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如何牵手消费市场

 

  “通过熟人介绍,说是不抛光的,我就跟后面预约了25公斤试试。”11月10日,家住市区河滨花园的王鑫,收到了裕安区固镇镇成兵家庭农场快递来的25公斤大米,这是他第一次尝试以微信预约的方式从农场直接购买大米。

  增产不增收局面下的探索

  今年早秋时节的多雨,给稻谷的收割和储存带来了困难,以大豆为代表的本土农作物,又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局面。而在另一面,吃到传统方式种植的蔬菜,买到不抛光的大米,成为越来越多的市民的期望。

  “亲戚朋友们知道我搞家庭农场,就有很多人跟我打招呼,希望能从我这直接购买一些农产品,但刚开始自己不具有加工能力,只能销售稻谷等初产品。今年才开始尝试加工大米,没想到需求量那么大。”11月11日,在裕安区固镇镇成兵家庭农场,农场主张成兵向记者介绍说,在经过最初的稻谷销售后,考虑特殊天气下储存和售价低端等问题,他尝试用农场种植的水稻加工大米,根据客户需求,要多少,就加工多少,然后通过镇上物流发出去,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效果很好,购买的人很多。

  不仅是对绿色大米的追求,有的本土农业经营主体还在探索开发更高端的绿色有机大米,以期拓展更有前景的消费市场。“我看这两年,消费者的绿色生态观念越来越强,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与种粮大户签订合同,对优质的大米优价收购。”霍邱丰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专门为种粮大户提供农业机械、种子等农资,早在2013年,就尝试过与种粮户合作,推广绿色有机大米。公司总经理金彪告诉记者,要想把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起来,一方面要保障农户利益,另一方面就是确保大米品质,他说,在形成市场的同时更要引导市场。

  潜在市场与终端销售布局的矛盾

  记者走访市区多家大型商超发现,在售大米多以品牌产品为主,有金龙鱼、福临门等市民熟知的品牌,也有东北、泰国等地的高档大米,售价多在10元/公斤上下,比一般的大米价格高出不少。“我家里一般买五六元钱一公斤的大米,一袋10公斤,约60元钱。”正在一家超市选购大米的王荣女士告诉记者,她也从亲戚朋友那听说过本地农场、农户自己生产的大米,但一般市场上买不到,也联系不到具体农户。

  像成兵家庭农场这类农业生产组织生产的所谓“老式米”,我市总体产量不少,市民的消费需求也很旺盛。然而,由于体量小,终端销售市场布局限制了这一供需关系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在六安万隆购物超市总经理蔡英红看来,绿色、有机大米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如何做好自有品牌,完善销售渠道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一环。

  “目前的终端销售市场上还是以大家熟知的品牌厂家大米为主,绿色、有机大米市场还在孕育之中。”蔡英红在采访中表示,万隆购物超市在全市共有7家分店,每月大米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5%左右。其中,以霍邱及其周边地区加工企业生产的普通量产大米以及福临门、金龙鱼等高档大米为主,近年来兴起的个体农场、农户自种、自加工的绿色大米市场占有量相对较少。“我们超市在裕安区新安镇当地对接了农场、农户,他们自家生产的大米直接送到我们门店进行销售。”早在几年前,蔡英红便察觉到了绿色有机大米的市场前景,他也带领着团队进行了尝试。

  然而,由于这类大米,尤其是绿色有机米质量认证存在难度,很难达到既有标准,蔡英红的试水也就此作罢。“没有具备相当实力的企业牵头,这些大米的质量认证很难开展,当初进入市场只能‘裸卖’,如果靠农户单打独斗,也不能持续、快速发展”。在蔡英红看来,市民对饮食材料的品质及独特口感的回味,注定会催生绿色有机大米市场的蓬勃发展,而眼下,做好质量认证和终端销售布局则是基础。

  互联共享式订单农业萌发生机

  很多农民离开了土地选择外出打工,大片良田流转给种粮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从事粮食种植。现代化的种植手段大大提升了粮食的产量和品质,然而,绿色优质产品难以实现有效的市场供应这一现状,仍然困扰着广大的粮食种植经营主体。 (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

  记者获悉,自2013年鼓励家庭农场发展以来,家庭农场在我市蓬勃兴起,截至今年6月底,我市共有家庭农场8362家,较去年底增加1782家,增长率高达27%。然而,伴随着家庭农场迅速增长、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家庭农场个体体量小、农产品销路不畅、标准不高等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以大米为例,2016年全市共加工稻米成品280多万吨,但是除霍邱县部分销往外省,大部分本地大米还是由国家收购入库。一方面高投入低附加值的稻米种植挫伤了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等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收储的压力。

  据市粮食局行管科一位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商超除本省寿县相关大米品牌能够占有一席之地以外,大米市场多被外省甚至进口大米所占领。我市本地粮食尤其是稻米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质量认证不高,难以达到进入商超的产品标准,而如金寨县的高山有机米,金安区、裕安区等地的绿色有机米又因为价格过高只能通过网络销售进入市场,销路不宽。

  这位负责人介绍,我市作为产粮大市,稻米生产在商品市场的流通,关系到广大农业经营主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市粮食品牌的拓展,为进一步化解粮食供给结构性矛盾,推动我市实现从产粮大市到售粮大市转变,今年国家粮食局在印发的《2017年粮食流通工作要点》中提出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这一行动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市粮食生产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由于起步晚,发展快,每个地方具体情况不同,这些都要求各地要有后续的配套政策,促进地方互联平台建设,实现一定区域内平台共享。”裕安区固镇镇分管农业副镇长陈久员在谈到地方农业发展时说,以家庭农场为代表的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兴起,但就个体来说还相对较小,在营销投入上能力较弱,但个体总数多,这就需要实现地方互联平台建设,把分散而又广泛的市场需求和这些农业经营主体连接起来,把供与需很好地对接起来。

  “农场年产水稻30万公斤,每公斤稻谷可生产0.7公斤大米,稻谷售价约在每公斤2.8元,大米售价约在每公斤5元,这样的话,如果按照稻谷全生产成大米来计算的话,就可以增加21万元左右的收入。”创建于2015年的成兵家庭农场,是集生猪、白鹅、鱼和粮食作物为一体的生态型农场,张成兵告诉记者,通过实际运作来看,如果种植和加工形成一体,农场的生产体系就相对完整,既可以减少市场波动和天气影响等情况下稻谷销售压力,又可以借助稳定的客户体系来提高生产收益。张成兵说,他正在等待绿色品牌认证的审批,如果认证审批下来,他将通过微商等渠道,以互联共享式订单农业,分散营销,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选择年月
<2017年1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家庭农场如何牵手消费市场⊙秋色斑斓 银杏寄语⊙党的十九大精神省委宣讲团六安报告会会风会纪通报—— 多数:遵纪律 守会风 少数:玩手机 打瞌睡⊙全市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达30家⊙我市完成小型水利泵站更新改造9711千瓦 ⊙省“四送一服” 双千工程评估组到我市⊙扶贫干部大走访 弄通精神好脱贫——舒城县扶贫干部多形式多途径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