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最大公约数 画最大同心圆——全市统一战线致力“五大发展”侧记
黎克国 本报记者 储著坤 刘进 李东林
“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十九大报告对于统战工作的讲述,提振信心、催人奋进。
如今,全市统一战线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贯穿于做好统战工作、服务全市中心工作的全过程,推动统战工作与时俱进。
民族团结、宗教和谐,让各族人民、各阶层人士,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步调一致、协调发展,携手并肩,迈步走在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康庄大道上。不仅是全国、全省,也是全市统一战线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近年来,全市统一战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帮扶民族村经济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大力推进宗教工作“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试点;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为幸福六安建设作出了新贡献。
民族村:繁荣富裕美如画
宽敞平坦的通组水泥路,家家院子绿化成荫;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年上台阶,居民人均收入高于当地水平;群众文化生活充实有滋味,回族汉族团结稳定和谐……
“我们村的环境、面貌,基础、配套设施,不说在全市,在县区也是排在前列的。”10月25日,叶集区洪集镇会馆回民村党支部书记许继甫聊起村容村貌和经济发展时,底气十足。
“如果不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很难有人相信这是农村,和城里生活也差不了多少啊。这些都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村里的巨大变化,村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水泥路干净整洁,小别墅宽敞明亮,文娱生活多姿多彩,我们的生活丝毫不比城里差。”采访中,村里的回族居民们,笑容满面。
“2015年,我们村里发展养殖业,获得了补助20多万元建羊圈;2016年,居民区道路硬化、下水道建设、环境整治、文化墙建设等补助47万元;2017年帮扶资金……”许继甫说起来自上级部门的帮扶资金,如数家珍。
五年来,省、市、区各级帮扶洪集镇会馆回民村的各类资金超过1200万元,经济发展使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最为直接的就是,村经济发展为村民带来了实惠。2016年12月20日,洪集镇会馆回民中心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能够获此殊荣,在整个安徽省,也只有4家单位上榜。
一项项资金落到实处,一个个项目改善民生,民族村的经济生活发展所取得的成效让人眼前一亮。美丽富裕的洪集镇会馆回民村,只是全市民族村经济发展、富裕、团结、和谐的一个缩影。
“六安属于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41个,人口近2.6万人,其中回族占97%以上,共有6个民族村,1个民族社区。”市委统战部民族宗教科负责人介绍说,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较为繁重。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民委的有力指导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民族政策,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扎实开展“共同发展”提升行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成就。
据统计,2016年全市统一战线全年共争取省级各类资金227万元,建设项目15个,安排市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00万元惠及17个项目,市领导深入到民族村、民族社区、民族学校开展调研、指导工作,安排帮扶资金近200万元,实施8个项目。4个民族村实施了6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壮大了民族村集体经济。通过一批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养牛、蔬菜基地等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加快了少数民族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宗教:齐抓共管添和谐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十九大报告中,对宗教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现在建立健全‘宗教工作三级网络和两级责任制’,明确了县、乡、村的宗教管理职责任务。乡村两级宗教工作该干什么,抓什么,有方向了。”霍邱县城西湖乡统战委员朱贤感慨地说:“前段时间,有人从外地到霍邱传教,没有向宗教部门备案,村里的信息员与乡里的助理员掌握了消息,及时赶到了现场妥善处理。”
“实行宗教工作三级网络和两级责任制后,镇里和村里的人员力量加强了,宣传政策法规、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提高了,一些矛盾、纠纷,在基层就能得到化解。”霍邱县岔路镇统战委员宋成梅如此表示。
在霍邱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长周明看来,霍邱是全省宗教工作重点县,信教人数及宗教活动场所均居全省前列。县政府始终坚持宗教工作无小事的理念,高度重视,主动作为,探索实施宗教管理“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有力促进了宗教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维护了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取得了明显成效。
“爱教先爱国,有国才有家。”在走访中,这样的理念成为诸多宗教界人士的共识。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统战、民族宗教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民族宗教工作网络趋于完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的宣传更加深入,宗教活动正常有序进行,保持了长期稳定。信教群众爱国爱教,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过程中,政府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也要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社会,支持政府工作。”一位宗教界人士感慨地说道。
六安是全省宗教工作重点市之一。全市统一战线把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作为工作重点,谋划部署,做细做透,不断发挥宗教界正能量,将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为六安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应有贡献。
在红色爱国主题教育实践中,通过开设“道德讲堂”,宣传宗教政策法规、讲述身边好人故事、吟诵道德经典,传播道德力量,引领文明风尚;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涵养爱国情操;开展“重走长征路”实践活动,了解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组织开展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法治教育、六安好人先进事迹宣传等活动,推动宗教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
