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突出特色,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城乡建设。五年来,裕安区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综合承载力显著提升,城镇化率实行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人民群众在城镇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以规划为引领,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五年来,围绕建设生态、宜居、绿色裕安的目标,结合裕安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要求,先后开展了《裕安区村镇体系规划》、绿色城镇系列规划,“一谷一带”(一谷:六安茶谷,一带:淠河经济带)规划、
绿色城南规划、大别山湿地公园规划、徐集、新安、分路口等乡镇总体规划方案修编,美丽集镇和美丽乡村规划,苏埠、独山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专项保护规划的编制等。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规划,为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
以政策为依托,提高居民居住环境和质量。五年来,裕安区通过不断加大公租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初步构建出了以房地产市场为依托,以政府提供基本住房保障的保障体系,有效的解决了城镇和农村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难题,提高了居民居住环境质量,满足了群众的多层次需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方面。累计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含原廉租房)5100套,总投资约2.6亿元,总建筑面积达到24.36万平方米。完成实物配租4938户,有效的解决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农村危房改造方面。严格按照申报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4550户,改造资金发放约1.27亿元。棚户区改造方面。根据中央省市要求,从2016年起裕安区全面停止新增公租房建设,重点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并科学编制2015-2017年裕安区棚户区改造规划,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确保此项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两年来,完成棚户区改造5085户
以创新为突破,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五年来,裕安区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积极上争外引,实行政府投资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模式,加大对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加快旧城改造改貌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实施镇区道路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加强排水、给水、污水设施改造建设,配套建设绿化、亮化、强弱电等设施,完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健全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设施建设,确保了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以环境整治为抓手,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以开展文明卫生创建活动为抓手,进行镇容镇貌和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提升了集镇品位,进一步增强集镇综合竞争实力。2014年,苏埠镇、独山镇荣列全国新一轮重点镇,苏埠镇荣膺全省首批“宜居小镇”、“2014年度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青山乡芮草洼村庄连片整治项目荣获“省人居环境范例奖”,苏埠镇通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验收,2015年独山镇获得“全国首批特色小镇”称号。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按照“城乡一体、区域统筹、设施共享、经济适用”的原则,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引进社会资本,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实行ppp模式,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通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ppp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全覆盖”,环境卫生得到了有效解决,群众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生活污水处理方面。推行“雨污分流”,雨水进行收集循环利用,污水实行集中处理后再循环利用。2016年我区开展污水处理厂ppp项目,第一批5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已逐步建成,第二批次正在筹建中,通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雨污管网建设,确保了农村污水处理得到有效解决。镇容貌镇和村容村貌方面。以美丽集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结合“三线三边”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并于2017年多措并举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