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好家风 感染一方人——霍邱周集镇陈树仁的家风故事

  霍邱县周集镇燎西村,在村委会工作的老党员陈树仁和他的家庭,在当地可谓家喻户晓。“一家三党员,一门好家风”是对他的家庭的真实写照。一个普通家庭,用无私的奉献精神,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好家风代代相传。

  奉献是潜移默化的习惯

  在周集镇燎西村和燎东村交界处,一栋两层小楼里,住着陈树仁一家人。小楼经过岁月的洗礼,斑驳的墙面和陈旧的家具,显现出这个家庭并不富裕,但这样的家境,却丝毫抵挡不了这个家庭的奉献之路。

  初见陈树仁,朴实,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今年61岁的他,在燎西村任文书一职。陈树仁告诉记者,他从1991年参加工作,1994年入党,先后做过村会计、文书等职务,一干就是这么多年,先后获得县、镇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提起老陈,隔壁邻居说的最多的就是:“人真不赖”,是大家公认的好人。“不赖”是什么意思?陈树仁30多年的邻居刘承华告诉记者,老陈一家人,乡里乡亲的感觉就是整体素质比较高。一家人朴实、勤劳、乐于奉献。刘承华回忆,早些年,陈树仁老母亲在世时,他也是远近闻名的孝子。不管是邻里关系,还是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父子关系,都显得那么协调和睦。“老太太和儿媳妇李荣秀,婆媳关系相处的像母女,从来没有红过脸。”刘承华回忆,老太太在世时也是个热心肠人,因为针线活做得好,亲戚朋友隔壁邻居哪家让老太太帮忙做做花鞋猫头鞋,套套棉衣服布鞋底等,她都乐于帮忙。晚年时光,儿媳妇对婆婆更加照顾有加,十几年如一日的一天三顿,饭碗、水杯端到老太太手里,被当地人传为佳话。

  这个家庭从老太太那一辈传承下来的奉献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后代人。张新虎也是燎西村人,小儿子因先天性心脏病,花了不少钱,导致家庭贫困。2014年开始,熟悉他家情况的陈树仁主动要求帮扶。陈树仁帮扶后,了解他家的实际困难,为他申请相关政策,医疗救助等,经过一系列脱贫政策的帮扶,2016年张新虎家顺利脱贫。为了长远生计,他又帮张新虎申请了小额贷款,在街上做起了家具生意,虽然生意一般,但维持家庭开支再也不是问题。不仅张新虎,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村村民张新河等人,都是他的帮扶对象。如今这些贫困户通过陈树仁的帮扶,都已经脱贫了。除了贫困户,大家都知道陈树仁是村里干部,办个证件、邻里矛盾、家长里短的困难,都喜欢找陈树仁说说,陈树仁也乐此不疲,能帮忙的主动帮忙,很多事不需要当事人跑腿,就能办好,家里也俨然成了他的第二办公室。

  严格家教造就两个好儿子

  陈树仁有两个儿子,长子陈显宏,次子陈显耀,两个儿子在家人和外人眼里,都是勤奋善良的孩子。记者采访时,只见到了长子陈显宏,而次子陈显耀,因患癌症不幸于今年5月底离世。

  在离家不远的安徽金安矿业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陈显宏,他正在背着电工包检测主井液压钻的电路。得知记者要采访他时,显得更加腼腆。陈显宏是这家公司的电工班班长,一线技术工人,2007年,机电专业毕业的他应聘到这家公司,2008年在燎西村入党,2012年,因工作表现优秀,技术过硬,被提拔为电工班班长。陈显宏从事的电工工作,和普通电工相比,更加需要专业技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和他的电工班,掌管着这家矿业公司用于生产的大批量大型机械设备的电路检测任务,不仅在地面上,每天还要在地下400多米的矿井中。前不久,矿区迎来一场暴雨,眼看带电的机械设备有即将进水的危险,当班的他第一个冲进暴雨中,用他过硬的专业技术,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险情。

  “班长不仅在工作上技术好,重责任。在生活上也对我们照顾有加。”电工班员工张建伟和陶振波谈及陈显宏,纷纷竖起大拇指为他们的班长点赞。工作上,陈显宏经常带领着他的手下,攻坚克难,排除一处又一处电路故障,保障矿区生产用电。矿井下因为电气设备需要,要保持干燥,往往巡查一遍电气系统,都会汗流浃背,但陈显宏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尽职尽责的完成每项工作。“人总有个头疼脑热的时候,这种时候,只要班长知道了,就不让我们下井了,他会替我们巡检,一句怨言都没有,在他的带领下干活,温暖踏实。”工友这样说道。

