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套路多 大学生要多点理性

91800203日报五版1.jpg

  “校园贷”是指专门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其特点为无需提交担保,无需审查任何资质,只要填写认证个人信息就可以贷到一笔不低的款项。自2013年7月国内第一家针对校园的网络借贷平台出现后,众多“校园贷”平台纷纷进驻高校,涵盖门类从分期购物到生活费、旅游、考驾照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校园贷”市场鱼龙混杂,非法机构名目繁多而且套路重重,一不小心就会陷入骗局。更严重的是,直接侵犯大学生权益的“裸贷”层出不穷。

  “校园贷”的疯狂滋长得益于其见无处不在的宣传推广,校园QQ群内时常出现“只要你是大学生即可下款,诚招代理商”等消息;校园内小角落的“校园贷”广告,充斥“畅快花”“低利息”等诱惑性字眼;在网络上搜索大学生贷款字样,“最快3分钟审核”“只需学生证即可办理”等信息扑面而来。据调查显示,目前在80%的大学生听说过“校园贷”平台,62%的大学生对“校园贷”有较为清晰的认识,10%的大学生表示会考虑使用“校园贷”。

  一些“校园贷”平台在向大学生宣传业务时,往往模糊介绍贷款利息、违约金、滞纳金等收费项目,反而以“零首付”“零利息”等进行欺骗诱导,导致自制能力较弱而又消费欲望旺盛的大学生上当受骗。这在一定程度上,涉嫌侵犯“金融服务”消费者的知情权、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不可否认,正规“校园贷”平台有其存在的积极意义。对经济实力不能满足创业需求的年轻人来说,通过“校园贷”过渡不失为一种方法,借贷助学后通过毕业后工作再偿还债务,也能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但是我们必须绷紧防范这根弦,大学时期作为个人成长的关键期,学校和家长应做好思想引导、财商培养和风险教育。大学生亦有必要学习相关法律常识增强判断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理性消费,培养独立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系列“校园贷”违法犯罪事件已为人们敲响警钟,合理整治“校园贷”迫在眉睫。大学生一定要理性对待“校园贷”,加强法律学习和理财意识,让自身真正受益于“校园贷”,也让“校园贷”真正惠于校园。

  (来源 法制日报 孟宇驰 刘伟)

 

 选择年月
<2017年9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大学生“超前消费”,谁来埋单⊙大学生新消费呼唤家庭新教育⊙校园贷套路多 大学生要多点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