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拜家河

  李晓菊

  汽车沿着蜿蜒起伏的公路缓缓而行,来到美丽的彬州小镇——太峪。拜家河,这个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村子,如同一颗散落民间的明珠静静地屹立在国道旁的斜阳里。

  早就听说那是一个曾经繁华了半个世纪的地方。

  我们一行人带着种种好奇与疑惑急急地一路寻来,希望能揭开这个古镇神秘的面纱。迈步村头,令人感动的是所到之处均是热情与善良。镇上领导找来几位年长的村民向我们讲述此地的历史。老人们很健谈,满蓄的感情犹如雪山融化的大河涌动,几个世纪的兴衰变迁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历史追溯到明末清初,此地作为三省交界的地方,是商业和贸易的中心,因为烧制瓷器而得名“泥货镇”(当地人把瓷器称为“泥货”)后来口口相传出现了错讹,便把这里叫成“宁和镇”。据说当时烧制瓷器的瓷窑多达一百多家。再加上周边还有几个规模较大的煤矿。一时间商贾云集,其繁华程度是附近其他城镇无可比拟的。传说,光是每天向朝廷上交的税银就需要两只骆驼运输。后来,天降横祸,一场突如其来的水灾将这里变成一片汪洋,房屋倒塌,村民死伤无数。大水退后,这里渐渐被人们遗忘变成人迹罕至的无人区。直到清朝末年,一批逃难的回民依山而行,来到此地,见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便留了下来,定居在此繁衍生息。因为回民中大多数人姓拜,遂给此地起名“拜家河”。

  追忆风雨沧桑,风云变幻,曲折的历史给这里留下的不只是美丽的传说,还有一些历史古迹。如公主川、刨马泉、兰家大院……

  讲到人文古迹,老人很激动,用纸杯做道具:喏,这是点将台,这是马刨泉,公主川在那边……,激动的时候,抓起笔在我的记录本上画路线图。

  我们坐在秋日的暖阳里静静聆听老人的讲述,一个古迹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时间在慢慢的流逝,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我看见繁星一般散落在山腰的瓷窑被依次点燃。烟缕飘起,男人们拿出女人为他们准备的食物,连同冷风一同咽进肚里。可是他们很快活,在心里盘算着自己点燃了几个瓷窑,装进多少瓷器泥胚,可出合格的瓷器多少,值多少钱?我看见柔和的晨光中,两只驮着官银的骆驼行走在崎岖蜿蜒的原野上,长长的影子投在层层叠叠抛物线一样的大小山梁上,宛如一幅动态的画卷。悠长低沉的驼铃声在山间回荡。拉驼人按捺不住寂寞,放开嗓子吼起了豪迈的秦腔;我看见咆哮的洪水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水位不断上升,肆虐地吞噬着人们的身体。洪水之中,人们奋力挣扎,绝望呼喊,恐慌无奈的眼神,交织成一曲比洪水还泛滥的哀歌……

  如今的拜家河和所有的新农村并无二样。日升日落,两旁的错落的山崖记录着这个村落的荣辱过往。那些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已随历史渐行渐远……

  临走时,我们再一次站在村头的古桥边回首眺望,拜家河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富丽而饱满。如同一位没落的贵族,静静地矗立在暮色中。使我们的思绪变得悠远绵长;逝者已矣,来者可追……

 

 选择年月
<2017年9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扶贫路上写忠诚⊙市司法局党员干部接受警示教育⊙裕安区强力推进法治水利建设⊙我市残疾人工作接受督查⊙图片新闻⊙爱心“照亮”扶贫路⊙露天电影⊙走近拜家河⊙小院枣树红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