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今年一定要回来过年”——霍邱县石店镇杨桥村脱贫攻坚侧记

  张正武 赵俊 本报记者 徐有亭

  “俺家门口的路修通了,不信拍张照片发给你看看,儿子,今年你一定要带媳妇和孙子、孙女回来过年,也看看俺家里的变化啊!”打电话的是霍邱县石店镇杨桥村柳元村民组村民戚明旭,他放下电话之后,兴奋地告诉记者:“县住建局帮扶干部一来就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路修到了家门口,从今往后再也不准备搬家了,俺还要在家里养鸡养鸭,房前屋后俺都要栽上果木树。”

  立冬时节,记者一行在该村了解到,这个村民组比较偏僻,和戚明旭住在一块的还有6户贫困户,“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他们早就厌倦了,但由于这个村人口多,底子薄,无力修建这条路。据该村党支部书记金文春介绍,全村1076户4401人,2017年预脱贫150户333人,脱贫攻坚任务繁重。

  今年初,该县扶贫工作队包联该村后,吃住在村里,入户排查,下村走访,针对贫困户家庭现状和脱贫意愿,积极讨论发展对策和出路。以改善包联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为突破口,以扶贫政策支持为依托,强力推进项目实施助推脱贫攻坚,多争取资金30多万元,新修和改善路、渠、电、水、塘等最需要解决的难题,修通3条主干道近4.3公里,结束了过去全县唯一一个不通水泥路的村历史,成了“组组通”水泥路的先进村。

  为抓好“一事一议”项目工程的实施,该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李瑞国利用自身在住建系统的优势到处“化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筹措资金10万元,修建了该村王楼路至东楼路和杜桥路至小桥路973米的水泥路,弥补了贫困村不给筹资的资金缺口。与此同时,针对该村灌溉支渠老化,放水速度慢,跑、漏、渗等问题,他们主动申报支渠硬化项目,争取项目资金260万元,对全村6.2公里支渠正在全面加快整修,彻底改变了过去用水难这一大的制约“瓶颈”,对推进广大群众下一步脱贫奔小康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该村贫困户李纪光家里记者了解到,李纪光常年有病,儿子在外打工常年不回来,家里屋里屋外垃圾积攒许多,卫生状况很差。扶贫工作队得知情况后,优先把李纪光门口路面做了地坪,购买了桌子和凳子,安装了新门,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俺13亩土地流转了,1170元粮补拿到了,今年收入达到政府规定的脱贫线以上。”李纪光看到眼前的一切,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为了使环境达到美化、亮化,该村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投入16万元,修缮了村部和景观塘,竖起了扶贫工作宣传牌,增添了村里办公设备,安装了路灯,搭起了篮球架、乒乓球桌等健身体育设施,新建了文化体育广场,大大提高了村民们业余文化生活水平。

  “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工作在路上。”该村贫困户周初朋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俺家小孩上学现在不愁了,每学期学费2000元,每月生活费400元都有帮扶领导帮俺解决了,要不然这孩子的学就上不成了。”刘奇明、韩传奎与周初朋3名贫困户家都有在校学生,分别在小学、初中、高中就读,由县住建局帮扶单位联系几个企业,号召热心肠的老板捐款捐物,赞助他们的子女3年的费用,帮助完成学业,直至帮扶到孩子们高中毕业,若考上大学,再确定帮扶。该县住建局局长关家权介绍,加上学习用品和购买衣服等,每个学生花费下来,每年需要捐助一万多元。

  在此基础上,该村还大力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养殖,以养鸡、鸭、鹅为主,有条件、会技术的养殖牛、羊。目前,全村养殖户已达83户,已争取到户产业补贴近13万元,鼓励并支持贫困户通过产业等多方发展经济,达到脱贫的目标,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在2017年底达到整村脱贫出列水平。

 选择年月
<2017年1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综合新闻⊙“儿子,今年一定要回来过年”——霍邱县石店镇杨桥村脱贫攻坚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