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老区精神 打造红色高地——我市开展“老区精神集中学习宣传季”活动综述
本报记者 鲁艳艳
桑宏 为弘扬“忠诚、牺牲、奉献、创新”的老区精神,打造六安红色土地的精神高地,2015年以来,我市连续两年举办“老区精神集中学习宣传月”活动。在此基础上,今年7月-9月我市精心组织、深化主题开展了“弘扬老区精神
打造红色高地”为主题的“老区精神集中学习宣传季”活动。全市各地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让老区精神深入人心、深入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汇集力量,引领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打造红色土地的精神高地,唱响红色主旋律。
峥嵘历史 砥砺当今
六安是一块英雄的土地,一块红色的土地,革命历史资源十分丰富,对外影响大。这些资源对于扩大宣传六安、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六安知名度,推动六安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改革时期,六安人民十分珍惜老区精神,矢志不移地传承弘扬。去年召开的市第四次党代会上,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市将全力打好“五大战役”,努力构建“五大高地”的发展目标,其中全力打好老区精神接力战,努力构建红色基因传承高地被放在了首位提出。在老区精神宣传季期间对于深度挖掘红色资源、广泛传播红色故事的工作则更加突出。
在老区精神宣传季期间,市委宣传部组织专业人士收集整理百家姓氏特别是皖西籍历史名人、革命先烈和各行各业成功人士的优秀家训家规和家书,深入挖掘背后的故事,编辑出版了以红色家风故事、红色家书为主要内容的《六安好家风》一书,一个个精心编选的家风故事,一封封感人泣下的红色家书,一句句引人深思的家训警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重家教、树家风,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廉洁家庭、文明家庭、和谐家庭等建设,广泛传播积极向上向善的社会正能量,在全市营造家风好、民风淳、社风清的良好氛围,为推进绿色发展、加快老区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基础。
“在采访各地传承老区精神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新一代六安人的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也有坚持不懈的干事、创业的坚韧精神。”皖西日报社派出的记者在各县区采访老区精神的传承时,感慨良多。从今年8月开始,皖西日报开设《老区精神在基层》栏目,《丘岗地里唱起幸福歌》、《用实干力度托起扶贫温度》等稿件的刊登,激励了大家学习老区精神,凝聚前行力量,共同打造幸福六安的信心。
奏响主旋律 传承好基因
9月30日,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舞台上,来自城北小学的闻梓涵同学精神饱满、情感充沛地为大家讲述了六安小英雄杜德昂的动人故事,打动了现场评委和观众,获得了全市中小学生“红色故事大家讲”比赛一等奖。“这些故事让我们体会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树立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参加比赛的小选手们说。由市委宣传部、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市社科联、皖西日报社联合组织举办的全市中小学“红色故事大家讲”等活动,是以《红色六安》《六安红色故事》《红色精神代代传》《百年追梦
全面小康》等书籍为主要教材,倡导青少年学习革命前辈英勇事迹,讲述、传诵红色六安故事。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一个个发生在六安的红色故事在青少年的心中熠熠生辉。
众人拾柴火焰高,今年活动内容更丰富,群众参与面更广泛。7月份开始,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组织开展“喜迎党的十九大
红色电影进社区”百场主题放映活动。把精心选购的《遵义会议》《第一书记》《百团大战》等39部100场影片,送进了千家万户。为了确保放映的质量和反响,由金安区电影公司、裕安区电影公司组织了5支流动放映队,在我市主城区的中央公园、滨河公园、皋城广场等公共场所以及市内多个社区,为广大市民免费放映经典红色主题电影。百场主题免费放映活动实际放映场次140余场,吸引广大市民驻足观看,累计观影群众近3万人次。
8月30日,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明办、市委讲师团、市广电台、市演讲与朗诵学会承办的全市“好家庭、好家风、好故事”演讲比赛在市广电台演播大厅举行。《奶奶的故事》《厉害了,我的家!厉害了,我的国!》《我有传家宝》……来自全市的17名选手紧扣演讲主题,以最真挚的情怀、最朴实的话语,或讲述发生在自己家庭中的温馨小故事,或述说自己对家风家训的心得体会,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展现出传统家庭美德的丰富内涵,彰显良好的家风家教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今年,各县区、市直各单位紧扣“弘扬老区精神
