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 携手共进奔小康——六安市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掠影


金安区少数民族企业皖农鹅业。

市长毕小彬慰问鲁大庄回民村群众。

叶集区大团结民族企业。

副市长朱潘杰慰问叶集区洪集小学。

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王琦在枣树回民村调研。

叶集区少数民族企业富民食用菌。

裕安区新沟民族村水产、蔬菜基地。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云飞查看会馆民族村展览馆。

裕安区新沟民族村光伏项目。

叶集区洪集民族小学。

叶集区会馆回民村。
民族村内,村民们或在健身广场内锻炼身体,或在排练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民族学校内软硬件设施齐全,校园环境明亮干净,迎接孩子们的到来;民族企业的工厂车间、种养业基地上,少数民族的村民正在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夏末时节,我市少数民族居住地呈现出一幅幅山绿、村美、人富的和谐的景象。
创建,容颜靓丽
裕安区江家店镇新沟民族村的平塘小区,2011年通过土地整理项目新建安置房328户,安置户已入住近千人,按照区级“特色村建设”三年规划,绿化亮化后的平塘小区环境整洁,村民生产生活怡然自得,园区内新建500平方米党群公共服务中心楼即将投入使用。
江家店镇新沟民族小学2004年在六安市民委、裕安区宗教局的大力支持下,新建三层教学楼一幢,配齐了教室、办公室及教辅用房,后又赠送办公桌椅,大大改善了办公条件。2014年市民委又拨款近5万元,维修了部分老教室,现作为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图书室等功能室之用。2015年均衡发展,政府给教室配备了电脑,广播系统,新建操场,篮球场,满足了学生的体育活动。2017年省民委又拨了14万元专款,用于改变校容校貌,打造校园文化,现在的新沟民族小学是花园式校园,今年暑假新建了两间厨房,新学期正式向学生供餐。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做好少数民族群众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少数民族服务站3个,示范社区两个,服务窗口1个,法律服务中心1个。结合工作实践,创新开展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六进”系列活动,开展了全市民族文艺巡演活动。结合国家级文明城市创建,在城市中心地段多处设立民族团结公益宣传广告,进一步营造民族团结氛围。积极组织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示范企业申报工作。涌现民族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业等积极创建申报示范单位热潮,我市会馆民族村成功获评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金安区铂锐厨业获批省级民族企业。
发展,集聚活力
皖农鹅业科技六安有限公司从2003年开始,不断得到民族宗教部门的支持,共享受到民族发展资金100多万元。“我们农业企业投入大,见效慢,我们用这些资金建了厂,企业得到了盈利和发展,现在我帮助其他民族的贫困户,也是为民族团结和大家共同富裕做一些贡献。”马良表示,因为皖农鹅业是种鹅厂,发展也要依靠周边农户带动强大的养殖群。“有了养殖群,我就可以做深加工等后续产业,发展得更好,让更多人走上富裕路。”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聚居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致富工作,2016年,出台了《中共六安市委、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市领导及市民委成员单位联系帮扶民族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机制。23个成员单位在市联系领导的带领下,深入到民族村调研指导,帮助理思路、谋发展,指导帮助民族村编制发展规划,制定脱贫措施,帮扶资金200多万元,同时争取省级各类资金227万元,市级安排发展资金200万元,建成项目39个,民族村道路、水利、饮用水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促进了种植、养殖等产业发展,4个民族村实施了6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一批制约少数民族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多措并举,使101人40户的少数民族贫困户的精准脱贫有效推进。激发内生动力。教育引导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坚定战胜贫穷、改变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同时对老弱病残等无法脱贫的少数民族群众,积极争取所在地党委、政府支持,在落实低保、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等方面给予倾斜,为少数民族贫困群众筑起“最后一道保障网”。
文化,生活更美
叶集区史河街道新元社区是我市仅有的一个少数民族社区,社区十分重视群众文艺工作,2013年成立了文化俱乐部,现在有舞蹈、戏曲曲艺、歌咏等三个演出队,为群众表演。为迎接今年的第十二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俱乐部组织编排了许多民族类的歌舞和快板等节目,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共融,创建美好文明社区。“我们平时与汉族兄弟姐妹和谐相处,亲如一家。业余时间我们以身边的事创作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的文艺节目,促进了各民族兄弟和睦相处,我觉得自己做的事很有意义。”叶集区史河街道新元社区回民居民张金波说。叶集区在民族宗教工作中,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倡导文化多样性,少数民族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成为叶集区的特有名片。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让我们继续唱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旋律,共同构建“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精神家园,积极践行“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理念,实现全市的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帮扶指导和关心支持下,一定能打赢少数民族群众脱贫攻坚战,推动幸福六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