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洒山乡 帮扶干实事

  “老程,晚上喊村民开个会,讨论一下门前水塘安装喷泉进度的事情。”

  “好的,郑委员,村里安装喷泉的费用这几天都筹齐了,主要是看下步怎么管理使用……”

  十月的山乡,寒意袭人,金寨县斑竹园镇万何村的村民心里却是暖意融融,半年间,山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宅变楼房,水泥路修到家家户户门前,不多时景观喷泉将立村口,一幅崭新的生活景象在向村民们招手……

  说话的两人,其中一位是57岁的包村“干部”郑才发,两年前从镇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作为一名有着几十年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老同志,郑才发一直退而不休,性格直爽、果敢决断的他和乡里乡亲早已习惯性打成一片,深得当地群众拥护信任。2017年,万何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点,郑才发主动请缨,将该村的脱贫、建设任务一并揽了下来,既是脱贫攻坚的领头人,又是项目建设的统筹者,带领群众攻克难题,建设新家园。

  “咱们村是贫困村,郑委员退休后不离岗,住到了咱村,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治村理念,解决了难题,说话、做事让我们都心服口服,在郑委员的带领下,咱们的日子有奔头。”说话的“老程”是万何村村民理事会的会长程洪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千头万绪,涉及迁建、资金等问题,郑委员说话,老程总是第一个带头响应。村中心原有一口淤泥水塘,阴雨天散发难闻的气味,此次乡村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中,郑才发提议将此水塘翻建成景观塘并添置喷泉装置,亮化村景,得到了部分村民的积极响应,可是涉及到资金筹集难题,一些村民打了退堂鼓。

  “老程”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并积极参与做村民思想工作,得到了水塘周边九户居民的支持,每户筹集2000元,村口景观塘的喷泉项目总算落地。

  “咱村口有一处坟茔,正好挡在马路边,当家主人不同意迁建。”老程向记者说起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糟心事,而这事就在半月前得到了和平解决。

  为了做实该户村民的思想工作,郑才发一趟趟上门“聊天”,以情以理,站在大角度,说理在细处,八趟下来,该户村民被郑委员的耐心、真诚所感化,达成一致,在一侧修建遮挡文化墙,既不影响乡村建设,又提升了乡村建设品位。

  在包村驻点期间,郑才发挨家挨户鼓励村民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他反复和村民强调,美丽乡村不仅要有靓丽的村容村貌,更要有富足的物质生活。在该村的村口,规划建有一座座现代化养猪舍,激励村民参与到养殖业中来。

  记者了解到,在斑竹园镇,退居二线的领导干部一共有三位,他们中没有一位甘心退休颐养,而是一如往常奋战在基层一线,主动请缨挑战包村任务,组织与群众的信任,让他们一直奋战在基层一线。

  镇退休干部姜兴润妻子患重病,可他仍主动站出来包管全镇交通工作。为了将该镇的畅通工程做好,他经常冒着炎炎烈日赶到工地催进度查质量,赶到群众家里解矛盾化纠纷。在他的监督参与下,该镇畅通工程工作在县里排名前列,受到了上级的多次表扬。

  汪光存在退休后积极发挥老同志传帮带作用,主动联系小河村,村里的矛盾纠纷,他一户户走访,摸清底数和事实,耐心细致调解处理;村里干部工作意见不统一,他把大家召集到一起,详细了解工作方案,做到顾大局、求一致,最终实现人心齐。

  郑才发在采访中说,只要组织召唤、人民需要,我们愿意当一块砖头,随时出现在群众中间。积极奉献、甘洒余热,退而不休的基层老干部们正是这样用担当和执着诠释对党的忠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老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选择年月
<2017年10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在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奋勇前进——各地干部群众表示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余热洒山乡 帮扶干实事⊙我市上线全国统一版 机动车号牌选号系统⊙飞扬青春⊙要脱贫致富须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