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市民管护人居佳境——六安城管五年来如何当好城市管家
范学 本报记者 张玉
让居民深恶痛绝的小区牛皮癣不见了;昔日龙须沟,今日景观河,再现“夹岸垂柳桃花,小桥流水人家”的人居佳境,六安这片被绿色浸润的红色土地,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处处融绿于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纷至沓来;按季节、按区域合理设置临时摊点群,既便民又卫生;万盏路灯数字化升级,实现远程监控和可视化操作,实现“一键控全城”;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目前我市正在积极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
“5年来,六安市城管局以打造人民群众满意城管为目标,紧扣六安实际,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强化城市基础硬件,推进城市环境治理,增强为民服务能力,提升队伍综合素质,城市环境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近日,市城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强在市“喜迎十九大
放歌新六安”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道。
改革创新 让机制体制更加完善
今年7月下旬,市城管局派驻中市大队接到反映:家园巷周边一夜之间张贴30余处非法医疗广告。该大队迅速联系卫生监督部门联合执法,从源头治理非法小广告,而在过去没有一支队伍将执法触手伸入小区。
派驻执法是我市近年来城市执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市城管局始终坚持把改革摆在突出位置,组织实施了多轮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城管”格局。2014年我市启动派驻执法工作,向城区12个街道乡镇派驻城管执法队伍,通过3年多时间检验,工作成效较为明显,城市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违法建设得到有效控制,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在总结派驻执法经验的基础上,我市又启动联勤执法工作,组建方案近日已获批准,将尽快把队伍、办公场所、装备、经费等执法保障全部落实到位,开展中心城区城市管理联勤执法工作。
基础建设 让城市功能更加健全
过去的大雁河、苏大堰曾长期污染严重,流域环境恶劣,2013年10月26日正式启动治理工程,通过对河道进行拓宽整治,提高泄洪能力,建设生态河堤,实施河道淤泥清淤,改善河道水质,昔日龙须沟,今日景观河,再现“夹岸垂柳桃花,小桥流水人家”的人居佳境,两河的治理也让六安城区汛期看海现象一去不复返,“两河”治理是六安市城管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道缩影。
(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