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辰
图为国际羽绒发展暨电子商务高峰论坛现场。
本报记者 王丽 摄
9月的皖西,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不仅是收获的时节,更是交流思想,碰撞思维的季节。9月23日下午,国际羽绒发展暨电子商务高峰论坛举行,继开幕式之后,2017国际羽绒博览会(六安)再次迎来了一场重量级活动。
国际盛会,发展平台。作为2017国际羽绒博览会(六安)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羽绒发展暨电子商务高峰论坛邀请了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主任邢厚媛、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梁艳芬等7位专家学者和羽绒企业代表参加,他们分别围绕“一带一路”、世界经济形势和羽绒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等内容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阐述,引起了在场嘉宾和客商的强烈共鸣。
“六安作为中部的欠发达地区,在发展过程中,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依托羽绒产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贸易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是很好的尝试和探索。”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主任邢厚媛对我市如何围绕本土特色优势资源与国际市场接轨,从而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动力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论坛期间,邢厚媛、梁艳芬和游五洋等相关专家分别从国内外经济和产业结构等宏观领域进行了发言。而河北羽绒行业商会会长刘建红和唐贸羽绒城董事长徐威等国内羽绒专业人士则从羽绒行业角度细致分析了当前羽绒行业的发展方向,并结合六安羽绒产业发展情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参加这次论坛对我们帮助非常大,不仅给我们牵线搭桥引来很多国内外客商,还为本土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思路。”羽绒行业从业者高大云感慨地说。高大云所在的企业是位于霍山县的安徽一隆羽绒有限公司,多年来,该公司依托本土优质羽绒资源,主打“皖西白鹅”优质羽绒制品,产品畅销国内外。“每年参加羽博会都有不同的收获!”高大云表示,参加羽博会这样的盛会和国际羽绒发展暨电子商务高峰论坛这样的活动,聆听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开阔了羽绒从业者的眼界和思路,也让大家对六安羽绒产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