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起精气神 脱贫奔富路——舒城县阙店乡李昌玉的脱贫故事

  陈 胜

  李昌玉,舒城县阙店乡余冲村的一个残疾人贫困户,如今起早贪黑养猪、种香椿,生活有起色了,主动要求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还帮助其他贫困户。这是李昌玉吗?大家都不敢相信,李昌玉怎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说起李昌玉,大家对他的印象,就是一个老上访户。以往每到逢年过节时,他就拄着拐杖,开始到各机关去要救助、求帮忙。为什么要上访呢?说起他的命运也很悲惨,1997年,还不到30岁的李昌玉,在江苏无锡打工,一次下班途中,与其弟弟共骑摩托车,不幸发生车祸,他的弟弟当场死亡,他本人重伤,被立即送往医院,才捡回一条命。但是他的双腿严重受伤,只能靠着双拐支撑。李昌玉说,这打击才刚刚开始,他的老父亲因这场事故受刺激精神变得不正常,自己的妻子丢下年幼的孩子离家而去,此后,家庭生活变得异常艰难。李昌玉由于自己失去劳动能力,精神状况变得很差,也就破罐子破摔,从此走上了上访路。十八年的上访生涯,他的意志更加消沉,生活也更加破落。

  李昌玉说,有时睡在床上,也扪心自问,我的生活就该如此吗?想想实在心犹不甘。为了改变命运,他曾到舒城一酒厂跑过销售,后来酒厂不景气了,只好作罢。

  真正的变化发生在2016年,那一年,他被评为贫困户。县里、镇上、村里各级干部经常过来慰问,鼓励他打起精气神,发展生产。他说,这期间,村书记杨定山和村文书李静,以及县民政局下派来的扶贫队长张俊对他帮助很大,他们给他分析形势,鼓励他振作起来。李昌玉说,干部们有着极大的耐心,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有时还和你同吃、同住、同劳动。正是干部们循循善诱的开导,才让李昌玉树起了发展的信心。

  但要致富,谈何容易,李昌玉一不懂技术,二不会经营,三没有资金。但扶贫干部们并没有气馁,首先为他设计了经营路线图,也就是养猪和种香椿。李昌玉不懂技术,就安排他到县里培训养猪和种香椿技术;没有猪圈,就帮他建;没有资金,就安排专项扶贫贷款扶持。李昌玉说,扶贫干部们手把手帮我干,有时真不好意思,特别是张俊同志,从县里下派的,帮我家打扫卫生,清洗猪圈,给猪喂食,不辞辛苦,令我特别感动。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李昌玉成立了昌玉生猪养殖基地,同时还成立了昌玉香椿种植专业合作社,15亩香椿已播种下地。如今,李昌玉每天早晨不到六点钟就起床,观察猪的动态,七点钟开始喂猪。随后,他就下地侍弄香椿,为其锄草、浇水。

  今年以来,李昌玉扩大了生产规模,饲养生猪数量达到600多头,急需帮手,为此,他特地聘请了部分贫困户来帮忙。他说,为了让他们早日脱贫,给贫困户的工资相对较高,如临时工,每天80元,即使年龄大的,只要来干活了,都是这个标准。因为,大家都是贫困户,我们更应该互相帮忙。

  目前,李昌玉又写了公开信,呼吁贫困户要依靠自己双手,在党和政府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早日脱贫。他说,现在政策这么好,还不努力,还顶着贫困户的帽子,怎么都说不过去啊。

 选择年月
<2017年1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扶起精气神 脱贫奔富路——舒城县阙店乡李昌玉的脱贫故事⊙丰收图景⊙六安籍歌手创作《醉美六安》宣传推介家乡⊙“租购并举”实现百姓的安居梦⊙老兽医的生活“变形记”⊙综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