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特色的贫困镇关工爱心协会
朱世祥
霍邱县花园镇是个地处半岗半湾、易涝易旱、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贫困镇。全镇现有人口4.3万,贫困人口占10%。且全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有700名在校学生。按照省、市关工委关于开展脱贫攻坚·关工助力活动的总体部署,花园镇关工委决定把助力脱贫的重点放在助力教育扶贫上。经过多方努力,今年1月,霍邱县花园镇关心下一代爱心协会成立,走在全县乡镇前列。通过十个月的运作,已向社会募集资金142万元;向贫困学生开展六次捐赠活动,捐赠额约20万元,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一个贫困镇关工委成立爱心协会可以说是个创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把爱心协会搞得如此红火,把助力脱贫、扶困奖优、扶贫扶志工作做到扎实有效,并承诺决不让一个贫困学生离开学堂,实属不易。
高位推动。市、县关工委对花园镇成立爱心协会高度重视,鼎力支持。市关工委组织县区互学交流活动,并在全市关工会上介绍该镇做法,要求认真学习,在全市加以推广。县关工委组织全县14个乡镇及县直相关部门关工委负责同志到花园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他们的成功做法。花园镇11个行政村每年分别注资2000元。在爱心协会成立揭牌仪式及第一次募捐大会上,镇党委书记张大喜带头捐出夫妇俩一个月的工资,并表态今后无论在什么地方工作,每年均向爱心协会捐献不少于5000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人都说:“没有张大喜,爱心协会不可能搞得这么好。”
做实平台。爱心协会的挂牌成立,只标志着爱心平台的建立。而要把这个爱心平台打造实、打造好,使其做出成效,发挥作用,真正成为脱贫的助推器,是要费一番功夫的。为此,他们立足把基础打实。通过“内引外联”的方式,积极动员镇内企业、能人大户及花园镇在外地的成功人士加入爱心协会。目前,爱心协会成员已达85人。同时在全镇11个行政村、中心校、企事业单位均建立了爱心工作室,将爱心协会的触角延伸到全镇的每个角落。立足把宣传造势工作做实,形成爱心大合唱,提供关爱动力源。聘请专业人员制作花园镇关心下一代爱心协会网站,建立爱心QQ群、微信群,开通微信公众号,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今日头条》、《凤凰网》、《六安新闻网》等新闻媒体均予以关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增强了广大捐赠者的信任度,弘扬了正能量。立足把底子摸实,重点是把信息统计搞精准,把需帮扶对象搞精准,把善款发放程序、标准搞精准,保证各项善款发放起到雪中送炭、立竿见影的效果。把协会运行规矩定实,制订完善一套善款筹措、管理、发放等程序和规定,防止出现漏洞和偏差,规范运作,回应社会看法。目前已初步形成县关工委主管、镇党委指导、镇关工委监管、爱心协会自治的体制机制,确保其行稳致远。
聚沙成塔。爱心传递带来爱心凝聚,爱心凝聚催生善款汇聚。党员干部带头捐款。全镇百名党员干部98%以上都积极主动捐款,捐款额达16万元,每人平均捐款在1500元以上,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会员单位发挥了捐款的主体作用。爱心协会85名会员共捐款70余万元,平均每名会员捐款都在万元以上。汇隆公司老总陈家虎、龙祥公司老总胡建生等多家企业负责人每人捐款都在50000元以上。
群众主动捐款热情高涨。在爱心协会成立揭牌仪式上,镇党委向全镇提出响亮口号:“献爱心不分先后,捐善款不论多少,送关爱热烈欢迎。”几次大的捐款活动,群众像赶集一样纷纷前来捐款,其场面十分令人动容。群众主动捐款达40万元。有个村的老支书张帮瑞今年已75岁,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且身体也有病,但他在第一次捐款活动中就捐了1000元。上级领导机关的帮扶也源源不断。据统计,省、市、县三级相关部门的捐款共达16万。他们捐出的不仅是资金,更是对爱心协会的肯定和褒奖。
爱心聚沙终成塔,众人拾柴火焰高。在142万元捐款的背后,体现着满满的正能量。
智志双扶。爱心协会按照精准掌握的帮扶对象和严格的善款发放程序,有意选择在“六一”、“七一”、“八一”等重要时间节点举行了六次善款发放活动。共发放善款达20万元,受赠的在校大学、中学及小学生共120人。特困生汪新悦,今年初父遇车祸瘫痪在床,母因失去生活信心而改嫁,全家靠吃低保度日,其失学在家。爱心协会在第一时间上门做工作,捐赠2000元,帮她重新回到学校读书。特困生汪嫚,母残、父病、爷高龄、妹小未成人。全家五口人,吃饭靠低保,住的是“农改房”。汪嫚今年考取池州学院,无法入学。爱心协会又在第一时间帮她争取各项优惠政策,并资助其3000元。她流着泪说:“是爱心协会帮我圆了大学梦,学成后一定感恩社会,回报国家。”
