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监督工作是人民健康所需,是政府重要职责,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卫生监督人员直接肩负着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任,是落实各项卫生法律法规的实施者和维护者,也是代表国家依法行政的主体。卫生监督员的综合素质的提升,直接关系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关系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因此,着力提升卫生监督员综合素质,强化卫生执法监督水平和服务意识,是正确履行执法职责的关键环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卫生监督工作面对层出不穷、变化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要规范卫生监督行为和监督过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卫生监督执法的公正合法,真正做到转变职能、严明执法、依法行政,只能依靠提高监督员的综合素质。针对我市卫生监督队伍的整体状况,如何提升我市卫生监督员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必须转变重使用轻教育的观念,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提升:
一、以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原则,提升政治素养。卫生监督员代表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行使卫生监督执法权,具有一定的行政审批、检查、处罚、行政控制权力,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就必须提升卫生监督员的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一是与时俱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要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树立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二是持之以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开展经常性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筑牢道德防线,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廉洁自律意识;三是常抓不懈,加强行业作风建设。要着重整治慵、懒、散、软、贪等突出问题,严肃行业纪律,预防职务犯罪。
二、以追求依法行政良好形象为目标,提升道德素养。卫生监督员承担着保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神圣职责,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树立监督人员依法行政、以德治理的良好形象。一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以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诚信服务、文明执法、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核心,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道德讲堂活动,加强医德医风、道德情操和职业观念教育;二是完善职业道德教育制度。制定《职业道德教育计划》、《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建设责任书》、《职业道德教育督查机制》、《卫生监督工作纪律》等相关制度,使职业道德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使职业道德从“软约束”向“硬约束”的转化,确保职业道德制度建设在卫生监督工作中得到充分落实和体现;三是建立卫生监督员职业诚信档案。开展廉政行风、服务态度、工作质量、办事效率、工作制度执行情况等方面的稽查,并将稽查的结果进行公示,记录在卫生监督员个人职业诚信档案。
三、以培训专业技术执法人才为目的,提升业务素质。卫生监督员作为卫生监督制度的载体,其依法行政的过程,就是有效地运用法学、医学、公共卫生学、行政管理学等综合知识于公共卫生监督活动的实践过程,其执法水平和专业知识直接影响卫生监督工作的有效实施。卫生监督员既要熟练掌握和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卫生行业技术规范,又要一丝不苟地执行监督执法程序,才能正确履行卫生监督职责。一是要开展岗前岗中综合知识培训。要系统地完成卫生执法相关法律法规、卫生医学专业知识、卫生监督执法程序、卫生监督工作管理以及应对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培训,以提高日常监督工作水平,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依法行政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要与公检法机关建立定期交流机制,通过开展行政执法理论、执法协作体制、执法保障机制、执法监督体系、预防职务犯罪等方面的研讨,增强业务联系,提高执法水平,保障执法效果。
四、以培养坚定的意志为前提,提升心理素质。卫生监督员属于卫生技术人员,但行使的却是行政执法的职能,职业的特殊性和身份的“双重”性,必然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在权力面前,保持高尚的情操和坚强的意志,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就必须培养卫生监督员的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卫生监督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对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对挫折的精神承受能力。一是针对卫生监督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一对一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卫生监督员逐步消除头脑中的模糊认识,从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二是在卫生监督机构建立完善的行为规范和工作程序,努力使卫生监督员的职业行为有章可循,从而在紧张有序的工作状态中培育健康心理;三是通过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执法技能展示、先进人物演讲等,创造良好的工作和人际环境,消除卫生监督员的心理压力。
要培养一支政治坚定、公正廉洁、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卫生监督队伍,全面提升卫生监督员综合素质是重中之重。卫生监督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只有坚持把素质教育与监督执法有机的结合,渗透在卫生监督的全过程,不断提升卫生监督员的政治理论、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等综合素质,使卫生监督员从传统业务型向法制型、综合型转变,增强卫生监督员的依法行政能力,树立良好的卫生执法形象,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有力的保证。
(作者单位:六安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