
<2017年1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法院在线⊙红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