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0日06版
文章导航
 
医疗保健

  分级评估管理防控生育风险

  国家卫计委新规护航母婴安全

  据新华社报道,在“全面二孩”政策带来新一波生育潮的过程中,我国高龄高危孕产妇增加,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风险增高,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发布《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细化职责和流程,要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按照风险程度以“绿、黄、橙、红、紫”5种颜色分级标识,对孕产妇实行妊娠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是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怀孕至产后42天的妇女进行妊娠相关风险的筛查、评估分级和管理,及时发现、干预影响妊娠的风险因素,防范不良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安全。

  文件规定,对妊娠风险筛查阳性的孕妇,医疗机构应当对照《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进行首次妊娠风险评估,并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以“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5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发现孕产妇健康状况有变化时,医疗机构应立即进行妊娠风险动态评估,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妊娠风险分级和相应管理措施。相应评估结果均应在《母子健康手册》上标注,对于风险评估分级为“橙色”“红色”的孕产妇,应按要求及时报告。

  文件要求医疗机构对孕产妇实行分类管理,除“绿色”低风险人群外,均应建议孕产妇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孕产期保健和住院分娩;把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作为重点人群纳入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保证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确保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

  根据文件规定,医疗机构在进行产后访视和产后42天健康检查时,应再次对产妇进行风险评估。如发现阳性症状和体征,应当及时进行干预。

  白色食物润肺补水

  橙色蔬果缓解秋燥

  进入秋冬,秋燥的困扰也随之而来,皮肤和嘴唇脱皮、咽喉干、免疫力降低,稍有不慎就会呼吸道感染或换季感冒,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首都保健美食营养学会理事、副秘书长谷传玲建议,秋冬吃对饮食可以帮你防燥。

  少量多次喝足水。秋冬湿度降低,皮肤、嘴唇和咽喉表皮细胞更易丢失水分,喝水是最直接的补水方法。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轻体力劳动者女性每天饮水至少1500毫升,男性1700毫升。这是一个最少量,每天喝2000~3000毫升都可以。

  需要提醒的是,喝水最好喝白开水,要少量多次,不要“牛饮”或等口渴了再喝。睡前喝点水可避免夜间因出汗、呼吸、尿液损失水分导致的血液黏稠;早晨喝点水可及时补水。

  橙色蔬果缓干燥。不少蔬果含水量高达90%,也是补水大户。胡萝卜、彩椒、芒果等橙黄色蔬果还富含β胡萝卜素,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皮肤、嘴唇和咽喉上皮细胞完整性,从而缓解秋燥。另外,蔬果含有的番茄红素、花青素、维生素C均有利于皮肤健康。

  其实,燕麦、小米、高粱、薏米、红豆等粗粮的谷皮和糊粉层也富含有利于皮肤健康的B族维生素,建议多吃些杂粮饭或粥、杂粮豆浆或磨成全谷粉。多吃粗粮不是说要拒绝白米白面,而是每天主食中粗粮的比例占1/3~1/2。

  牛奶豆浆要多喝。牛奶、豆浆含有大量水和蛋白质,最好每天喝上300毫升。喜欢喝豆浆的可以提前一夜淘洗好大豆放入豆浆机中,加好水,第二天起床后启动开关即可。

  多喝粥汤也防燥。前一天晚上把原料淘洗好放入电饭煲,加水,定好时间,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喝到热乎乎的粥了。汤汤水水也不能被忽略。用高压锅45分钟就能做一锅汤,平时海带、山药、藕、冬瓜加排骨炖汤或鱼汤都能滋补身体。

  坚果含锌助保湿。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合成细胞膜表面磷脂的原料。磷脂充足,细胞中水分就不易流失。其中的必需脂肪酸有助于皮肤保持“油润”,更好锁住水分;另外,南瓜子、山核桃中的锌也有助于预防皮肤干燥。

  建议每天吃一把原味的带壳坚果,以防摄入过多盐或糖。因不饱和脂肪酸易被氧化酸败,形成加速衰老、增加癌症风险的自由基,所以最好选择带壳的。

  白色食物润肺好。肺喜润而恶燥,秋冬季肺也最易出现不适,引起咳嗽多痰等问题,中医讲白色食物入肺,所以秋天多吃白色食物可防秋燥。

  常见的藕、白萝卜、冬瓜可以入汤;新鲜莲子可以直接吃,或拌凉菜;干莲子可以入粥;秋梨做汤更润肺;铁棍山药可以入粥,普通山药可直接做菜。

  来源:中国妇女报

  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

  将备案管理

  据健康报报道,11月1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发出关于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的通知,要求养老机构内部设置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相关人员指出,各地养老机构申请设置的内部医疗机构中,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较多,将这4类内设医疗机构改为备案管理后,简化了办理流程,有利于为养老人员提供医疗服务。

  通知要求,养老机构内部设置的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应当符合相应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主要为服务对象提供健康管理、疾病预防、老年保健,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疗、护理,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急诊救护、安宁疗护等服务,有条件的可以采取家庭病床、巡诊等服务方式。

  根据通知,养老机构内部设置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的,应当向所在地的县区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备案,并提交设置单位或者其主管部门设置医疗机构的决定和设置医疗机构的备案材料。

  通知要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收到备案材料后,对材料齐全且符合本通知要求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材料不全或者不符合本通知要求的,应当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备案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及内容。在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卫生计生监督机构每年现场监督检查不少于两次,在开业后3个月内进行第一次现场监督检查。养老机构内部设置的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应当与周边医疗机构建立转诊协作机制,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远离肺癌要关注“三霾五气”

  提高早筛查意识

  据新华社报道,每年11月是国际肺癌关注月。在11月17日第十七个“国际肺癌日”之际,专家呼吁全社会关注肺癌,远离“三霾五气”,共同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早筛查意识。

  在由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中国抗癌协会等机构主办的肺癌防治科普活动上,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表示,远离肺癌的关键是关注“三霾五气”:三“霾”即室外雾霾、室内烟霾和心里的阴霾;五“气”即室外大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包括烟草烟雾烟气、厨房油烟气和房屋装修装饰材料VOC污染,以及总爱生闷气。

  除了采取相应措施、适当运动和保持愉快心情,远离“三霾五气”之外,早筛查是防治肺癌的重中之重。由于肺癌早期无任何临床症状,很多患者在出现症状就诊时已是局部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这是我国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教授陈克能表示,对于长期吸烟、有肿瘤家族史、有职业暴露史等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肺癌检查。健康人群自35岁起,应通过低剂量螺旋CT进行肺部留样,如没有问题,之后可以隔几年再做。这样就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果发现的肺部病灶小于2厘米,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后,患者5年生存率接近100%。

  今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启动了“全国基层肺癌诊断及治疗能力提升项目”,旨在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帮扶力度,提升全国肺癌早诊断、早治疗能力。

  “国际肺癌关注月”是世界肺癌联盟在2001年发起的一项全球性倡议,目的是呼吁世界各国政府重视肺癌的预防。

 选择年月
<2017年1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医疗保健⊙夕阳佳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