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特色明 转型创新劲

  本报记者 张世巧 曹辰/文 田凯平/图

一版的2222.JPG

  图一:六安茶谷,裕安起航。

  图二:裕安区平桥高新工业园内企业正在生产。

  图三:裕安区江家店镇永兴村万亩油桃生产示范区。

  图四:苏埠镇南楼村美丽乡村。

一版的3333.JPG

一版的555.JPG

一版的111.JPG

  党的十八大以来,裕安区围绕“转型创新、绿色发展”,推动“一心两轴、多极增长”,推进“三产融合、五化协同”,综合实力快速攀升。日前,记者从市“喜迎十九大 放歌新六安”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获悉,五年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25.5亿元,跨过150亿元大关,预计可增至2017年的188亿元。先后荣获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区、全国油茶发展先进县区等15项“国字号”荣誉,获得安徽省茶产业十强县区等29项省级表彰或试点示范。

  五年来,裕安区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一产围绕“一谷一带一岭”三大板块,建设六安瓜片、油茶基地,岗区桃产业基地,畈区优质粮油基地、皖西白鹅基地,沿淠湾区绿色蔬果基地、现代渔业基地,获批全国油茶、茶叶、蔬菜高产高效先进或示范县区。二产围绕“一区两园”和6个专业集群、产业特色镇,打造“1+2+6”九大载体,形成高端装备制造和汽车零部件、材料与新材料、农产品加工、轻工纺织四大主导产业。三产围绕农旅文旅体旅融合、现代物流电商、专业市场、金融保险服务四大领域,打造现代服务业强区。

  裕安区致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四纵五横”交通骨架拉开,“三圈十环”区内循环形成,实现与中心城区半小时交通圈。完成中小河流治理47.27公里,解决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人口31.08万人,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江淮杯”金奖。全力服务中心城市建设,完成重点工程征迁项目119个,持续加强背街小巷等薄弱环节文明创建。投入4亿多元完成39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连续三年荣获“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区”称号。

  裕安区始终把民生福祉和社会事业摆在重要位置,坚持扶贫攻坚首位工程,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2亿元,2014年建档立卡以来,累计脱贫2.33万户、7.03万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工程,新改扩建校舍51万平方米,兴修操场跑道及运动场地29.4万平方米,滚动实施城区义务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效缓解了城区“大班额”现象。坚持民计民生暖心工程,实施安置房及棚户区改造项目23个,帮助25765户改善了居住环境,城乡卫生、文化、体育、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选择年月
<2017年9月>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1
2345678
版权声明:本网尊重知识产权,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转载本网站所发布的内容时必须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且未经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行为。关于版权问题,本网保留依法 追究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声明。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承办:皖西日报社
皖西日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投稿电话:0564-3284422 投稿邮箱:news@lanews.gov.cn 经营许可证编号:皖ICP备06002640号
发挥政协优势坚持协商为民 推进大别山区生态文明建设 鄂豫皖三省政协主席座谈会在金寨召开⊙“五大发展美好安徽闯新路”采访团走进六安⊙金安狠抓种养业扶贫激活内生动力⊙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78家⊙三产特色明 转型创新劲⊙奏响健康扶贫惠民曲⊙市“双拥杯”门球赛举行⊙我市完成年度残疾儿童辅助器具适配⊙⊙⊙⊙⊙⊙⊙⊙⊙⊙⊙⊙⊙⊙⊙⊙⊙⊙⊙⊙⊙⊙⊙⊙⊙⊙⊙⊙⊙⊙⊙⊙⊙⊙⊙⊙⊙⊙⊙⊙⊙⊙⊙⊙⊙⊙⊙⊙⊙⊙⊙⊙⊙⊙⊙⊙⊙⊙⊙⊙⊙⊙⊙⊙⊙⊙⊙⊙⊙⊙⊙⊙⊙⊙⊙⊙⊙⊙⊙⊙⊙⊙⊙⊙⊙⊙⊙⊙⊙⊙⊙⊙⊙