爱心协会在助力扶贫中,注重既送善款,更重励志,实行扶贫扶志双轮趋动,教育和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成才。今年暑期,爱心协会邀请北大、复旦、浙大等六所名校的县内籍优秀大学生到花园镇进行暑期实践活动,组织他们去花园中心校与全镇中小学生开展励志互动教育,让优秀大学生谈自己学习生活、成长成才体会,引导中小学生与其进行现场互动。中小学生现场提问题,大学生们现场解疑释惑。互动励志活动效果很好。镇外乃至六安市区家长也带着孩子慕名而来。同时还请六位优秀大学生与相对后进的六名贫困生进行结对帮助,让他们进门入户,点对点、面对面与贫困生交流思想,交流感情,促其克服缺点,奋发向上。今年教师节,镇关工委组织全镇在校学生在中心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并对全镇获得学校及县、市教育部门表彰的20名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每人奖励500元。这些活动在学生和家长中反响强烈,觉得是一堂鲜活的励志教育课。
母亲身边最暖
周末早上还在被窝里的我,便被母亲的电话吵醒,母亲在电话中说:“起来没,都十点多了,太早不敢打电话给你,想着让你多睡一会,现在这个时间给你打电话正好。”母亲在电话里絮絮叨叨地说了许多,当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让我尽快起床回家喝汤。
穿衣起身推开窗,轻轻地探出头,风吹在身上好冷,这冬天就这样来了。印象中每到冬天,母亲都会事先煲好汤让我在周末的时候回去喝上一碗。母亲说这冬天来了,最好是多煲汤,汤喝着暖和,而且还有营养。
从家里出来,外面的温度很低,我与女儿牵着手一步步地往母亲家走。刚走到小区门口,便见母亲走在我们前面,再看母亲手上拎着一些零食。见到我们后,母亲说:“想着你们来了,家里没什么零食,便下楼买点。”
接过母亲手中的东西,心里很不是个滋味,这么冷的天,母亲一早就去市场买排骨煲汤。尔后又想着家里没有我和女儿爱吃的零食,又再度下楼去买。轻声对母亲说,以后不要这样了,天冷,回家有什么就吃什么。
母亲笑着说:“我这来回走走,只当是锻炼了身体。”我们一行三人,慢慢地往家走,刚一进家门,便闻到了家里排骨汤的香气。母亲让我和女儿先坐一会儿,自己则跑到厨房给我们盛汤。
喝着母亲的汤,听着母亲关怀的话语,对于冬天来说,竟一点也不觉得冷。或许是有母亲关爱的缘故,就如母亲所说的,这天底下有妈的孩子是幸福的。
不由得想起女儿小的时候,怕她冷,早早地就为她准备过冬的衣服,怕她生病,半夜要起身给她盖几次被子。也只有为人之母,方才知这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道理。
这个冬天我再次享受到了母亲的这份爱,而我也坚信只有在母亲身边才是最温暖的。这样的一份温暖,足以让每一个孩子从心底里感受到。对于我来说冬天将感受不到寒冷,这所谓的不冷,是最亲的人,给我的一股暖流直流入心底。
陪父亲打麻将
郭素稳
父母亲是我最大的牵挂!
无形的爱与牵挂,即使有时不在身边,也走不出对他们的牵挂,一个电话也能给他们莫大的安慰,一天总要前去一趟,端吃端喝,安慰一番。父亲的病情时好时坏。病来时,心急烦燥,哭哭啼啼,动辄拍打桌子,捶胸挠背,一惊一乍,不让母亲离开半步。什么药都吃了,救心丸、丹参片、降压药,都无济于事,让人没有一点办法,哭笑不得。这真是:世上只有父母好,如今父亲生病了。老换小,家中宝,子女围着来尽孝。看了中医看西医,输过液后吃中药。一会哭,一会闹,子女不知如何好?此时的我守在他的身边,一遍遍安慰他,给他宽心、听他倾诉。父亲有时像一位智者,给我讲二十四孝,有时又像一位小孩儿,任你百般劝说才能平息那颗烦躁的心。在父亲的心目中,我是他最贴心的小棉袄,最亲最亲的闺女,他无论什么都听我的,每次发病时,只要看到我来,就会转忧为笑,然后哭啼不止:亲闺女,总算把你盼来了!好像我天天不在身边一般,我在他身边,他一遍遍问我,问这病啥时好,会不会好?我想尽一切办法劝说他,给他宽心,给他安慰,说马上就会好的,只要你坚强,一切痛苦就过去。
这阵子,为了转移父亲的注意力,妹妹拿来了一桌麻将,让父母二人打,在温暖的阳光下,父母二人在打麻将。打麻将时,平时善于动脑筋的母亲总是输家。
我每天去的任务就是陪父亲打麻将,让母亲干点她自己想干的事情。打麻将时,即使我能赢,我也不去赢,让着父亲赢,看着父亲赢。父亲的牌技挺高,一个下午过去了,父亲一连赢了九次,我是一次也没有赢。在后来的一次中,父亲要赢三饼,此时四个三饼,我拿了三个,已经出来了一个,我故意把三饼打了出去,对父亲说,你赢了,父亲说,你妈说了,自己揭到的才算,直到把牌揭完,也没有看到他赢的牌,父亲表情不太高兴,再来一次吧,你一定会赢的,我鼓励道,又打了一次,这次父亲赢的是五饼,当我揭到五饼时,我趁父亲不注意,放在他的位置上,他一下子就揭住了,显得很开心!
输赢对我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让生病的父亲开心,让他转移注意力,不再心烦,不再急躁不安,哪怕浪费点时间,也在所不惜!陪父亲打牌真好,无需担心输赢,随便出牌,父亲永远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