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盆景”成就“大风景”——裕安区绿色产业引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周继金 洪敬谱 本报记者 张世巧

  狮子岗乡3万亩桃园、江家店镇2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分路口镇万亩生态园林、独山镇万亩油茶基地、石婆店镇2万亩森林林场……正是这些生态基地的“小盆景”,联结成了裕安绿色发展的“大风景”。

  推进谷岭融合,唱响田园赞歌。裕安区地处江淮丘陵区,大部分处于江淮分水岭地区。近年来,该区按照“宜农则农、宜果则果、宜游则游、宜林则林、宜商则商”的产业发展原则,把水留住、把树种上、把路修通、把结构调优,促进农民增收。鼓励支持农户联合起来,利用原有的土地,选择性开辟菜园、果园、茶园、花园等,打造一批经济适用、符合农民意愿、富有情趣的农家田园,越来越多的群众吃上了“生态饭”,走上绿色致富之路。

  丝瓜架上风光好

  分路口镇殷家畈村处于江淮分水岭边界,由于土地干旱,不适合种植传统农作物,该村曾经是周边有名的贫困村。“以前这一片都是山岗,因为缺水,农民们只能种芝麻和玉米,收成较差,但是种丝瓜络不仅适合,而且产量高,每年种一次能收三季果。”在当地远近闻名的“丝瓜络大王”周仁建介绍说。

  周仁建是殷家畈村的村民,十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丝瓜络适合家乡的土壤环境种植,是一味药用价值较高的中药,还可以用来做环保鞋垫、搓澡巾、床垫等。2005年周仁建与亳州的一家中药商签了采购合同,在村里试种丝瓜络,一举成功。

  周仁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丝瓜络每年每亩成本在1000元左右,纯收入可达3000元,比种植芝麻玉米的收成要高十几倍。如今,周仁建流转了同村几十户村民的380亩土地集中种植丝瓜络,同时发动其他乡亲一起种,提供种子并负责销售,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丝瓜络种植简单、风险小、见效快、附加值高,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房前屋后的荒冈坡地等闲置土地。“种丝瓜络后,光殷家畈村就有19家贫困户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该镇党委宣传委员周东明告诉记者,分路口镇5.3万人口,镇上的土地大多缺水,目前全镇14个村1个居委会共有1600余亩的土地都在种植丝瓜络,既提高了收入,又改善了环境。

  葡萄园里采摘忙

  来到分路口镇枣树村的一家葡萄园采访时,已是中午时分,六七位“买家”正在兴致勃勃地采摘葡萄。葡萄园女主人蒋维一边忙着称重、装箱,一边给记者打招呼,额头上冒着细密的汗珠,收获的喜悦也溢于言表。

  说起自己的葡萄园,蒋维很是感慨:“8年前,这片葡萄园还是一片贫瘠、干旱的土地,种什么都没有好收成,我差点就要放弃了。幸好那时一个有葡萄种植经验的亲戚告诉我,这种土壤种葡萄正合适,于是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种了葡萄,挖沟栽植、搭棚剪枝,这才有了这片葡萄园。”“这十亩多地的葡萄园,平均下来每年能带来近10万元的收入。”说到这儿,蒋维一脸的自豪。

  据了解,在蒋维等大户的引领和带动下,近年来枣树村不少农户都建起了葡萄园,种植面积达280亩,规模效益日益显现,同时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下转四版)

 选择年月
<2017年9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小盆景”成就“大风景”——裕安区绿色产业引领群众走上致富路⊙千年“桂花王”金秋飘香⊙为魅力六安喝彩⊙扔掉“金饭碗” 自己建“厨房”——80后小伙自主创业的心路历程⊙省市领导巡视省农交会六安展馆⊙王胜率部分市人大代表调研城区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省农交会我市签约4个项目 投资额12.5亿元⊙14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 户户通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