与此同时,坚持做好“宗教慈善周”活动,发挥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社会作用,2015年募集善款24万元,2016年募集善款27万余元。2017年,继续以省局“五教同力、助困脱贫”宗教慈善活动为契机,广泛调动宗教界和信教群众参与,积极投身精准扶贫、对口帮扶、抗洪救灾、助医助残等,坚持用四至五年时间,建立一个社会认同,有一定影响力的宗教慈善救助通道。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民委(宗教局)的有力指导下,2016年,全市民族宗教工作亮点纷呈:全省首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市佛教协会办公场所开工建设,1个民族村被评为国家级民族团结示范村,2处宗教场所获选第三届全国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全市民族宗教工作全省考评中有较大进步。
2017年,市民委(宗教局)以落实中央、全省、全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全面的法治思维,着力破解民族宗教领域热难点问题,着力凝聚广大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力量,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努力开创民族宗教工作新局面。
民族企业:真情帮扶系心间
全市统战部门积极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始终把民族企业帮扶解困系心间,为民族企业办实事、解难题。
“为了助推民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技术推广,帮助企业做大做强,省、市、区对我们民族企业支持力度很大。两笔补助的50万、25万资金全部到位。”安徽大团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行政总监孙冬这样说道。
安徽大团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坐落在叶集区,目前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粮油加工重点企业,国家“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安徽省农业、粮食、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品销售覆盖国内大中城市,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主要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络。民族企业生产补助资金对该企业的支持,可以说是锦上添花。
孙冬所说的两笔补助,其中之一是“30000吨/年精炼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2016被列为安徽省民族企业生产补助资金项目,技术改造后,车间每吨油电耗从71度减到48度,汽耗从135公斤/吨减到106公斤/吨,同时提高油脂精炼率,从89%到92%。其中企业自筹318万元,向省民族事务委员申请民族企业生产补助50万元,今年1月20日项目专项资金实际下拨到位50万元。经过精心组织实施,项目已顺利完成。2017年1月17日叶集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对大团结公司“30000吨/年精炼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进行现场验收,对生产现场及改造过程管理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
另外一笔补助是“食药同源紫苏籽油新品生产项目”,向省民族事务委员申请民族企业生产补助25万元,今年7月26日项目专项资金实际下拨到位25万元。7月18日叶集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对大团结公司“食药同源紫苏籽油新品生产项目”进行现场验收,验收合格。
10月25日,叶集区花园回民村村民张泽军正在富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内灌装菌棒。“一个菌棒成本3元左右,每个菌棒能产3斤平菇,按照市场价格,一个菌棒的产值可达10元,纯利润在7元左右。”张泽军一边在用机器灌装菌棒,一遍乐呵呵的与记者交谈。以前,灌装菌棒全靠手工,一个人每天最多能灌装500袋菌棒,现在利用补助资金购买了机器,用机器操作,一天能灌装2000多袋。既节省了劳力还提高了效率。
前几年,张泽军从事平菇种植,规模很小,两个小棚子仅仅200多平方米,如今,在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平菇种植大棚面积超过2000多平方米,一年的平菇产值超过30万元。
据叶集区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何成海介绍,叶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设立了区级民族发展专项资金。民族村(社)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民族文化得到了弘扬。
政党协商:凝心聚力促发展
“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在十九大报告中,这样提及多党合作、政党协商。
近年来,我市统战部门积极推进政党协商,加强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搭建参政平台,发挥监督作用,不断提升多党合作水平。全市统一战线凝心聚力,为建设幸福六安,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建言献策。
招贤纳士谋发展,城市的进步与提升,离不开人才引进、智力支持。2016年上半年,在政党协商中,这样一条意见与建议,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为六安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不仅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采纳,随即还出台了相关文件,《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及《市人才柔性引进实施办法》,为更多青年才俊,来到六安,发挥才智畅通了道路,提供了平台。
2014年市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委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政治协商的通知》、《关于建立市直有关部门与市民主党派、工商联对口联系制度的通知》,2016年市委又出台《中共六安市委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及省委〈实施办法〉的实施意见》、《中共六安市委2016年度政党协商计划》,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发挥统一战线优势作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制度保障。
近年来,由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主持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和政党协商会达6次,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的政党协商会议2次。五年来,民主党派中央、省委,全国、省工商联主要领导169人次,专家学者410人次来六安调研指导;省、市“两会”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提交的提案、建议758件,大会发言118件。受民主党派中央、省委,全国、省工商联表彰的先进集体46个、表彰的先进个人64人次,成绩的取得有力的促进了多党合作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