  陈显耀,是陈树仁的次子,如今,同样优秀的他,已经不在人世了。这个“六安好人”、“安徽好人”、“安徽省道德模范”,用他的无私奉献,成就了他短暂而又伟大的人生辉煌。

  在陈树仁家中,记者看到了家里唯一一张保存在陈树仁手机里的照片。高高的颧骨上方托着一幅黑边眼镜,拍照时正值陈显耀生病期间,苍白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让两道浓眉更加清晰。这就是陈显耀,曾经寒塘救人不留姓名,连续17年义务献血13000毫升……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农村青年!

  陈树仁对小儿子的评价,是老实、听话。2000年,正在省汽车学校读书的陈显耀到街上办事,看见停在省政府门旁的采血车,得知积极献血可以帮助其他人时,他勇敢地走上采血车撸起袖子,献出了200毫升献血。从此,他热衷于无偿献血,助人为乐,并一发不可收。在陈树仁家,陈显耀获得的荣誉证书和无偿献血证摆满了他家的大饭桌。据统计,到2016年,陈显耀已经坚持无偿献血49次,其中捐献全血17次,6600毫升;捐献单采血小板32次,32个治疗量。按照国家无偿献血法规定:捐献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按200毫升计算无偿献血量,32个治疗量相当于献血6400毫升。也就是说,17年来,陈显耀累计无偿献血13000毫升。

  2012年12月,陈显耀荣获国家卫计委、国家红十字总会和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2012-201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15年3月,又获得了该项银奖。按照国家无偿献血相关标准,到陈显耀最后一次捐献血小板时,已经达到申报奉献奖金奖标准。

  2016年,陈显耀腿部患了恶性骨肉瘤,先后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和截肢手术。多次化疗并没有阻挡住病情的蔓延,陈显耀身上的癌细胞依然在不断扩散,2017年5月29日,年仅35岁的陈显耀离世。家人按照他生前遗嘱,无偿捐献了遗体和眼角膜,让他的大爱在其他生命上得以延续。

  好家风正在代代传承

  在陈树仁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和蔼可亲乐于助人的性格对他的影响很深,在陈显宏和陈显耀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严格家教和甘于奉献也为他们树立了好榜样。不仅如此,陈树仁的老伴和儿媳也都和睦相处,为人厚道,现如今正在上学的两个孙子也都非常优秀,这个家庭的优良家风正在代代传承。

  由于陈树仁的儿媳带着两个孙子在城关镇读书,所以记者前去采访的时候,并未见到他们,但他家墙面上的一排排奖状间接证明了两个孙子的优秀。“好孩子”、“智慧之星”、“进步之星”、“三好学生”、“绘画比赛二等奖”……客厅的一面墙上有大半面墙上都张贴着不同种类的奖状,记者数了一下,总共有21张,都是陈树仁的两个孙子获得的。

  身为儿媳的李荣秀与自己的婆婆也相处得非常融洽,对婆婆非常尊敬,也照顾有加。等到自己升为婆婆时,也从未摆过婆婆的架子,更不会“刁难”儿媳,反而是经常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婆媳关系很是和睦。“我婆婆在世的时候,我跟她就跟母女一样,现在我跟儿媳关系也很好,她对我也挺好的,我们一家人很少争吵,有什么问题一家人坐下来商量,没什么解决不了的事儿。”说起婆媳关系,李荣秀很是欣慰。

  “我对儿子和孙子的期望,最重要的就是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认真负责,要多帮助别人。”在采访结束之际,陈树仁用朴实的言语说出了对儿子和孙子的期望。

 选择年月
<2017年10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一门好家风 感染一方人——霍邱周集镇陈树仁的家风故事⊙社会各界热议“大义霍邱”现象⊙浓浓祖孙情 喜迎重阳节⊙皖西各地⊙谢广祥在我市调研“十大皖药”基地建设情况时强调 把示范基地建设好发展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毕小彬主持召开市政府第68次常务会议⊙市四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55次主任会议⊙市政协主席集体视察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