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06日06版
 
查茂德:一封家书感动无数人

E:\11月6日5678\6日六版\七A2600116.jpg

  2011年6月15日,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人民日报》副总编、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梁衡写了《百年革命 三封家书》一文在《新民晚报》上发表,后经《读者》等多家媒体转发。该文摘取了自辛亥革命爆发至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百年来三位革命先驱写的三封革命家书——林觉民的《与妻书》、聂荣臻1922年6月3日写给父母的信、八路军干部查茂德在大战前夕写给妻子的信,揭示出这三封家书的共同点是:写信者都是当时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准备牺牲的热血青年,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就是舍己为国。其一脉相承的都是这种牺牲精神——为理想、为事业、为进步而牺牲。文中讲到三封家书的作者,一个成了名垂青史的烈士,一个成了共和国的元帅,一个没入历史的烟尘,代表着那些无数的无名英雄。

  而这个没入历史的烟尘、代表着那些无数的无名英雄的八路军战士就是霍山石家河的革命烈士查茂德。

  查茂德,1919年12月24日出生在霍山县石家河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是家中长子,下面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他8岁上学,10岁在家放牛。其父查知凯是共产党员,1929年冬,当地武装暴动成功后,查知凯任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后因敌人反扑遇害。少年时代的查茂德耳濡目染、从小立志要像父亲一样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然而由于革命的暂时失利、父亲的遇害,年仅10岁的查茂德只好随着母亲和年幼的弟妹们四处乞讨为生。但是,查茂德心中革命的火焰并没有熄灭,反而越烧越旺。1930年,11岁的查茂德参加童子团,并于第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从此迈上了革命征途。

  查茂德当年是偷偷从家里走的,因为怕母亲担心,走之前没有跟家里人说。临行前,他上山砍了许多柴,都用斧头劈好,码放在家门前,并叮嘱母亲“如果我最近不在家,你不要担心,也不要找我……”查茂德的母亲当时没有在意,毕竟儿子才12岁,但自此以后真的再也找不到儿子了。后经多方打听,才知道查茂德已经随红军走了,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1931年,查茂德参加红军,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历任皖西北保卫局通讯员、班长、排长、连长,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第三十八师团委书记、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一科参谋。1932年10月从鄂豫皖根据地随军北上抗日,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在西康道由田林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0月到达陕北。

  抗战爆发后,查茂德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一科参谋,为全师各项战事的计划、决策倾心尽力。后升任冀南军区司令部二科科长。1939年4月,任冀南三军分区特务大队政委。1940年春参加了反顽(军)讨石(友三)战役后,他奉命到大名、魏县一带收编地方武装。那时,这一带的地方武装成分十分复杂,有中共党员和爱国人士组建的队伍,有地方势力防匪保家组建的民团,有趁乱而起打家劫舍的土匪团伙。他与李大磊同志合作,将中共领导的四区大队、地方势力组成的五区大队、三区大队合并为冀南抗日游击第二支队,下辖3个大队。他任支队副司令员。

  支队组建后,为阻止土匪郭清部向东扩展,产生不必要的冲突,查茂德单刀赴会,只身到郭部谈判。郭清一见查茂德就带着戒备的心理问:“你带了多少人马?”查茂德一面哈哈大笑,一面向对方大跨几步,握着郭的手说:“到老兄这里来,带什么人马!”

  郭清被查茂德的胆略惊服,认为共产党对自己特别信任,连拍查茂德的肩膀,惊叹道:“好英雄啊!”这次谈判获得了圆满成功,查茂德顺利收编了郭清部。

  1940年8月,第二支队改编为一二九师新九旅二十六团,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查茂德身先士卒,英勇善战。他枪法好,命中率高,赢得战士们的敬仰。

  1942年,日军集中精锐部队向我冀南进行扫荡。查茂德任十三团团长,在反“扫荡”中,他发挥了多谋善断、机智勇敢的才干,率领十三团与日军周旋,苦战三天三夜,尽管弹药短缺、伤亡较大,终于以弱胜强,转败为胜,打垮了敌人。一次,我军司令部到某地宿营,查茂德为了让警卫人员得到很好的休息,他自己担任警卫,恰巧遇到敌便衣队来偷袭。由于查茂德警惕性高,从容应战,敌偷袭未成反遭惨重伤亡。抗战胜利后,查茂德升任冀鲁豫独立旅副旅长。