打造红色高地”主题,围绕活动的总体安排部署,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一个个奏响时代主旋律、传承红色好基因的活动,引领全市各地“大合唱”。
为了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市委宣传部组织的“红色六安进校园”巡回宣讲报告团,用2个多月时间,在市直和各县区学校开展“红色六安”巡回宣讲活动,先后在皖西学院、金寨一中、毛坦厂中学、国防科技职业院校、六安二中等大、中学校举办6场宣讲报告会,整个巡回宣讲活动直接受众达6000余人。巡回宣讲以六安红色革命历史为题材,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厚植红色底蕴,传承红色精神。聆听、记录,交流、思考……宣讲团讲到哪里,热烈的场面就会出现在哪里。一次次生动的宣讲,犹如春风化雨,加深了广大学生们对老区精神的理解。同时,还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了中小学“红色故事大家讲”活动。
为了让红色教育内容更丰富,更立体,市委宣传部还组织文广新局、市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开展了红色影视广播剧、歌曲展映展播,红色故事微视频展播等活动。精选录制红色六安宣讲报告,刻印理论教育光盘,下发学校、社区、机关单位,促进基层理论宣讲,并与六安政府网、六安新闻网、文明网链接,以此进一步推进理论下基层工作,向外界宣传红色六安精神,让老区精神真正深入人心,引起共鸣。
“音量”扩大 影响空前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这一曾经唱响整个大别山区的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再次在天堂寨的上空响起,高亢、嘹亮,久久回旋在大别山的天空。9月24日上午,在天堂寨风景区刘邓大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广场
“纪念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70周年”活动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300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活动,让广大游客在感受美丽的自然环境之外,更了解了一段红色的历史,激励了大家不忘先烈、热爱祖国、永跟党走、奋发图强的坚定信念,深受广大游客好评。
老区精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宣传口号,而是老一辈革命家交到手中的“红色火把”,是指导工作和生活的“精神食粮”。为了扩大宣传“音量”,各县区、市直各单位还创新宣传形势,形成合力,共同营造浓厚氛围,不断增强活动的影响力。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纪念邮票首发式在金寨县红军广场举行。此次活动再次唤起了人们对“大别山革命”的怀想,唤醒了人们心中沉睡已久的对革命的向往和崇敬。
8月10日上午,“金寨红”大型文学采风作品集《有一种红叫金寨红》新书首发仪式举行。金寨,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2015年春夏之交,安徽省文联启动了“有一种红叫‘金寨红‘”的大型创作计划,组织省内外有影响、有创作潜力的文艺家,深入大别山腹地感受寻访红色题材,以期以全新的视觉、全新的叙事,呈现“大别山红色革命”的忠诚与担当、牺牲与奉献。“还原历史细节,呈现生命温度”,经过潜心创作,作家们捧出了一批沉甸甸的作品。这批作品体裁多样,既有报告文学、传记小说,也有中短篇小说,还有舞剧、戏剧剧本等,而且在《清明》《莽原》《解放军文艺》等省内外知名杂志刊发,并于今年7月正式结集出版。“更重要的是,作为主题创作,‘金寨红’不仅是一次文学实践,更是一次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一次灵魂的洗礼与升华。”安徽省作协副主席、省散文随笔学会会长、《有一种红叫金寨红》图书主编潘小平希望,大家永远铭记有一种红叫“金寨红”。
自9月17日开始,唱响幸福大别山“迎驾”杯安徽、湖北、河南三省四市首届大别山歌会暨六安市第八届大别山歌会正式拉开帷幕。为进一步挖掘、保护、传承、发展大别山民歌,在红色的土地上以歌会的形式传承红色老区精神,今年我市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冈市、河南省信阳市联合举办首届大别山歌会,主题为“唱响幸福大别山”,共同打造新的大别山文化名片。本次大赛,已被列入第四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重点活动项目,由皖西日报社和市文广新局承办。
一个个扣人心弦的红色故事,一项项紧扣老区精神宣传的活动,奏响了老区好声音,传播了老区红色文化,更让老区精神深入人心,成为我们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