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老乡心自豪 喜讯捎给总书记

  本报记者 陶国强 鲁艳艳

1版1009 89090.jpg

  已建成的大湾村安置点与老房形成鲜明对比。 本报记者 田凯平 摄

  秋雨绵绵山间美景更甚,在烟雨朦胧之中,小山村若隐若现,潺潺流水声,淡淡桂花香,白墙黑瓦的二层安置新居鳞次栉比。沿着乡间小路走进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远远望去,宛如一幅泼墨山水。

  山水之中的乡村里,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9月27日,跟着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余静,我们来到了大湾村几个贫困户的家里,他们纷纷述说着自己家一年多的变化,希望当选十九大代表的余静能够把老乡们的感激之情和期盼更加美好生活的心声带给总书记。

  幸福生活有盼头

  “屋子快装修好了,选好了日子,十月五日就搬进去,到时候俩闺女家都能回来,好好热闹一下。”在大湾村扶贫安置点的新居门前,68岁的贫困户汪能保脸上乐开了花。新房子虽说装修简单,却很舒适。“哪能想到,老了还能住上这样的楼房,说啥都要感谢总书记,感谢党的好政策。”

  “你看,总书记就是沿着这个石头台阶上到家来的。”去年4月,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开得正艳,习近平总书记踏着春风走进了这座群山环抱的小山村。一年多来,汪能保还常常想起那个春天。如今,汪家小院里鸡冠花、凤仙花竞相开放,户主的笑脸也明媚了起来。“现在可好了,看病吃药负担减轻,真是解决了大问题。”汪能保对自己享受到的各项扶贫政策记得格外清楚。2016年安徽省出台健康脱贫大病“351”和慢性病“180”两大医疗保障政策。过去,身患肺心病和高血压的老两口一年光吃药要花五六千元,现在能报销80%以上。查出重病的老汪,年初动了大手术,前前后后花了八九万元,最后“351”政策一兜底,自己只掏了不到一万元。大病初愈,汪能保显得有些瘦削。他说:“现在除了身体不好,没啥不好的了。”站在一旁的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余静体贴地宽慰道:“放心吧,把身体调理好,好日子还长呢。”

  去年,在总书记面前立下“一户不脱贫,就不会撤岗”军令状的余静,对村里每个贫困户的情况了如指掌。为了顺利脱贫,自从2015年7月从金寨县中医院下派驻村以来,虽然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但余静却执行着比规定更加严苛的驻村工作制度——每周五晚回一次县城的家,周六一早就回到村里。“金寨县是大别山区扶贫攻坚重点县,眼下已经到了关键时期,不能有一点儿懈怠。”余静说,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干群一条心,拧成一股绳,昔日清贫的山村已脱胎换骨,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大湾村最大的变化,一个是环境,一个就是人的精神面貌。

  (下转四版)

 

 选择年月
<2017年10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52627282930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12345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大湾老乡心自豪 喜讯捎给总书记⊙“人间天堂”游人如织⊙首届安徽裕安国际当代艺术作品展开展⊙孙云飞在督察“两节”期间维稳安保工作时强调深入细致做好党的十九大期间维稳安保⊙李建中来我市督导维稳安保工作⊙孙云飞调研东部新城和绿色城南建设时强调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毕小彬在督查城区征迁工作时强调抢抓时间进度推进征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