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
来我市开展执法检查
本报讯(记者
桑宏)10月18日,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宗侨外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丹率执法检查组来我市,就《安徽省保护和促进台湾同胞投资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传友出席。
座谈会上,检查组详细了解台资企业在我市的发展现状和对于《条例》落实的意见建议。张丹希望,六安加大对《条例》的全方位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保护和促进台湾同胞投资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营造尊重台商、维护台胞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要做到依法亲商、服务亲商、以情亲商,在广领域、高平台、优服务等方面继续加大创新力度,搭建两岸青年就业创业新平台、拓宽两岸经济合作共赢新渠道。
杨传友表示,我市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宣传好《条例》,同时积极发挥人大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帮助相关部门学习《条例》内容,积极与台资企业开展互动,吸引更多台资企业来我市投资兴业。
努力推动全市
关工工作迈上新台阶
本报讯(记者 宋金婷)为推动全市关工事业不断创新发展,10月17日,全市关工系统互学交流活动市直汇报会召开,市关工委主任汪永义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市住建委、市交通局、市人大办、六安二中、市二院、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市教育局等单位关工委分别结合各自工作特色作了情况汇报。
汪永义对关工系统的工作成绩表示肯定,今年以来关工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联系实际、注重实效,组织建设有较大发展,活动开展更有特色和成效,关爱效果明显,为推动市直关工事业不断创新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指出,各级关工部门要主动争取领导重视,积极谋划、汇报,加强班子建设,要有热爱奉献、责任担当、务实创新精神,开展活动时要突出主题教育,创新活动品牌,形成工作制度,常态化发展,努力推动全市关工工作迈上新台阶。
48所学校获
市“零犯罪学校”称号
本报讯(记者 王婷婷)10月18日,市关工委举行六安市“零犯罪学校”命名授牌仪式,全市48所学校荣获六安市“零犯罪学校”称号。
据了解,2009年以来,中关工委、司法部、中央综治办连续开展了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在第三届活动中,我市各县区1560多所学校参与创建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巩固我市在“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教育活动中取得的成果,扩大活动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持续不断地降低犯罪率,市关工委在2014年专门印发文件,开展创建六安市“零犯罪学校”活动,三年为期,今年以来,市关工委对开展创建活动的学校(中学以上学校)按20%的比例予以命名、授牌、表彰。各县区关工委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有力推动了“普法教育”专项活动的深入发展,为建设法治校园、和谐校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我市城镇污水处理考核
位列全省第一
本报讯(记者
曹辰)日前,在省住建厅发布的《关于2017年三季度全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的通报》中,我市以总分91.64分位列全省地级市第一。
框架机构布局完善。下辖3座污水处理厂、14座污水提升泵站、4座一体化截污泵站、1座污水管网监控中心,已承建完成城区污水主管网300公里,日污水处理能力12万吨。季度处理成效显著。城北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标准为一级A排放标准,累计处理污水量765.8万吨,削减COD1721吨、NH3-N184.25吨;凤凰桥污水处理厂累计处理污水量362万吨,削减COD897吨、NH3-N86吨。新城污水处理厂将于年底试运行,设计处理规模为2万m3/d,出水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雨污分流远超国标。逐年分期实施城区老旧小区雨污分流工程,累计铺设管网56公里、涉及82个小区,达81.67%,远超国家标准。
我市超额完成
全年商标申请量任务
本报讯(记者
杨子)记者从市工商质监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创新发展行动、质量品牌升级工程,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市场主体商标注册和品牌的意识不断增强。1-9月全市商标申请量超额50.59%。
据了解,从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公布的数据看,1-9月全市商标申请量达5120件,位居全省第七位,比去年同期3481件增加1639件,同比增长达47.08%,完成2017年全年指导任务数3400件的150.59%。其中舒城县、霍邱县、金寨县申请量分别达999件、941件、784件,位列全市前三。商标注册量达2445件,位居全省第六位,比去年同期2070件增加375件,同比增长18.12%。截至目前,全市有效注册量总计达15935件,位居全省第六位,其中舒城县2894件、霍邱县2867件、金寨县2154件,位列全市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