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远 关杰 本报记者 黄雪彦
路通了,渠畅了,眼见一户户贫困户逐渐走出困境,他露出舒心的笑脸……
他是现年64岁的朱玉君,1971年3月当兵入伍,197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7月退伍返乡,先后担任过村民兵营长、文书等职,作为一名拥有34年农村工作经验的村干部,退休三年后,他被返聘为霍邱县冯瓴乡新台村扶贫村干,他的心里装的始终都是群众,特别是在担任扶贫专干期间,他坚守一颗公仆之心,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用真心、真情赢得了大家的信赖。
冯瓴乡新台村位于淠河西岸、冯瓴乡最北端,全村辖8个村民组、690户、2900人、3310亩耕地,长年易涝易旱,是霍邱县86个贫困村之一。
2014年4月,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已经退职的朱玉君,在村民的一致强烈推荐下,被返聘为村扶贫专干。尽管,担任多年村干的他对全村情况了如指掌,但为确保信息资料精准无误,他结合农业普查,逐户核查走访,为贫困户建档立卡。
作为一名扶贫专干,朱玉君自己分工4个组,联系负责贫困户32户70人。对普通人来说,包保这么多贫困户是一个沉重的担子,而对朱玉君来说,却有自己的一整套帮扶计划:哪家几口人、耕地几亩、贫困原因、脱贫优势是什么,他都烂熟于心。每个贫困户,除能享受国家兜底帮扶政策外,他都有一整套帮扶措施。2015年,他包保帮扶对象有2户6人走出贫困的笼子,2016年有10户30人脱了贫。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在霍邱县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投资200多万元的光伏电站已经并网发电,投资180多万元五条到组水泥路、投资上千万元贯穿全村的潘沈路新台段已竣工,投资600多万元高效农田治理即将实施,电网、自来水、电信等改扩建工程正在全面进行。就在新台村的面貌日新月异时,朱玉君那高大硬朗的身体也日渐消瘦。
“朱会计是老好人哪!”村民们都这么说!村里无论老少,有个大小事都喜欢找朱玉君帮忙,而找到朱玉君,只要不违反政策,很快得到回音、有了着落。作为村干部,朱玉君有副热心肠,平时虽少言寡语,办的事却数也数不过来。既是村里文书,又是扶贫专干,他的业务量可想而知。特别是为贫困户建档立卡那些日子,他既要帮助贫困户写申请、填表格、收集准备材料,还要到户详细了解情况,日夜加班,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恨不能分身有术。
其实,2014年8月份,朱玉君家人就发现他身体日渐消瘦,他也感到经常低烧、全身酸软无力,但总以为是加班熬夜、得不到休息而致,实在撑不住就吃点消炎药应付一下,他把整个身心都投入扶贫工作上。同事们发现他日渐消瘦,多次建议他外出检查,他都以工作忙、身体好等理由婉拒了!直到今年4月18日,朱玉君在体检时,被诊断出肺部癌症。5月5日,朱玉君被迫动了一次大手术,医生建议至少要住院休息半年以上,可朱玉君的心还在工作上,5月17日,手术刚过12天,他躺不住了,忍受着手术刀口的痛楚,返回乡里修改各种材料。6月4日,经过短暂放化疗后,在忍受剧烈地恶心、呕吐、不能进食的强烈副作用下,他又拖着病躯再次重返回岗位。高台村民组贫困户朱茂友患癌症,朱玉君拖着病体,三天两头来到朱茂友家亲切看望,问寒问暖,及时帮其办理了大病救助等手续。朱茂友在弥留之际,紧紧拉着朱玉君的手,流着感激的泪说:“你真是大好人啊!”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知道属于我的生命也许不会太长,但只要我能干,我就要坚持干下去!多帮扶一户贫困户走出困境,我的生命也就多一份延续……”朱玉君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