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单姗
说到医院急诊科,第一反应就是呼啸而至的救护车,送来各种急危症病人,抢救室内,医生护士在争分夺秒……无论何时何处,只要闪着警铃的救护车一到,这里的医生护士就会立刻投入战斗状态,分秒必争,因此,急诊科又被称为是医院的先锋部队,是与死神赛跑的人。近年来,电视荧幕上反映急诊科题材的电视剧越来越多,像《急诊科医生》、《急诊室故事》、《急诊男女》等的热播,得到社会认可,真切反映了急诊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状态。
急诊科,是医院院前急救的重地,也是一个窗口科室。由于患者多为急危重症,医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类抢救技能、广泛的医学临床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危急时刻妥善处理各种问题。
每逢节假日,是急诊科最忙的时候,也是急诊科医护最累的时候。在刚刚过去的8天中秋国庆假期中,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医生护士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坚持工作8天,一天也没有休息,这其中有带病坚持工作的医生,有家有俩宝贝的年轻妈妈,还有许久没有回老家看望父母的医生护士……范成翔医生由于重感冒,发烧仍然坚持工作,顾公山医生白天自己输液,晚上接着在科室值夜班。“所有的节假日都和我们急诊科无缘,而且每到节假日就是我们急诊科最忙的时候,我们所有医护人员一人一岗,由于急诊科还要承担社会突发公共事件,除了排好一线班,我们还要制定好应急预案,排好二线班、三线班以防特殊重大事件发生后,随时有充足的医护力量”。急诊科主任王峰告诉记者。
电话铃声、和家属病人的沟通、不时送来急诊病人痛苦的呻吟、换药清创……这里医护人员走起路来都带着风。急诊科,就像科室的名字,虽然急,却不乱,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除了忙,压力大、风险大也是急诊科一个特点,科室随时会收治危急重症病人,随时,医护人员要投入与“死神病魔”的赛跑战斗之中。
9月30日,国庆放假前一天,这天上午,120救护车突然送来一名年轻的心肌梗死患者,患者才四十岁,突发剧烈心痛且大汗淋漓,科主任王峰和心内科医生,在黄金抢救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为患者做了心电图检查,及时确诊为心肌梗死,并立刻做好手术前各种准备。在急诊科携带除颤仪等设备护送患者前往手术室准备手术的过程中,患者突然心脏骤停,心内科和急诊科医生们立刻为患者成功进行紧急复苏,不到一分钟,患者心跳恢复,并成功做了导管介入手术。
这样的抢救经历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惊心动魄,对于急诊科的医生来说是每天都可能会遇到的情况。颅脑损伤,车祸外伤,骨折,肝脾破裂,失血性休克,中毒、醉酒……王峰告诉记者,这些都是遇到比较多的病例。“我们科室的医护人员平均年龄比较年轻,特别是女护士年龄都不大,有时晚上值大夜班,遇到喝醉酒情绪失控的病人,虽然害怕,但还是要勇敢且有条不紊按伤分类、照势处置。”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急诊纷争多,是医院医疗纠纷矛盾比较集中的地方,因此,加强服务,做好沟通是市二院急诊科管理工作的一项重点。急诊科护士长甄文告诉记者,护士每天面对的都是形形色色的患者及家属,而且是和他们直接接触最多的人,很多事情都需要由护士来进行沟通。“在我们的工作中,沟通能力显得特别重要,我们要求护理人员学会主动关心病人,主动和病人沟通,和病人及家属相处时,做到换位思考,平等真诚相待,遇到特殊情况要注意自己的言语措辞,要做好耐心、细致。做好以诚相待,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今年以来,我们没有接到一例投诉。”
据悉,市二院急诊科成立于2011年,自建立以来,紧跟国内急诊医学新发展,技术力量日渐雄厚。目前,培养了一支以急诊科为主体、全院为依托的急诊急救队伍,形成了行之有效的院内急救网络,时刻保障绿色通道的畅通,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科室秉承着“时间就是生命”的服务宗旨,目前已成为危重症患者抢救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前沿阵地,同时肩负教学、培训和科研的综合性临床科室。在中毒、溺水、电击伤、呼吸心跳骤停、各种休克、急性心脑血管病、各类重症感染、急腹症、急性肺栓塞、内分泌危象、急性重症胰腺炎、消化道出血和各种创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与相关科室共同建立紧急医疗救治平台,进一步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存率。
由于科室的特殊性,医资力量也是科室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科室多次在省市级急救大赛中名列前茅,多名医护人员获得市“青年岗位能手”“医疗技术标兵”“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科室也获得医院先进科室、市青年文明号等多项荣誉,谈到未来发展,王峰表示,急诊科发展必须走正规化、制度化、信息化,并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专业化科室道路,将来,科室将以更加标准的工作流程,更加专业的团队,建立院前急救、院内急救、EICU一体化的标准化模式,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