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皇帝之称为何不同

  刘绍义

  在我国古代,虽然历代皇帝都有姓名,但臣子百姓不能直呼其名,不然就会以大不敬治罪。后人对皇帝的称呼,有用谥号的,有用庙号的,还有用年号的,为什么称呼有别,它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

  谥号源于周朝,是君王死后,后人根据他生前的言行,给予他的一个特殊称号,这在先秦时代最为多见。如周文王、秦穆公、齐桓公等。到了秦朝取消了谥号,汉代又重新恢复,如汉文帝、汉景帝等等。那时的谥号也不是无根据乱起的,它也有一定规则:“尊贤贵义称‘恭’;刚强直理称‘武’;温柔贤善称‘懿’;由义而济称‘景’;柔质慈民称‘惠’;除残去虐称‘汤’;悯民会椅称‘文’……”所以同一种个性的皇帝会有同样的谥号,只不过前面的朝代不同罢了。如汉惠帝、晋惠帝、明惠帝等。谥号之称一直到隋朝才结束。

  当然,谥号是皇帝死后的“盖棺定论”,他的功绩再小,品德再差,他的子孙也不会对他进行贬低,以致唐代以后,歌功颂德的谥号越来越长。李世民的谥号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朱元璋的谥号是“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谥号是“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显然,这么繁复加长的谥号,叫起来肯定困难多了。所以到了唐代,人们开始用庙号称皇帝。

  庙号也是皇帝死后才有的,它源于汉代,是皇帝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的名号。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等等。“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可见庙号之称也是非常严格的,完全是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进行命名的。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方略者才能称宗。如唐代开国君主李渊为唐高祖,继嗣李世民为唐太宗;宋代开国君主赵匡胤为宋太祖,嗣君赵光义为宋太宗。我国的唐宋元时期都是用庙号称呼帝王的。电视剧《唐太宗李世民》中,唐太宗竟然高呼:“我唐太宗乃一代名君。”真是贻笑大方。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吴承恩也在《西游记》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中,出现了这样的“笔误”:“(唐太宗)正朦胧睡间,又见那泾河龙王,手提着一颗血淋淋的首级,高叫:‘唐太宗,还我命来,还我命来!”实在是太不应该。

  到了明清时期,皇帝的称号又发生了变化,都是用年号称呼帝王了。年号也起源于汉代,是皇帝用于纪年的名号。新的皇帝继位,都要立一个新年号,以示改朝换代,区分上一个皇帝。明清时期的年号又比较单一,往往一个皇帝就一个年号(明英宗一人除外),不像以前皇帝那样一个人有好几个年号,如汉宣帝和汉成帝都是7个年号,汉武帝是11个年号等。这样,用年号称皇帝既明了又简洁还不失敬重。如嘉靖皇帝就是朱厚熜,崇祯皇帝就是朱由检,康熙皇帝就是玄烨,宣统皇帝就是溥仪等。这些称呼既不会让人产生混淆更不会让人产生误解,还把皇帝及其年号一下子都记牢了,所以很容易为大家所接受。

 

 选择年月
<2017年9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笔润龙舒待华章——舒城县作家协会成立大会侧记⊙文⊙文化视界⊙临水高僧妙解围⊙扎花匠⊙纵横千里 (版画) 张在元⊙对皇帝之称为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