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大哥打电话来,他的孙姑娘倩倩要上小学了,叫我们过去坐坐,在家里吃顿开学宴。想起得给小妮子带点礼物,我们在大商场精挑细选,花三百元买了一只品牌书包。
等我们到达时,发现客厅里已堆着七八只五彩缤纷、功能齐全、时尚新潮的书包。倩倩像过生日一样地高兴地蹦蹦跳跳,把年近九旬的太奶奶牵了出来。
众星捧月地请太奶奶坐上餐桌中央的太师椅。老人家看了各式书包,怜爱地摸着曾孙女的小脑袋,话匣子就打开了:“你们这一代人真是太幸福了。就拿这书包来说吧,我那时,父母思想封建,不让女娃读很多的书。还是太爷爷的爷爷开通些,让我上镇里的初小。大人根本没见过书包,用一块深蓝格子的粗布打了一个包。包裹里,我用牛皮纸把课本包好,还有半截铅笔和窝窝头。每天清晨,我得翻山越岭走七八里的山路才能到学校。要是赶上下雨天,我把课本和作业本收进上衣里面,头顶包裹布,顶着雨水往家里跑。即使这样,我只读了三年初小就辍学啦!”
倩倩睁大了眼睛,表示不可思议:为什么女孩子不让上学?为啥连书包都没见过?
太奶奶用柔和的眼光打量着她,瘪着没几颗牙的嘴,接着说:“为什么?家里穷呗!到你爷爷这一代,家境稍好些。为他们上学,我缝制了几个棉布手提袋,用来装书和中午的饭菜。小学开在隔壁村,中学在公社,也得步行五、六里路。好在他们都寄读,每个星期天赶回来拿生活用品。后来,你太爷爷从部队转业了,带回一个军用挎包。那年头,军用品很流行。你爷爷和二爷叔为争军用挎包,小哥俩险些打了起来。”
太奶奶的记性很好,口齿清楚,当年确有这回事。同学中谁有一只军用挎包感到无上荣光,特骄傲。我跟大哥协商,这只特殊的书包每人只用一周,轮流转。
说起这些苦涩的读书往事时,我和大哥相视一笑。最后,太奶奶指着大侄女说:“丫头,你爸这代可赶上改革开放的好光景啦!咱家算是比较有钱的。你爸爸上学前,我一口气给他买了两只有卡通图案的书包,还是我亲自送他去学校报的到。”
各种菜肴上桌之前,侄媳把各种新款书包展示给太奶奶看,说这是个名牌,好像不起眼;还有其它多功能的书包,设计精巧,里面有装水杯和零食的夹层,包背面有两根宽大的支架,小孩子背上不磨肩,谓曰是健康书包;另外有一只进口的智能折叠书包,下面有轮子,小孩子拖起来不费劲,能“自动”上下楼。太奶奶啧啧称奇,赞不绝口。书包送重了,小丫头根本用不完。如今每逢到开学季,要花掉家长很多钱。所以呀,小孩子要格外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在学校放乖一些,多学知识,健康地成长,以后好好地回报家长和社会。
倩倩端起一杯饮料,乖巧地说:“太奶奶:你讲的故事很感人,听懂了。我一定认真地学,快乐地玩,早日当上好孩子,得朵小红花献给您。您就等着瞧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