  1947年3月,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发起豫北战役。当时查茂德因病正在家中休养,听到部队终于要挺进大别山这一消息,他激动万分。自从12岁离开家乡以后,十几年过去了,他从没回过家,家中的老母亲和年幼的弟妹也不知道过得怎么样,他多么渴望能够亲自参加解放家乡的战斗。于是他不顾身上的伤痛,毅然请求参加战斗。3月28日,二纵五旅副旅长查茂德率领部队接受了攻打安阳县崔家桥、消灭匪首王自全的命令。崔家桥是王自全经营十多年的老巢,碉堡林立,武器装备较好。查茂德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决心要打好这一仗,解放崔家桥,扫除进攻安阳城的障碍。

  在向崔家桥出发的前一天夜里,他在给爱人张喜如的信中写道:

  “喜如妹:

  我俩要短期分开了。这是我们的敌人给我们的痛苦,只有消灭了我们的敌人,才能消除这个痛苦。

  我的病暂时也没有什么要谨(紧),因病得很长,一时亦难除根。我很高兴在党和上级爱护之下给我这五个月的时间休养很不错。我这此(次)决心到前方要与我们当前的敌人搏斗,拿出最大决心和牺牲精神为人民立功。我第二个高兴是你很好,特别是对我尽到一切的关心和爱护。同时我有两个很天真活泼的小孩,又有男又有女。你想这一切都使我很满足,永远是我高兴的地方。

  战斗是比不得唱戏,不是开玩笑,是有牺牲的精神才能打垮和消灭敌人。趟(倘)我这次到前方或负伤牺牲都不要难过,谨记我如下之言:

  无产阶级的革命一定会成功的,只是时间之长短,但也不是很长的。穷人一定要翻身。要求民主与独立,这是全世界劳苦大众都走革命这条道路,苏联革命成功是我们的好榜样。

  就是我牺牲了也是很光荣的,是为革命而牺牲,是有价值。在任何情况下我是不屈不挠地坚决指挥自己的部队与敌人战斗到底。一直把敌人消灭尽为止。望你好好保重身体,多吃饭,不生病,我就在前方放心。同时希你好好抚养丰丰小儿、小女雪雪,长大完成我未完之事。一直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到共产主义社会。谨记谨记。

  我生于一九一九年十月,家居安徽省霍山县石家河保瓦背冲口。

  茂德

  一九四七、四、二二夜于魏县临别之写”

  这封信写得很镇静、乐观又有几分悲壮,是写在随手撕下来的五小张笔记本纸页上的,可见是在匆忙的战斗间歇写的。作者和林觉民一样也是抱定必死的决心,但其悲剧气氛要少些,字里行间充满了镇静、乐观和几分悲壮,更多的是充满胜利的信心。

  3月29日,在攻打崔家桥最艰苦的战斗阶段,查茂德指挥突击队三次越过围寨河,攀登云梯进入崔家桥,都被寨内的敢死队反击回来,伤亡惨重。这时,他到前沿阵地亲自指挥突击队,一连摧毁敌人5个据点。4月14日,正当他手持望远镜观察敌人阵地安阳城头,准备选择突破口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8岁。

  查茂德写给妻子的信被收录于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12月出版的《革命烈士书信选》一书中。这封上战场前夕匆匆写给妻子的信,距今已70周年,比共和国还长两岁,当时的写信者早已为理想为革命牺牲了,信中提到的那一双可爱的小儿女丰丰、雪雪,查茂德牺牲时,一个3岁,一个才3个月,后来在党组织和战友甘思和将军的关心下都长大成人。面对这封早已发黄、但手迹仍清晰可辨的家书,人们难掩心中的激动和感慨。梁衡在文中写道:“要考察一个人的思想,家书大概是最可靠的。因为对亲人可以说真话,而且他也想不到日后会发表这信件。这封上战场前匆匆写给妻子的信,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人的真实生活。”正是这一代代前赴后继、不计牺牲的革命先驱才铸就了我们这个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铸就了中华文明。这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历史精神,而它在革命,特别是战争时期更见光辉,又由代表人物所表现。唯此,历史才进步,人类才进步。

  解放后,查茂德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在河北邯郸建成后,查茂德的遗骸迁葬于烈士陵园,望远镜陈列在查茂德烈士遗像下面,烈士家书陈列在河北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旧址陈列馆内。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建成后,他的事迹在纪念馆内展出,他的英名被铭刻在纪念园内的英烈墙上,也将永远铭刻在霍山人民的心中。

 选择年月
<2017年11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3031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123
45678910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查茂德:一封家书感动无数人⊙医疗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